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仙区人社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过程中认真落实并持续整治“两个主义”,着力打造“三表率一模范”机关,将加强行风作风建设,突出“四化”建设(即窗口建设标准化、服务质量优质化、政务信息公开化、人社队伍专业化),大力提升人社窗口公共服务水平,全力打造群众满意的人社服务。
>>高标准建设人社服务窗口
大力推动窗口单位提质升级。投资930万元建立了集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功能于一体的苏仙区人社系统综合性便民服务平台。至2018年12月苏仙区人社系统5个站所全部入驻区政务服务大厅,实现了人社业务的“一站式”办理,给办事群众带来了极大便利。
在打造区本级综合性便民服务中心的同时,坚持将服务提升向基层延伸拓展。进一步完善镇(街道)、村(社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为全区各镇(街道)劳动保障服务站、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统一制作标识、标牌及宣传栏,铺设人社专网,实现城区网络全覆盖。村一级平台,则依托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整合人社、民政等职能部门功能,打通村民办事“最后一公里”,全方位提升基层平台办事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效能。
结合“互联网+就业(就业扶贫)”在各镇(街道)、村(社区)一级,明确固定场所提供就业服务,做好人社系统服务向基层延伸,着力构建“线上线下、虚实一体、多级联动”的便民惠民政务服务体系,力保只进一扇门,求职者就能找到心仪的工作,用人单位就能挑选合适的员工。
>>大力度提升人社服务水平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加强学习,通过继续教育、参加培训、经验交流等形式,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2019年在人社局全系统开展“比武练兵”知识竞赛活动,掀起新一轮业务知识学习热潮。
大力实践“互联网+人社”,变更生存认证方式。取消集中认证,采用社保APP活体检测,用人脸识别的方式进行生存认证。让居住在外地、行动不方便的认证人员只需要扫二维码,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完成认证,真正做到便民惠民。
深入企业、矿山、建筑工地开展工伤保险集中宣传活动。结合9月“工伤宣传月”,制作安全生产帽1000个,防护吸尘罩1080个,毛巾1000条等宣传用品及宣传资料,营造全社会支持、全员参与的工伤预防社会氛围。
通过公开服务承诺、完善岗位管理服务台账、明察暗访、民主评议等手段,严肃查处干部职工慵懒散、办事拖拉、效率低下、故意刁难等“不作为、乱作为”现象。目前,苏仙区人社系统五个窗口中获得一个市级文明窗口,两个区级文明窗口。
>>高质量打造人社服务品牌
大力推行政务服务质量改革。全力加快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截至目前,100%完成“四办”(马上办、就近办、网上办、一次办)事项清单和实施清单的编制工作,并按要求予以公布;全面完成“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与国家、省级目录深入对接工作,按照省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要求对平台纳入依申请类事项的办事指南和材料清单进行了重新梳理并进行规范填报,填报率达100%。
不断深化减证便民。严格按照“六个一律”准则,2019年区人社局共取消不必要的村(社区)及基层单位开具的各种证明、材料35项,同时对进驻政务大厅的事项重新梳理了办事指南并统一印制进行公示,进一步精简办事流程,压缩办理时间,切实提高了群众办事的顺畅性、便捷性和高效性。
持续推行审批服务集中办理、下沉。目前,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比例达100%,100%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一窗”分类受理,并按照能放尽放的要求,最大限度向基层放权,实现了各项社会保险等与群众联系密切的事项就近能办、同城能办、异地可办。
通过改革,最大限度精简环节、优化程序、缩短时限,并将办事指南、资料清单、流程再梳理造图在政府门户网站、办事大厅进行公示。“看图说话”,让老百姓一眼就明,为实现“一次清”、“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创造基础条件。全面贯彻和优化各项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以“准”“好”“高”“简”为标准,抓好业务学习、提升窗口服务,做到把握政策准、服务态度好、办事效率高、办事环节简,力争办事群众“零投诉”。
下一步,该局将继续在政策支持、基础建设、行风作风、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加大力度,加快推进“互联网+人社”工作,运用信息技术对各项业务进行重塑和再造,推进电子政务、网上办公等向纵深发展,逐步实现各级审批和公共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在窗口建设中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统筹兼顾,稳步推进,确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人社系统取得实效,对标“三表率一模范”,打造一片让群众满意的人社窗口。(区人社局供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