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6月10日讯 以前,破产、关闭的企业想将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却因为提交企业破产、关闭、改制有关证明材料、工伤证明书、工亡人员供养亲属证明材料等等,要跑好多趟才能办完。现在,办事单位不用再提供这些证明了。
据悉,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武汉市司法局按照省市部署,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无谓证明事项清理工作。武汉市此次清理了23项市级证明事项,取消18项,保留5项,涉及“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证明事项。
5月20日,武汉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了《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市级证明事项取消和保留清单的通知》,从当日起,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不得再向办事群众和企业索要已经取消的证明事项。
记者在江岸区政务服务中心探访。记者夏晶 摄
6月10日,长江网记者来到江岸区政务中心,对此次取消的18项证明事项的目前相关办理情况进行了探访,随后又采访了武汉市残联康复处相关负责人、南湖街政务中心,向他们了解目前办理上述事项的情况。
减证便民,取消18项
胡女士怀孕5个月了,她之前已经建立了《围产保险手册》并完成了首次产检,等她找单位人事部门提出要申领生育保险待遇,人事部门告诉她除了身份证外还需要提供《生育服务证》,这个证胡女士不知道怎么申请,她很着急。其实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如申请残疾儿童康复补贴,必须要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诊断证明;申请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需要提供低保证。这些证明都让老百姓“多次跑”“来回跑”。
在此次公布的《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市级证明事项取消和保留清单》中,很多事项都涉及民营企业,比如办理经济适用住房预售许可,不需要再提供物价部门关于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基准价格复函;申请设立社会办养老福利机构,不需要再提供申办人的身份证明文件等。
据悉,此次市级取消的无谓证明事项涉及了申请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破产关闭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办理经济适用房预售许可、申请取水许可等与群众、企业办事息息相关的证明事项18项。另悉,市政府各部门清理和取消无谓证明事项共161项,市政府各部门清理取消的证明事项将由各部门在其官方网站上自行公布。
办事人员:这些证明不用再提供
10日上午10时,记者来到江岸区政务服务中心,在门口扫码测量体温后,进入中心4楼。
记者在江岸区政务服务中心探访。记者夏晶 摄
记者采访了民生审批窗口工作人员,对方明确表示,从公布通知开始,他们已经取消关于申请设立社会办养老福利机构,不需要提供身份证明文件等3项证明,并且取消了该项申请的行政许可,申办人不需要再来窗口办理这项业务。
随后记者又采访了南湖街道政务中心,申请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这项业务,目前已经不再需要低保证,系统内都可以查到申请人。
武汉市民政局低保中心相关负责人说,现在数据互通互联,系统内可以查到办理人是否是低保户,不需要办理人自己证明自己是低保户。
记者在采访市残联康复处工作人员时得知,从《通知》发布之日,申请残疾儿童康复补贴时,如果申请人未带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诊断证明,就不需要提供,将由残联组织书面告知申请人,申请人进行书面承诺,再由残联事后主动核验。
网上审核,当好企业、群众“店小二”
这些证明事项取消了,是不是这些证明事项就不需要核实了呢?无谓证明取消后,群众可以少证明,少跑路,但不意味着政府部门“少作为”,而是需要政府部门主动作为,主动利用大数据在网上核验,比如这次清理中取消的无谓证明事项“申请取水许可”,就取消了抽水试验及回灌试验报告、项目所在地地下水质报告、项目所在地水文地质勘查报告等三项。
这三项证明依旧需要核验,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开具后,由水务部门书面告知申请人,申请人提供书面承诺,水务部门主动核查,大大减轻了企业、群众办事的负担。
据介绍,2018年以来,武汉市对证明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取消了120余项证明事项,这一次再清理23项,取消18项,就是为了进一步推进“法治型服务型”政府建设,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据武汉市司法局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强化证明事项清单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证明事项取消后相关单位再向办事人索要证明材料的,办事人可在“中国法律服务网”上进行投诉。
(记者夏晶 谭在龙 通讯员王继明 王曼)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