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沙洋县高阳镇贺集村属省级贫困村,市畜牧兽医局驻村精准扶贫工作队进村后,从实际出发,为贫困户建立了扶贫产业库。
10月19日,天放晴。沙洋县高阳镇贺集村贫困户贺常明忙把之前收割的稻谷搬到晒场上翻晒;
贫困户吕池河把小牛仔牵出来晒太阳;
贫困户周振国把鹅赶到河沟里嬉戏;
市畜牧兽医局驻贺集村精准扶贫工作队队长陈友军把前些天给中药材搭的遮雨棚收了起来;
……
高阳镇贺集村属省级贫困村,全村有耕地面积4226.6亩,山林面积780亩,鱼池850亩。全村420户,1680人,种田是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渠道。2015年,通过精准识别,确定贫困户49户、157人。
水源条件一般,没有优质资源,没有能人带动……发展什么产业能让这个村富起来?是市畜牧兽医局驻贺集村精准扶贫工作队制订扶贫计划时考虑的重点。
“最初我们局依托自身优势鼓励贫困户发展养殖业。”陈友军说。
2015年,鸡苗、鸭苗送了一批又一批,到年底鸡鸭存栏量并没有达到预期数字。
工作队一户一户走访找问题、查原因。
“我们家有病人,有时鸡放出去了,家里人一病,就在医院待几周,回来就找不到几只了。”
“以前没养过,现在年纪大了,技术掌握不好,老是死鸡苗。”
……
管理不到位、技术掌握不好是鸡鸭产业发展不成功的主要原因。
“虽然从发展角度来说上规模更有利于形成产业,但贺集村的实际情况并不适宜搞统一发展、一刀切。”陈友军说,在与市畜牧兽医局党组和村“两委”班子商讨后,工作队决定为贫困户定制扶贫方案,并分别成立了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
简单来说,由村“两委”和工作队提供项目库,由贫困户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产业项目。确定项目后,由工作队提供技术指导,帮助贫困户贷款、销售,依托合作社带领贫困户逐步把产业发展起来。
贫困户周振国多年前养过鸭子,了解到周振国家的情况,工作队便建议他发展蛋鸭养殖。
说干就干。没有资金,周振国以贫困户的身份向银行贷款,可经过评估,他没能申请到贷款。“他家虽然贫困,但是他有信心,我们就该帮扶。”陈友军说,为了周振国的贷款,工作队和市畜牧兽医局的领导前后6次与银行协商,经过近2个月的沟通,终于为周振国贷款4万元。
去年6月,周振国用这4万元买了2000只鸭苗,留了部分钱计划建鸭舍。
有了鸭苗,周振国和爱人干劲十足。每天早早把鸭子放出去,晚上再把鸭子赶回笼。
去年,工作队帮助周振国销售鸭蛋1万多公斤,销售利润达6万元。
今年,周振国发现肉鹅市场价格稳定,于是跟工作队商量建一个肉鹅养殖基地,目前已饲养肉鹅2000多只。
与周振国不一样,贫困户吕池河则选择代养小牛。
今年,市畜牧兽医局与荆门李容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达成寄养母牛协议。
协议规定,由市畜牧兽医局出资购买10头带孕母牛,贫困户按每头2000元的金额缴纳押金给合作社。合作社根据当时的市场价格收购母牛所产的断奶小牛。在饲养期间,合作社全程提供技术指导。贫困户退还母牛,合作社退还押金。
母牛送来之前,合作社专门派技术员到贺集村为村民进行带孕母牛养殖技术培训。
“培训后,村里不少人有兴趣。贫困户饲养带孕母牛是第一步,下一步我们将引导村民成立合作社,希望养殖带孕母牛和肉牛能成为贺集村的支柱产业。”陈友军说,按市场价格,一头小牛可卖出3500元至4000元,5头小牛,一年的收入就近2万元,加上农田收入,脱贫不是问题。
3月3日,吕池河新修的牛舍里住进了5头已孕母牛。不久小牛出生,吕池河增收在望。
除了养殖,工作队还积极谋划种植类的高效产业。
“我有一次看新闻介绍中药材种植效益高,就想着在贺集村发展中药材种植。”陈友军说。
随后工作队联系上恩施的一家企业,通过考察,工作队决定试种2亩中药材白芨。
据陈友军介绍,种植白芨初期投入非常高,每亩地的成本约2.5万元,种植期2年,亩产400—500公斤,可实现收入9万元。
贫困户没有资金投入,村里也没有集体资产。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6个人决定个人出资试种白芨。
“如果贺集村的环境适合种植白芨,种植技术好掌握,销路稳定,后期我们就能发动村民调整产业结构种植中药材。”陈友军说,如果没种出来,损失就由他们个人承担。
除了种植中药材,工作队还与湖北聚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发展雪里蕻订单种植。
“种子是‘十一’前发下去的,这段时间下雨都没种下去,现在天晴了,就好种了。”陈友军说,计划种植429亩,把所有的贫困户都包括进来。
还有小龙虾、青蛙养殖,再生稻、蔬菜种植……贺集村的扶贫产业项目库里内容还真不少。
“这么多项目总有适合自己,我现在底气足的很,不怕不脱贫。”贺常明笑着对记者说。彭文洁肖玉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