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扶贫风雨无悔,小康今朝功成。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为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大力宣传全区上下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的经验成效,深刻反映苏仙儿女攻克贫中之贫、坚中之坚的奋斗历程,充分展示广大干部群众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昂扬士气,积极在全区上下营造全力以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浓厚舆论氛围,苏仙区融媒体中心推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栏,为您带来记者采自脱贫攻坚一线的报道。
花红树绿,蛙声四起,雨后的苏仙区坳上镇苏龙村格外清新。
“华龙兄弟,你来了!快进来坐……”正在坳上镇苏龙村上光水组走访的王华龙,老远就听见曾晓平热情的招呼声。
2017年,苏仙区民政局帮扶干部王华龙接过扶贫接力棒,对口帮扶贫困户曾晓平一家。近三年来,他与曾晓平,真心换真心,结下一段“兄弟情”。
曾晓平一家有五口人,作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曾晓平手指受伤,劳动能力减弱,和妻子只能在家务农,家里三个孩子都在求学,生活负担很重。2014年,曾晓平因残、因学致贫,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曾晓平家的祖屋年久失修,不能居住。从成家起,曾晓平全家就一直借住在亲戚家,十分不方便。
拥有一栋新房子,是曾晓平一家最大的心愿。如何帮助曾晓平解决住房问题,成了王华龙帮扶清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接下了“烫手的山芋”,王华龙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一边着手申请危房改造补助政策,一边东奔西走为曾晓平谋划盖房子的事宜。在此期间,王华龙还相继为他确定了产业帮扶、小额信贷、雨露计划、困难学生生活补助金等帮扶政策。“王华龙同志很尽心,他详细摸底,精准因贫施策,为曾晓平争取了各项政策帮扶。”坳上镇苏龙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邵义勇称赞道。
经过一番努力,为曾晓平修建新房终于有了着落。七月盛夏,曾晓平家获得批准建房。事不宜迟,王华龙赶紧帮他出谋划策,找亲戚朋友帮忙抓紧施工。曾晓平没钱买建筑材料,王华龙想方设法联系上了爱心人士——坳上镇蔬菜基地董事长李利华。王华龙多次上门将曾晓平的困境告知李利华,一周内,李利华将10吨水泥捐赠给了曾晓平,解了曾晓平的燃眉之急。
经过六个月的施工,曾晓平家的新房“拔地而起”。“我没有积蓄,根本拿不出钱建房子,能住进新房简直像做梦一样。”曾晓平说。
房子盖好了还得有些像样的家当。曾晓平入住新房时,室内空空荡荡,家具、厨具寥寥无几,曾晓平一筹莫展时,王华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再次奔走,忙前忙后帮着置办生活用品。“我想到了之前采购时认识的家具厂老板,就决定再去试一试。”王华龙四处“化缘”,争取到了郴州永邦家具的大力支持,无偿配送了价值6000余元的桌椅等物件给曾晓平。打开砖红色的合金大门,客厅干净整洁,家具摆放到位,厨房里锅碗瓢盆、油盐酱醋一应俱全,曾晓平终于有了一个全新的家。“感谢华龙兄弟,我才能那么快实现心愿……”搬入新房的曾晓平每每谈起王华龙都赞不绝口。
历经多次帮扶,曾晓平全家的生活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经常联系,感情越来越深厚,就是兄弟的感觉。”王华龙说,上个月在跟曾晓平联系时,得知他想将门前的护坡修砌,方便安全出行。“曾老兄的新房建在山坡上,没有护坡,之前是用木板搭了一个楼梯,很不安全。”
5月20日,一辆满载水泥的中型货车沿着崎岖的盘山公路徐徐驶往坳上镇苏龙村,在曾晓平新建的房屋前坪停了下来,王华龙和爱心企业——郴州随意居经理从车上下来,早已等在门口的曾晓平夫妇迎上前,紧紧握着王华龙的手不停地道谢。临走时,曾晓平二话不说,拿出家里散养的土鸡、土鸭要送给王华龙,王华龙连连摆手拒收:“你们生活环境改善了,奔小康的步伐就更快了,我的心愿也就实现了。”
2018年,曾晓平顺利脱贫。如今,曾晓平夫妇在家发展种养殖业,年收入达4万余元。“都是兄弟,有事没事常联系,看看需要什么帮助。”王华龙说,从第一次见面叫“兄弟”开始,喝一杯粗茶,话一段家常,就串联起了帮扶干部与贫困户的不解之缘。“我希望,帮扶是帮一辈子,不是帮一阵子,看着贫困户从无到有,从脱贫到小康,就是我最快乐的事情。”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