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孩子偷玩游戏罚捡垃圾,父母陪孩子时间不够写检讨……个性“家规”化解亲子矛盾

2020年11月02日 10阅读 来源:长江网 2020年8月12日

汉铁初中703班部分家规。记者向洁 摄

长江网8月12日讯一说就崩,一点就燃,孩子青春期的这种家庭亲子关系该如何破?汉铁初中703班有44个家庭,去年9月分别订立了不同个性的“家规”。“家规”既针对孩子也针对父母,有共同遵守的部分,也有父母和孩子分别遵守的,还有违反“家规”的惩罚措施。而制定“家规”的过程,则是通过家庭会议民主协商的结果。长江网记者调查发现,一年下来,“家规”不仅约束了父母,也管教了孩子。吵架声、打骂声少了,心平气和的交流多了,44户家庭的亲子关系变得更为融洽。

半夜偷玩游戏认罚捡垃圾

6月30日晚,13岁的俊俊怎么也睡不着,半夜他悄悄爬起床,找到白天上网课的笔记本电脑玩起了游戏。不知过了多久,听见了妈妈起床的响动,俊俊赶紧关机,躺在床上装睡,最终发热的电脑让他的装睡漏了馅儿。

面对余温尚存的电脑,俊俊只得承认自己玩过电脑游戏。按照先前定下的“家规”,俊俊得到户外捡拾垃圾一天,作为惩罚式生活体验。

7月1日,户外温度超过35℃。俊俊借故要上网课,祈求惩罚延期,李女士坚持按照“家规”办事。僵持不下,便和班主任童小龙老师紧急沟通,“家规”获得班主任支持,俊俊只得收住哭声,到户外捡拾生活垃圾。

顶着烈日,俊俊走街串巷,与酸臭的垃圾整整打了一天交道,最终捡到几十个塑料瓶和一堆纸皮,总共卖了8元钱。

俊俊顶着烈日在外捡拾垃圾。李海艳提供

“这次经历很特别,但我一点也不怨谁,因为是我自己参与制定的‘家规/'。”8月10日是江岸区汉铁初中复课首日,703班的俊俊在作文中分享了自己前不久违反“家规”认罚的经过和感受。

“虽然耽误一天的网课,但孩子比过去自觉自律了许多。”俊俊的妈妈李海艳告诉记者,俊俊平时很爱干净,夏天每天都要洗几次澡,这次却认真接受了户外捡垃圾的惩处。

李海艳所说的“家规”是去年10月一家三口坐下来平等商议,经过讨价还价,三人最终签字达成的。该“家规”一共有10条,从饮食起居到待人接物,从孩子玩游戏到大人吵架都有明确规定。按照“家规”,在完成作业的情况下,俊俊一个星期可以玩半小时电脑游戏,超出时间或者偷偷玩就得受罚。

“一胎二胎一视同仁”写进家规

“不准在孩子面前打架、摔东西”“家庭成员间不爆粗口,不大吼大叫”“父母须对大宝二宝一视同仁”……

记者了解到,俊俊所在的汉铁初中7年级(3)班全班45人,44个家庭(有一对双胞胎),都像俊俊家一样定出了个性“家规”。“家规”长短不一,少则三五条,多则一二十条,既约束父母,也管教孩子,均是经过多轮家庭会议民主协商定下来的。

“家规”的出炉,是通过家庭会议反复协商、斟酌决定的,但协商的过程并不平静。

“童老师,妈妈要我每次考试都达到90分以上,怎么能‘一刀切’?”一次,女生孙霏阳向班主任童小龙老师求助,说“家规”中只谈到对孩子的各种要求,而对家长没有任何约束,这不公平!最终,“每次考试都达到90分以上”没有被列入“家规”。

“比起强制规定不许做什么,我们更想帮助孩子学会明智地选择,自己应该做什么。”童小龙表示,家庭会议制定“家规”的前提是必须民主,家庭成员都处于同等地位,每一条必须全员表决通过才能进入“家规”。

在这一原则指导下,703班的“家规”都充满个性。不少家庭将“家规”细化成父母篇、子女篇,所及内容除工作、学习外,还包括生活礼仪、体育锻炼、家风文化等等。比如,在学生肖力铭一家的“家规”父母篇中,第5条要求“对兄弟二人做到严格要求,一视同仁,不可偏袒溺爱一方”;在学生翟嘉琪、翟嘉欣一家的“家规”中第11条写明,父母不得强行查看日记和私密物件。

更有家庭将相关惩戒细则纳入其中。比如,孙霏阳一家的“家规”中规定:父母每周分别陪孩子谈心不得少于2小时,每周六下午陪孩子锻炼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否则需要写不少于100字的检讨,并承担连续一周的家务。陈天乐一家的“家规”甚至规定,“父母在家争执、发脾气要罚抄家规50次”。

家长不守“家规”同样受罚

“在执行‘家规’的过程中,家长比孩子更煎熬。”童小龙告诉记者,就拿俊俊偷玩电脑被停课捡垃圾一事来说,让孩子做家务反省,捡垃圾体验生活的过程中,俊俊妈妈并没有冷眼旁观,而是参与其中,指点孩子对垃圾进行整理、分类,从心理和行动上给了孩子慰藉:受罚,是因为违反家规,作为孩子也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援手,是源于家庭亲情,作为父母不能简单地一罚了之,更需要从中引导。

据了解,自班上44部“家规”出台后,作为“总督查”的童小龙出面当裁判的多了。而请童小龙出马帮忙“管教”孩子的家长少了,找她“吐槽”父母各种“双标”的学生也少了。

“我们做错了,一样会认错道歉。”学生李博文妈妈林燕坦言,“家规”对家长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有明确规定,除工作需要以外,不得在孩子学习时间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疫情期意,她违反了这一条,儿子提出异议,她二话不说当即道歉。

返校复学前,蔡宇瑷和父母一起开家庭会议。蔡宇瑷供图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学生蔡宇瑷的爸爸蔡笑飞表示,他出生在一个军医家庭,“清白做人,踏实干事,不谋权私,不留话柄”是多年来约定俗成共同遵守的家规。在细化“家规”的过程中,他们一家三口首先学习和温故了我国优良家训典范故事,经家庭会议共同讨论、协商,让女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后一条一条逐句斟酌,最终形成文本。思想和行动得到统一,执行过程中就不会引发过激矛盾。

童小龙称,孩子之所以叛逆,一方面有是其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的原因,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在渴求自由独立的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民主协商后“出炉”的“家规”,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感受到自己在这个家中的地位与责任,平等沟通,相互理解,共同遵守,冲突自然少了。

20多个家庭亲子关系得到改善

记者调查发现,“家规”订立一年来,44户家庭、45名学生的变化喜人。

“过去如抽烟、唠叨等引起家庭矛盾的生活细节,现在都被‘家规’管住了。”学生吴思嘉妈妈告诉记者,自去年9月22日制定“家规”,至今已经修改了7稿,挂在墙上一目了然,家庭矛盾少了很多。如家里一旦出现抽烟,吴思嘉马上就会提醒“违反家规第5条”。

学生方澍宜家里有个3岁的弟弟,不仅把“大宝二宝平等对待”写入“家规”,还给了她足够的私人空间。方澍宜妈妈说,孩子上初中后开始管不住,经常闹得鸡飞狗跳,有了“家规”家里再也没有争吵,自己也没“垮过脸”。

学生桂艺峰说,现在的家规是相互认可的规定,一家三口成了朋友,很愉悦。其父桂先生告诉记者,过去一直是大人说了算,儿子爱顶嘴,家里吵架、发脾气也少不了。但现在一切都变了,家庭氛围非常好。

班主任童小龙老师在辅导学生。记者向洁 摄

“班上至少10个家庭在订立‘家规’前,亲子矛盾很深,家长甚至束手无策,一年下来矛盾基本得到解决。”童小龙介绍,还有10多个家庭避免了亲子关系走向恶化,如王梓涵家是否报英语培训班的问题,陈雅诗家、宋依娜家网课是否锁门的问题,刘逸天、邹林展、肖力铭等家庭是否在书房安装视频监控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利用家庭会议订立“家规”,解决了一堆家庭矛盾。

在汉铁初级中学校长庾青看来,家规是一个家庭价值观的体现,它是一个家庭的文化底色。在家风的传承上,家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什么样的家规,就培育出什么样的下一代,好家规成就好人生。目前,家规文化建设已覆盖七、八年级,亲子关系明显好转,新学年还将在全校深入推广。(首席记者杨佳峰 记者向洁 通讯员杨国涛 李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