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县便江街道塘门口村是由原年丰、马仰、塘市3个村合并而成,下辖20个村民小组,全村面积17.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90亩(其中水田1740亩,旱地250亩),水域面积620亩,山林面积17933亩。全村农业人口730户2913人。由于群众观念落后、生产力相对低下、前些年冶炼企业的污染等综合贫困因素交错制约,因病、因残等问题比较突出,2016年合村时被确定为100人以上非贫困村。全村共有党员131名,党总支1个,下设党支部3个。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4户123人,残疾人22人,已脱贫36户108人,未脱贫8户15人。集体6.18万元,农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主要经济林有油茶、楠竹、杉木等。
近年来,塘门口村紧紧“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工作目标,坚持“五抓五促”,产业主导,市场引导,典型带动,助推脱贫攻坚,呈现出脱贫质量不断提高、脱贫成果有效巩固的良好态势。
一、坚持党建引领,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一是抓班子建设。采取座谈交流、业务培训、外出考察等方式,带领村班子成员学习先进村的管理经验和致富经验,开阔眼界,拓展思路,逐步健全村班子。二是抓后备力量。一方面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注重把复退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致富能人的优秀人员吸纳进党组织,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培养。另一方面,引进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对68名无职党员设岗定责,通过交任务,压担子,有针对性地加强跟踪培养,为村级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今年,发展建党积极分子 1名,确定为发展对象2名,吸收预备党员1名,后备干部5名。三是抓规范管理。开展支部设置标准化、组织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务精细化,工作制度体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等“五化”建设,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每月最后1个星期的星期五为主题党日活动。9月份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第一书记作了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农村优秀党员》的党课。重点突出民主管理这一主线,抓好“三会一课”制度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等规章制度的执行,规范村务要事决策的运行程序,促进公道处事、依法办事。
二、注重五条举措,抓保障到位促脱贫攻坚。该村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狠抓“转、扶、搬、保、救”五条举措,综合施策,分类指导,统筹推进,精准发力,全力推进全村脱贫攻坚上合阶。一是着力抓好技术培训,转移就业带动脱贫。一方面与人社部门对接,积极组织引导贫困户家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创业,全村贫困户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22户28人,其中县外务工16人,县内务工12人。通过务工稳定收入,实现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目标;另一方面,强化技能培训对全村缺技术贫困人口进行分门别类的技术培训,保证缺技术贫困户至少接受1次技术培训,积极组织参加电商、电工、育婴师培训。提高缺技术贫困户务工技能,实现转移就业增收脱贫。二是用活惠民政策,精准扶持脱贫。金融扶持脱贫。该村小额信贷18户,其中17户是分贷统还:小额信贷5万元,委托银都集团帮扶,按年10%分红,每年每户分红5000元,1户自主经营发展种养殖。教育助学脱贫。全村有贫困学生21户29人(幼儿园5人,小学8人,初中9人,高中2人,职中4人,大学本科1人),教育生活补助已全部落实到位,无1人辍学。重点企业结对帮扶脱贫。全村企业产业结对帮扶22户61人(其中兴邦果业帮扶5户12人,每人每年分红200元,广聚源帮扶6户26人,每人每年分红300元,广弘农业合作社结对帮扶11户23人每人每年分红300元,)。产业发展带动脱贫。突出做强高效农业,在做大做强农业发展上做文章,实现农田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今年该村贫困户养鸡1130羽、养鸭330羽,养猪4头,放养鱼塘8.6亩,种植水稻14.2亩,养蜜蜂2箱,新种油菜4亩,油菜低改20亩,种植冰糖橙7亩,种植红薯6亩种菜2亩,种麻1亩,自主经营奖46300元。三是实施易地搬迁、危房改造促脱贫。该村易地搬迁户8户集中安置在马仰点,把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4类重点对象放在农村危房改造的优先位置,2018年该村为8户4类重点对象协调选址,帮助联系施工队,确保工程顺利完工让他们“民有所居”。近年来该村共完成25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工程,确保贫困户住房安全得到保障,为如期脱贫打下坚实基础。四是着力夯实社会保障兜底促脱贫。实行低保线与贫困线两线合一,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对符合低保条件的人员进行甄别和认定,按照应纳尽纳原则,全村重新认定后低保户26户55人,五保6户7人,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将无业可扶、无劳动能力的6户16人纳入社会兜底范畴。五是着力实施社会救助带动脱贫。建立保险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的新型脱贫攻坚工作机制,探索“保险十脱贫攻坚”模式,充分利用保险功能化解贫困户脱贫过程中面临的各类风险,由县政府统一出资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购买大病补充保险、人身意外险、农业保险等,防止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灾)返贫,有效帮助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三、开展三项行动,抓问题清零促脱贫攻坚。一是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专项行动。紧紧围绕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非建档立卡特殊困难“五类人员”(低保户、残疾户、重病户、危房户、无劳动能力户)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核心保障指标情况重点排查核实。二是开展脱贫攻坚整村普查工作。对排查出来的问题,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限期整改到位。三是开展脱贫攻坚领域“问题清零”行动。坚持动态管理,常态化排查整改,确保“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两房”质量问题、致贫返贫问题、小额信贷问题、群众对扶贫工作认可度问题、扶贫领域信访與情问题等实现六个清零,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四、推动乡村振兴,抓乡风文明促脱贫攻坚。近年来,该村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2017年投入美丽乡村110.1万元,其中:秀美村庄绿化10万元;马仰组亮化,安装太阳能路灯12盏,投资6万元;排水沟改造提质200多米,投资40万元;文体广场扩建1600平方米,硬化460平方米,提质1140平方米,投资20万元;村级服务平台建设投资34.1万元,其中:投资30.6万元新建办公大楼360m2,投资3.5万元改造旧办公大楼。投入公路建设89万元,其中:田塘组810米,投资28万元;江南组800米,投资26万元;畔冲组1500米,投资35万元;2018年全村亮化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70盏,投资17.5万元;2019年泥堡、刘家、檀塘公路水泥硬化2200米,投资65万元。
五、坚持要素整合,抓工作合力促脱贫攻坚。整合社会扶贫力量、统筹扶贫资源,形成扶贫合力。一是协调扶贫机构。充分发挥了工作队、村支两委、党员干部的作用,以规划为蓝本、以项目为载体,主动协调各级各部门的扶贫政策、扶贫资源,使各部门的扶贫工作在我村有序开展,释放协同效应。二是整合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帮扶责任人和帮扶单位作用,永兴县委编办免费为贫困户送鸡苗、鸭苗5000元,积极为贫困户购买推销农产品。开展了“户帮户,亲帮亲”,“支部联百户”活动,9月份永兴县委编办党支部开展了慰问活动。向3户贫困户分别赠送食用油1桶、大米1袋(价值100元)。并向3户贫困户分别赠送慰问金400元。另向家里有考上大学的2户贫困每户赠送助学金400元。中秋节又慰问贫困户并赠送了物品。
责任编辑/罗志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