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科研单位如何当好“店小二”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首席专家李培武

2020年11月02日 10阅读 来源:农村新报 2020年8月28日

2020年7月3日,李培武院士(右一)正在为武汉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做产品中试指导。

本刊记者 郭海祥 通讯员 姜俊

日前,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弘扬“店小二”精神“十必须十不准”》的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大力弘扬服务企业群众“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科研单位如何弘扬“店小二”精神?近日,记者走进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近距离感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农产品质量安全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李培武的服务三农风采。

拒绝挽留 回国攻克难题

李培武院士是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人,出生于大田集镇一个普通家庭,是一位从菏泽热土上走出来的产品质量安全专家。

李培武1986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获农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获博士学位。2019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农业检测基准实验室(生物毒素)、农业农村部生物毒素检测重点实验室和油料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武汉)主任,兼任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生物毒素组组长,GCIRC理事和FAO/WHO JECFA专家等学术兼职。

1986年7月,李培武从南京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其间,他多次放弃丹麦、芬兰、德国等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的邀请与挽留回国工作。1994年底,他婉拒导师热情挽留,离开学习工作两年多的丹麦皇家农业大学,按期回到祖国,走向油料科技工作岗位;1999年7月,他又放弃了在赫尔辛基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回国工作;2009年他再次放弃了在德国联邦油脂研究所工作的邀请,毅然回到原派出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工作。

黄曲霉毒素是污染农产品毒性、致癌性最强的一类真菌毒素,粮油奶产品最易受到污染。免疫检测是国际前沿技术,但由于其毒性极强,免疫活性位点不明、杂交瘤极易衰亡丢失、抗体亲和力低、检测灵敏度低等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以攻克的国际难题之一。

20世纪90年代,我国双低油菜混种、混收、混加现象严重,什么品种好,什么品种差?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消费的粮油产品里黄曲霉毒素是否超标?面对挑战,李培武带领团队自2001年起连续开展全国油菜质量安全监控,研制出双低油菜速测技术和芥酸硫甙速测仪,创建了双低油菜全程质量控制技术,并成功实现标准化,破解了双低油菜产业发展中质量控制的系列复杂技术难题,被列为全国油料主推技术,成果在苏、皖、赣、鄂、湘、川等油菜主产区广泛应用,获得显著社会与经济效益,分别于2004年和2008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0多年来,李培武累计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2件,欧、美、日等外国专利授权12件;制定国家农业行业标准40项;发表研究论文260多篇,其中SCI论文115篇;主、参编著作12部。

送科技上门 有呼必应

在做好油菜质量安全监控科研的同时,李培武还坚持以“店小二”的精神送科技上门。

荆门市是我省油菜种植大区,2019年3月,李培武主动送科技上门,赴荆门做了“菜籽油营养功能与绿色检测技术”的讲座培训。听众包括油菜种植大户、油菜籽加工厂技术人员以及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等种、收、储及加工企业技术人员。李培武从双低菜籽油营养成分与安全性、菜籽绿色无损检测技术、菜籽油近红外分析研究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两个多小时的讲座,座无虚席,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

位于光谷的武汉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生物高新技术企业,以科研试剂生产、诊断试剂原料供应、食品安全检测产品生产为核心。2014年,华美公司由于业务发展需要,委托一位熟识的大学教授寻找研究黄曲霉毒素检测的权威专家,对方推荐了李培武。此时,李培武主持完成的“农产品黄曲霉毒素靶向抗体创制与高灵敏检测技术”,刚刚荣获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该公司负责人当即去拜访李培武,此后,李培武多次到该公司考察交流,开展技术上的指导,双方很快达成合作,该公司开始生产黄曲霉毒素检测胶体金及荧光试纸条。由于该试纸条只需5分钟就可快速检测出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是否超标,而按传统仪器与方法可能要半天甚至一天时间,该试纸条一上市就热卖。多年来,如果华美公司没事,李培武断然不去打扰,如果华美公司有“呼”,李培武则必“应”。

不仅是本省的企业,外省的企业李培武也热心快肠地“有呼必应”。

2011年年底,受日照盛康粮油工贸有限公司的邀请,李培武带着研究生陈冉,来到位于山东省日照市的日照盛康粮油工贸有限公司考察调研。该公司主要加工原味、卤味、咸干等口味的烤花生,产品主要出口欧盟、美洲、中东、东南亚等国家。通过调查了解,李培武得知该公司当时存在两个卡脖子问题,一是花生黄曲霉毒素超标的困扰,二是真菌毒素检测成本高、速度慢。

为了帮助企业解决以上两个难题,回到武汉后,李培武安排陈冉带着团队研发免疫亲和柱和胶体金试纸条深入企业,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在该厂驻扎6个多月,对该厂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开展花生中黄曲霉毒素脱毒技术研究。期间,李培武又带领张奇、张文、唐晓倩、张兆威、毛劲等科研骨干多次往返该公司,进行技术指导,最后不仅帮助对方解决了花生黄曲霉毒素超标难题,还降低了真菌毒素检测成本,解决了花生出口中真菌毒素检测的卡脖子难题。

李培武还先后为浙江谱创、北京华夏科创、深圳绿诗源、广州达元、南京微测、上海雄图等30余家公司做技术指导和顾问,帮助企业解决了多个技术上的难题。

人才培养 尽心尽责

新时代的“店小二”,还应精于业务和与时俱进地注重人才的培养。

根据国家和产业需求,李培武团队精心布局学科发展重点:一方面瞄准国际前沿,多次主持和参与国际研讨会,交流取经;另一方面面向我国现代油料产业主战场需求,围绕油料中植物甾醇、白藜芦醇、芝麻素等特质营养成分的发掘和利用开展先导性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先后发现了植物油分子离子树裂解规律,创建出原位识别直接检测技术,破解了长期以来食用植物油只能测脂肪酸、难测油脂分子的国际难题,攻克了制约油料品质提升与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核心技术。

2016年,李培武带领团队完成的粮油产品风险评估结果,得到农业农村部和国务院相关部门采纳,提升了我国油菜、大豆等进出口贸易措施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国际谈判话语权。

此外,李培武还带领团队与美、加、德、意、丹、日、韩等国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建立了中-德和中国-ICRISAT国际联合实验室和欧盟地平线计划(H2020)国际真菌毒素检测技术培训基地,成功举办10届粮油质量安全与风险控制国际研讨会,多次作为我国及亚洲FAO专家代表参加JECFA、CAC等大型国际组织会议。

他带领的团队培养出数十名研究员、副研究员和高级实验师、高级农艺师等优秀创新人才,并先后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湖北省红旗党支部、农业部创新团队、中国农科院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尽管获得了这么多的荣誉,但李培武认为,“店小二”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哪怕顾客呼来唤去,自己跑断了腿,也毫无怨言。不能觉得自己是科研人员,认为企业、群众是来找我办事的就居高临下。对待每一家企业、每一名群众,都要一视同仁。真正做到以“店小二”精神全力服务三农,为新时期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