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资兴有了可再生新能源

2020年11月04日 10阅读 来源:郴州日报 2019/11/1

?风力发电是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风是没有公害的能源之一,而且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特别是在缺水、缺燃料和交通不便的沿海岛屿、草原牧区、山区和高原地带,因地制宜地利用风力发电,非常适合,大有可为。

为合理利用风力发电新能源,资兴市委、市政府认真谋划,于2017年4月23日在港洽周活动中,与资兴八面山风电有限公司签订开发协议,并于2018年10月正式动工建设,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建设,克服运输难、起吊难、安装难等问题,在2019年10月29日正式投产发电。这是资兴市第一个风力发电站,该站18个风机全部投产后可创年产值7000万元以上。

一、资兴市风力电能潜力巨大

依据我市风资源分布情况及地理位置命名,共初步规划九个风电场,60万kW。分别是:一是华能连坪风电场,郴州市发改能源局核准10万KW。  二是八面山风电场,共两期10万kW。三是七甲-江背山风电场,  该项目省能源局核准12万KW,资兴境内2.7万KW。四是清江风电场,设计装机5万kW。 五是七宝山风电场 ,设计装机5万kW。六是观音山风电场  ,设计装机5万kW。七是龙溪风电场,设计装机10万kW。 八是枫树风电场 ,设计装机5万kW。九是三都-碑记风电场,设计装机10万kW。

二、风电建设项目如火如荼

目前在建风电项目有三座:一是八面山风电场,项目在州门司镇、汤溪镇、八面山瑶族乡境内,风资源较好,属高山风电,一期5万KW,2017年8月取得省环评批复,2018年10月取得林地占用许可之后开工建设,至今升压站已带电验收,送出线路接入分水岭变电站已完成,风机设备已到18套(共18个风机位),现在2个风机进入发电投产阶段。二是华能连坪风电场,项目在连坪成康村和汝城兰洞乡境内,风资源较好,属高山风电,2017年4月21日与资兴市政府签订开发协议,郴州市发改能源局核准10万KW,同年8月在省环保厅取得环评批复,2018年省林业厅开窗审批林地占用,发现该项目部分在生态红线内,华能集团调整建设范围,缩减至6.5万KW,汝城境内4.84万KW,资兴境内1.66万KW,升压站在资兴成康村,目前工程进展较快。三是七甲-江背山风电场,该项目在资兴市汤溪镇欧乐村、谷洞村境内和永兴县七甲乡境内,风资源较好,属高山风电,2019年2月28日中国广核深圳新能源公司湖南分公司与资兴市人民政府签订开发协议,该项目省能源局核准12万KW,资兴境内2.7万KW,升压站一座,送出到炎陵县船形变电站,2019年7月取得林地占用许可、省环保厅对该项目环评正在公示期,资兴市、永兴县和安仁县道路修建已经开始,项目进展顺利。

三、为风电建设获得了宝贵经验

风电项目多数是建设在高山之上,往往会出现设备运输难、场地复绿难、设备安装难等问题。为加快项目进程,八面山风电站建设者们攻坚克难,为风电建设积累了经验。一是创新分散排水方式,解决风叶运输难题。项目使用的风叶是中国海装单机容量3.2MW叶轮直径146米风力发电机组,是目前国内陆上风机最大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风机,能更有效地利用风能资源。然而,要运输到海拔1000多米的八面山下,成了施工建设建设者的第一道难题,为此,建设者们根据风叶长度,修筑了高标准的道路,以此解决运输问题。并采取多设置分散排水涵管的方式,22公路的道路安装分散排水涵管8000米,解决道路因雨水冲刷而产生塌方问题。二是创新复绿方式,解决施工场地塌方难题。施工初期,邀请了省林勘院和市林业推广站的专家到现场查勘、指导,并安排专人负责对接联系,按专家意见从省种子中心选择购买了适宜高海拔山地的各类草种和树种,同时安排约50人用三个多月时间,在全场道路、风叶基墩等下边坡种植了约30万棵杉树苗及播撒草种,有效保障了因施工扰动的道路、基墩下边坡没有大的水土流失,在正式动工仅仅5个月后下边坡已基本复绿,效果明显。这在湖南省内已建和在建风电场等同行中是没有先例的,得到了相关部门和上级领导的认可。三是创新设备安装方法,保障了施工进度。每一台风机立柱直径4.6米,高达100米,分五节,总重量达250吨左右,上面有一个机厢达200吨,三片风叶长70米,每片风叶重量18吨,如此高、如此重的设备安装确实是一个难题,为此,建设者们专门请来风电专家与“三一”重工的机械师们一道,每安装一节立柱、一个机厢、一片风叶均通过精心计算,形成一套方案后才进行吊装。据了解,安装第一片风叶时就耗时两天才完成,第一台风机安装耗时十余天,积累了一定经验后,速度逐渐加快,为风电站建设获得了宝贵经验。

责任编辑/何旌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