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游走在汉阳造的文脉里 (下篇)

2020年11月02日 10阅读 来源:长江日报 2020年8月23日

邹俊煜

(上接本报8月16日江花版《游走在汉阳造的文脉里》)

于是,我们便来到了中医馆参观。展馆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中医历史文化和理论知识,一部分是厂史。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三皇五帝遍尝百草到历代医圣医贤及其著作典籍,从人体经脉穴位到花草虫兽,图文并茂,导游边走边讲,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中医科普课,K君的两个孩子也疑窦顿开。我们来到厂史馆,让K君意想不到的是一部厂史可谓半部中医药史、半部民族企业发展史。明崇祯十年(1637年),叶文机在武汉开药号,“叶氏悬壶开号,唯求国泰民安”,叶开泰由此而生。清康熙、雍正年间,叶开泰药号逐步壮大,至同治、光绪年间,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药号,与同仁堂、陈李济并称中医药界的“初清三杰”,加之后来的胡庆余堂,被称为“中国四大药号”。叶开泰倡导“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的慎独精神,从严格购进优质原材料开始,一丝不苟遵循中医药传统炮制法制药,绝不苟且通融。其小金丸、拔毒生肌散、参桂鹿茸丸等炮制技艺,对当今的中药制作具有重大的科学参考价值。民国初期,随着西医的大举进入,有一股否定中医的思潮。1929年,叶开泰就积极参与当时抵制废除中医的运动,提出了“提倡中医以防文化侵略,提倡中药以防经济侵略”的主张,得到同行广泛响应和支持,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保卫了“中医药”这块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实施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由叶氏家族经营316年的叶开泰药号更名为武汉市健民制药厂。1955年,该厂实施公私合营,更名为“公私合营武汉市健民制药厂”。1993年,改制为股份制公司,组建武汉健民药业集团。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知名的医药上市公司。

K君看完之后,甚为感慨,他对叶开泰1929年参与保卫中医运动的义举尤为激赏。放眼当下,不仅中医发展面临西医的压力,而且整个凡有点技术含量的MADE IN CHINA也正经受美国的无理打压。不过,越是遭外界打压,越要增强文化自信,越要有抗压性,越要埋头前行,切不可妄自菲薄,自毁长城。

我们下一站就是黄鹤楼酒厂。K君回忆说,他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上大学,途经武汉,看见人们打着赤膊,几碟小菜,一瓶135的小黄鹤楼,市井怡然,成了武汉的一道风景。我说,现在家家有空调,街面见不到那场景了,不过黄鹤楼酒厂在其酒文化博物馆里专门留住了这个城市记忆。K君哈哈一笑,很好,很好。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黄鹤楼酒厂。巨大的牌楼厂门上面刻着“武汉黄鹤楼酒庄”几个大字,精巧的园林里面错落有致地布局着一些与酒有关的传奇雕塑,简约的明清徽派建筑给人一种似厂非厂的感觉。导游说,这是在原来老厂房基础上经过改造后形成的集酒文化景观、酒文化博物馆、酒文化游园与酿酒体验为一体的体验式酒庄。

我们先到了天成坊酿造车间,据说,“天成坊”得名于张之洞向光绪帝献酒,皇帝赞不绝口,说佳酿天成,国富民强。车间入口处供奉着一尊张之洞铜像,工人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张之洞敬酒,然后开始酿酒生产。在这里游客能亲身领略名酒生产、窖池发酵的全过程,品尝原粮在地缸中经时间沉淀长期发酵后酿造的原酒。K君看见酒窖车间满是私人订制,酒香袭人,当即为两个孩子各订了一窖,还对我说,知音故里,佳酿天成,日后两个孩子成家,一定要去喝喜酒哟。我说,必须的。出了“天成坊”,我们来到名人酒窖。这里是原酒存储和高端定制基地,仿窑洞式建筑,常年恒温恒湿,原酒储存于土陶坛、橡木桶等容器中,并达三年以上才能出厂。储藏间错落相连,美酒琳琅满目,宛若域外酒家庄园。穿过名人酒窖,便到了酒文化博物馆。企业秉承“做真人,酿美酒,善其身,济天下”的核心价值观,精心建造酒文化博物馆,全方位展示黄鹤楼酒厂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博大精深的酒文化。黄鹤楼酒是蛮有故事的酒。世人都知道武汉有一首很有名的唐诗,其开篇即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其实,这个“昔人”就是黄鹤楼酒的渊薮。据《江夏县志》记载:有位辛氏卖酒人,其所酿美酒纯绵净爽,远近闻名。一道士慕名而至,无奈盘缠用尽,辛氏为他奉上了美酒,供其畅饮,分文未取,如此享用达半年有余。道士为感谢辛氏赠饮之恩,分离之际,于壁上橘皮画鹤。黄鹤可从墙壁中飞出,为酒客们起舞助兴,从此辛氏酒坊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十载,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壁上黄鹤竟飞到道士面前,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后来所谓“昔人已乘黄鹤去”就是源于此也。辛氏为纪念这位道士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名曰黄鹤楼,其所酿之美酒,亦被称为黄鹤楼酒。这故事蛮传奇的吧,不过传奇的东西不止这些。风云激荡的三国时代,刘备、周瑜等诸多英雄饮马长江,煮酒用兵,演绎了豪气冲天的历史画卷。一百余年前,张之洞进献御酒,黄鹤楼酒名声大噪,一跃而成为“汉阳造”的又一城市品牌。新中国成立后,黄鹤楼酒厂作为一个地方国营企业,有过辉煌,也陷入过困境,历经改革阵痛,发展混合所有制,如今凤凰涅槃,再度成为中国白酒行业的佼佼者,是国内十大名酒之一。博物馆里专门收藏了黄鹤楼品牌各个年代的酒,还有最后一届中国名酒评酒会的200多种参评酒样。我和K君流连于此,不时勾起对老武汉的一丝淡淡乡愁,正可谓酒不醉人人自醉。

离开黄鹤楼酒厂,我们驱车去中铁大桥局。这是K君点着要看的,他说,“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诗太勾人,不看是遗憾。他还说,他现在从事外贸工作,就是在东西方之间架设经济、文化桥梁,沟通始终是正途,桥梁很重要。我说,武汉是“桥都”,而位于我们汉阳的中铁大桥局就是“桥都”里的培训基地,你这算是来对了。

中铁大桥局是一个有情怀使命、有责任担当的大型国有企业,在其新落成的总部大楼,倾力建造了国内首家综合性桥梁博物馆。博物馆气势恢宏,设有序厅、中国古代桥梁、中国近现代桥梁、世界桥梁博览、桥梁科技发展、桥梁文化展示、桥梁互动体验等8个展区,配以历史文物、VR体验设备、5D影院及精品桥梁文创产品等,全方位展示企业骄人的建桥历史以及中国和世界的桥梁文化,堪称桥梁科普的学习窗口,桥梁文化的传播平台。武汉长江大桥是万里长江第一桥,倾注了从孙中山到詹天佑、李文骥、梅旸春、茅以升等无数先贤的梦想,最后在新中国在武汉变为现实。看着展厅内模拟还原的火热施工现场,我和K君都为当年大桥建设者们的那种精气神所感动。更令人惊叹的是,企业历经60多年的发展,他们在国内外设计建造了3000余座大桥,总里程3600余公里,是世界上设计建造桥梁最多的企业;同时,企业在大跨度公路桥、铁路桥、公铁两用特大桥、超长跨海大桥、大跨峡谷桥等建设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是桥都武汉的城市名片。在古代桥梁展厅,我们都为古人的智慧所折服。在没有钢筋水泥的时代,古人只是利用石材、木板等就可以造出巧夺天工的各类桥梁,现场工作人员用9根小圆木棍演示搭桥,没有一钉一铆,仅靠凹槽和卡扣连接,相当牢固。展厅有梁桥、拱桥、浮桥、索桥等,桥型众多、构造别致。在世界桥梁展厅,K君的两个孩子在美国金门大桥、伦敦千年桥、意大利佛罗伦萨旧桥、悉尼海港大桥前指指点点,说着洋话。导游不无自豪地介绍,目前世界排名前10的跨海桥梁中,中国占6座;世界排名前10的悬索桥,中国占6座;世界排名前10的斜拉桥,中国占7座;世界排名前10的拱桥,中国占7座;世界排名前10的梁桥,中国占5座,中国桥梁建造傲视全球。我们听得点头称是,惊叹连连。

不知不觉,转了满满一上午。K君在回来的路上问两个孩子,有什么感觉。他们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汉阳造这么有内涵,新旧传承,走向世界必定大有前途。

我们都笑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