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衡阳蓝”“湘江绿”频频亮相衡阳人的“朋友圈”,见证了文明创建美了“颜值”、提了“气质”的衡阳新变化。
▲衡阳变得天更蓝水更清(罗盟 摄)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市人民的不懈追求和期盼,我市自2015年获得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起,至今已走过六年征程。市委、市政府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一号工程”强力推进。
市委书记邓群策多次强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块牌子,而要将文明城市这块牌子真正挂进老百姓的心里,将创文成果惠及百姓。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健指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从“小事”“细节”抓起,切实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真正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创建过程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伴随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落到实处。我们看到的,是城市面貌、群众精气神以及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感受到的,是每一位生活在此的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明显增强。
行走在衡阳的大街小巷,置身于整洁干净的街道,绿树掩映、繁花似锦,路上交通秩序井然,行人友好礼貌;流连于休闲广场、公园绿地中的人们,悠然自得、好不惬意;一个个经过改造的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衡阳的一点一滴的小变化,正在促成城市总体环境提质升级。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罗盟 摄)
徐燕燕在太平一社区居住了20多年,她说:“现在小区里的老年人喜欢在棋牌室打打牌或者下楼锻炼,不少年轻人也爱住在这。”近年来,得益于“三清三建”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社区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平整的沥青路、健身器材、新路灯……
“补窗行动”让老旧社区景致“美”起来,“清洁雁城”行动让城市环境“靓”起来,“敲门行动”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今年以来,衡阳又大力开展“清洁雁城”“雁阵行动”“补窗行动”“敲门行动”“交通整治”文明创建五大行动,大清洗、大清扫、文明劝导、入户宣传、调查问卷和清理“牛皮癣”及楼栋垃圾、堆物等志愿服务主题活动成为常态。从大力推进大街小巷的“三清三建”到全力开展文明创建“五大行动”,市民看到的是一个颜值蹭蹭往上飙升的衡阳。
▲石鼓区精美的文明宣传橱窗(王翟 摄)
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6.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9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48平方米。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不断提升,今年1—6月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3.4%。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2019年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比武活动中,我市荣获三等奖,蒸水入湘江口水质自动站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全国最美水站。
基础设施方面,2019年,全市新增停车位1.8万余个,新增交通技术电子监控设备233套,城市交通秩序明显好转;拆除旱厕265座,新建公厕29座,改造公厕140座;改造22个大型集贸市场,转型5个市场,城市市容与卫生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赢得广大市民一致点赞。
一座城市的气质和内涵直接反映于市民的精气神。
近日,“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在北京启动。其中,在100个地级及以上候选城市中,衡阳市榜上有名。据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迄今已连续举办13年,2019年我市首次入选候选名单,今年已是第二次成功荣登该名单。
衡阳连续2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与其浓郁的文明志愿风尚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其中,无私地给予身边人以关爱和帮助,在改造家园的过程中收获幸福与喜悦,赋予了整个城市更美的气质和内涵。
▲衡阳群众走上街头为市民服务(罗盟 摄)
近年来,我市积极创建以“衡阳主人翁、文明志愿者、平安守护人”为内涵的“衡阳群众”工作品牌,志愿者注册78.8万人。“衡阳群众”活跃在交通路口、行业窗口、救灾一线、街头巷尾,成为雁城一道靓丽的风景。
从十一届省运会到国际马拉松大赛,从抗洪抢险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极具特征的“志愿红”总是风雨无阻地出现在每一个现场,给予需要帮助的人们以感动和温暖,“衡阳群众”志愿者们传递着温暖、关爱和信心,也感染着更多人加入“衡阳群众”的队伍,参与志愿服务,参与城市管理,实现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汇聚起强大的社会正能量。“我志愿、我奉献、我快乐”已成为衡阳的新时尚,无私奉献蔚然成风。
文明的“磁场”悄然改变着市民的精气神。市民素质持续提升,斑马线礼让行人、红灯停绿灯行成为市民习惯,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说脏话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中国好人”“湖南好人”“衡阳好人”被传为佳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衡州大地有力践行,“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气进一步浓厚。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近年来,衡阳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文明城市一个坚实的基础。2020年7月召开的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上,市委正式提出衡阳要建设现代产业强市,不断提升衡阳的硬实力,开创衡阳发展新局面、铸造新辉煌。
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结束第二天,7月29日,“船山时间谷”衡阳钟表小镇项目便正式签约,项目预计可承载钟表企业200家,为我市“实施一体两翼,建设现代产业强市”战略部署添加新动能。
今年以来,我市项目建设方面不断刷新“衡阳速度”。4月引进的万魔声学智造群项目从注册到投产仅用20天,6月份已经实现产值2000万元,不仅刷新了项目建设的衡阳速度,也为衡阳现代产业强市的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比亚迪40万副车灯项目正式投产;湘南高新软件产业园、创新中心、电商中心正式运行;上海交大5G新材料与装备联合研发中心进入装修阶段;湘南纺织基地服饰园标准厂房(一期)主体完工;鑫貌威5G半导体终端制造产业园等141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水口山铜铅锌产业基地延伸产业(一期)等83个项目超时序完成投资进度……
▲环境优美的白沙洲工业园区(罗盟 摄)
通过大力实施“千家万户”培育工程计划,全市市场主体总数达34.5万户,净增市场主体5423户,排名全省第二。净增规模工业企业94家,排名全省第一。
实施企业上市“破零倍增”计划,首创企业上市ABC清单制,企业上市辅导中心加快筹建,成功举办企业发展“船山论坛”,引导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抢滩新基建高地,大力发展数字、网络、街区经济,全方位开放城市引用场景,成功举办2020中国首届直播产业发展论坛,全省首家直播学校——祝融学院正式开学。
上半年,衡阳共举办产业链招商引资活动 978场,实际到位内资增速全省第一。各类银企对接签约企业1085笔、授信726.56亿元。
今年以来,衡阳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条战线都打了漂亮仗,取得了双战双胜。上半年GDP增速排名全省第二。
巍巍衡岳、悠悠湘江见证,衡阳在一届接着一届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的“创建”过程中,变得越发宜居、幸福、富裕和文明。807万衡阳人民期待并坚信,全市上下持续努力与辛勤付出,一定会为衡阳这座千年古城翻开更加辉煌灿烂的那一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