搜索
 

驻村工作队发起“微产业联盟”助村民谋发展 建骑行驿站打造乡村节假日经济

2020年11月10日 10阅读 来源:长江日报 2020年6月3日

青云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付旭东(中)杜凡(右)与村民查看火龙果大棚

付旭东踏勘骑行线路

疫情突然来袭,黄陂青云村的脱贫致富发展被迫按下暂停键,被村民用72个红手印留住的武汉市公安局扶贫干部的工作却没有暂停。多方联系从外地购置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还寻找配送公司帮忙卖出了近5万斤萝卜。

今年3月,恢复驻村的工作队带动村里复耕重启,发起“微产业联盟”,通过“资助+配套投入”方式调动村民积极性,农业专家在线教学,授人以渔。近日,58岁的杜凡创建了驻村工作队的抖音号;村里的骑行驿站挂牌,付旭东骑上单车踏勘骑行线路,青云村的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网上查找信息,萝卜卖出5万斤

2019年4月初,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青云村的72名村民在一封联名请愿书上盖上红手印,挽留参加驻村扶贫的民警。4月25日,武汉市公安局遵从村民意愿,不仅让杜凡、付旭东继续扎根青云村,还进一步充实扶贫工作队力量,出台包括开展对口帮扶、加强扶贫投入等在内的15条硬措施推进扶贫攻坚工作。

搭果园、建鸡场、蓄鱼池、湖北省首个村级快递站落户青云……正当村民们在扶贫工作队的带领下撸起袖子加油干时,突发的疫情让发展被迫暂停。

为配合村域疫情防控,工作队暂时放下了项目发展,尽管如此,队员们的工作量丝毫没有减少。

疫情前每周向外发出60多箱农产品的村快递站暂停,村民种植的萝卜滞销,打通物流渠道成了当务之急。 杜凡一面联系农业主管部门和扶贫办,一面在网上查找配送公司的信息,终于将近5万斤的萝卜成功外销。

搭建微产业联盟,专家在线答疑

贫困户底子薄,“没钱动不了,有点钱怕亏不敢动。”2019年,工作队发起“致富带头人”计划,组织村干部和能人先行先试,有示范户年收入达到10万元,让眼见为实的贫困户纷纷跟紧了工作队。

村民们培养起致富信心不容易,不能让疫情这盆凉水浇灭了——推进复耕重启发展中,为了进一步调动村民们特别是贫困户的积极性,工作队制定了专门针对贫困户的“微产业发展计划”,联系武汉市农科院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贫困户以户为单位申请,资助与投资配套捆绑,项目资助“一窝鸡”“一棚苗”“一塘鱼”,申请人投资准备相关配套设施,增加村民们的参与度,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致富。

工作队将微产业户组成微产业联盟,2个多月内,已有15户村民加入,其中9户为贫困户。

“鸡叫声听着不对?”贫困户熊飞在微产业联盟群中提问,立即有市农科院的专家在群中答疑:有异物进入呼吸道的可能性比较大,可以将鸡单独放在一个位置,灌点糖水,单独喂饲料……

疫情期间,原在武汉打零工的熊飞回乡,决定留在村里发展,拉上表哥加入微产业联盟。

发起抖音骑上单车,把美丽青云传播出去

近两天,村里的一个废旧厂房成了不少村民议论的热门话题。原本闲置的厂房被重新翻修,有年轻人在厂房的外墙上喷上了自行车骑行的涂鸦,还挂上了“骑行驿站”的标识牌。

工作队的付旭东和杜凡都有骑行爱好,还多次组织骑友到青云村开展活动。

滠水河绕村而过风景美,地形高低错落适合骑行。骑友们的评价说进了两人的心坎里。工作队计划将青云打造成休闲采摘观光村,发展节假日经济。有了好的产业,好的农副产品,还要把人引进来,把货卖出去。

现在,付旭东作为骑游项目的负责人,隔三差五穿戴好装备,骑上单车围着村子踏勘:“山里的路是骑行天堂,太阳再大也有树荫遮挡”,他兴奋地介绍,目前村边的骑行线路已规划出七八条,下步还计划建设农产品展示、住宿、车辆租赁等相关配套设施。

参与“骑行驿站”装饰涂鸦的年轻人是付旭东的儿子,最近也成了杜凡的“老师”。杜凡向其请教视频制作技术,并申请了工作组的抖音号。村里的自然美景、村民参加产业培训,都是视频素材。

“学着做了七八条视频,其中一条点击量已经过万了,”杜凡笑说,“要学的还有很多,为的就是让我们的美丽青云触手可及!”

长江日报记者戴旻阳 通讯员杨槐柳 应后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