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白沙洲工业园区认真践行衡阳“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大智造、大数据、大融合”的发展定位, 危中抢机,稳中求进,1至9月,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6个,超额完成市定目标6个,引进世界500强项目2个, 超额完成市定目标1个;产业投资增速12%、占比90.6%,工业增加值增速4.9%(全市3.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亿元、同比增长11.8%(全市6.2%)。
各项工作逆势上扬,亮点纷呈:
亮点一:疫情防控有创新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邓群策督查防疫工作
疫情伊始,园区在企业创新实施“红蓝牌”双色管理制度, 制作红蓝牌3万余张,发放给企业员工佩戴,凡来衡14天以上的佩戴蓝色牌,出行不受限,凡来衡不满14天的佩戴红色牌,需严格管理密切关注。率先在全省施行驻企联络员制度,下派驻企联络员40多人,具体指导企业防疫和联络,2月3日省委督查室来园区暗访后在全省推广。
为鼓励企业复工复产,率先为58家企业发放防疫物资补贴100万元。园区规上工业企业2月下旬就已全部复工,员工到岗率98.5%,产能恢复率100%,6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复工率100%,为园区企业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复工复产作出了表率。
亮点二:争先创优有佳绩
园区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奋战一百天、实现双过半”要求,拿出200万元重奖突出贡献企业,树立目标导向,实施挂图作战,明确了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通过对标准、找差距、想办法、盯目标、出成效,全面争先创优,在规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进出口额等主要经济数据和新增规上企业、 新开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投资项目立项等主要考核指标中,均名列全市前茅。
园区在全市争先创优工作中,排名C类单位第一。
亮点三:高质发展有后劲
园区严格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快对接引入工业互联网、5G、大数据等项目,坚持新引进企业必须具备通过5到8年的培育能够上市原则,今年推荐6家企业申报科技版上市,其中爱加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已成功申报。
▲全市秋季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在园区举行
9月29日,全省第二次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中, 园区共有6个项目参加集中开工,位居全市第一,总投资17.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8亿元, 涵盖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其中工业互联衡阳“智造谷”项目年内可投产, 将为衡阳乃至湖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注入新动力、激活新活力。
7月份以来,合力叉车、南岳电控、星鑫航天等13家规上企业月增速达20%以上,今年新增的稀土新材料、 智电客车、百米体育、领诚电子等1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亿元以上,已成为园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亮点四:建链补链有成效
电子信息和汽车制造是园区的优势产业,为建链补链, 不断完善优势产业链条,园区创新招商模式,疫情期间多次通过电话、微信、邮件等线上交流方式对接重点招商项目,疫情稳定后,主要领导13次带领招商团队赴北京、上海、深圳、苏州、厦门等20多个城市考察项目。
今年已签约项目18个,总投资24.9亿元,可实现年产值38.9亿元,其中富士康智能手机机构件项目7月10日签约以来,已有4条生产线投产。在谈的合力新产线及其配套企业、华菱汽车扩能项目预计投资在5亿元以上,其中合力叉车将在原2万台产能的基础上实现翻番,1万台新能源叉车及其产业链企业有望落户园区。
亮点五:援企服务有实招
出台《白沙洲工业园区企业闲置设施租赁管理办法》, 强化对出租企业和承租企业的管理,提升现有土地、厂房等资产效益。
协调合力叉车利用恒泰 电气厂房扩大生产,指导懿科科技盘活124.8亩土地引进锦霖建筑、爱加乡墅2个项目,提高了投资强度和亩产效益。
引入3家中介机构,在企业项目申报、知识产权、发明专利、上市指导等方面加强服务;为25家企业进行银企对接10余次,累计融资4.19亿元;安排专车接回企业高管和中层技术骨干;为富士康定制“爱心公交”1100 余趟,招工3000余人。
积极宣传推广园区企业及其产品,帮助企业提升形象,在全市园区率先打造“大数据”展厅。
亮点六:民生底线有保障
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园区今年已发放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特种救助等民生保障资金260余万元。完成征拆7500㎡,完成安置房分配550余户。抓实“创文创卫”工作,共拆除各类违章建筑1.2万㎡,开展专项整治21次,清理各类垃圾6000余车,补种各类苗木1万㎡。
守住各项底线工作,打好三大攻坚战,顺利通过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验收;加强安全监管,执法检查企业300余家(次),确保企业安全稳定;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屋场恳谈”活动,落实领导值班接访制度; 精准扶贫靶向发力, 今年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兜底扶贫等方面投入资金60多万元,南江办事处上半年获评全市扶贫优秀单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