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讯(记者杨露露见习记者叶冬东)秸秆不焚烧,出路在哪儿?今年,各地积极探索实践,给出了答案:把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作为当前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先行措施,制定实施作业标准,整合资金对秸秆还田作业实施补贴,鼓励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等综合利用。
我市以优化秸秆利用方式为重点,结合当地生产条件分类指导,以综合利用促进秸秆禁烧,夏收期间,我市推广秸秆“一主五辅”利用模式,以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为重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途径有效利用,实现了秸秆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午季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03%,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呈现出途径多样化、手段机械化、农机农艺融合化的格局。
示范引导
农机农艺深度融合
小暑时节,行走田间,田垄上秧苗青青。
“我们乡从6月1日开始,收割、旋耕、播种同时进行,比去年提前将近10天。机制保障、资金保障、人员安排等多方面都提前做好,老百姓种地比以往轻松多了。”采访中,怀远县兰桥乡乡长贾坤告诉记者。
和兰桥乡一样,“三夏”期间,各地按照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政策部署,统筹秸秆禁烧、综合利用和夏收夏种工作,明确“包保到户是基础,控制留茬是关键,综合利用是根本,离田堆场是保障”的工作思路,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措施落实到每个农户和地块,真正做到“多种渠道综合利用、一个责任落实禁烧”,全力打一场具有含金量的主动仗、系统仗,推动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开展。
夏收时间紧,如何在不误农时的前提下,处理完大量的小麦秸秆,需要新型农机的“鼎力相助”。为此,我市及各县区加大政策补贴力度,一方面农机购置补贴向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的农业机械倾斜,另一方面对购买秸秆还田机具给予优先补贴,对秸秆还田机具实行敞开补贴、优先补贴,着力提升秸秆还田机械装备水平。
“切碎灭茬和秸秆打捆离田是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的关键,无论是秸秆离田还是粉碎还田都增加机械投入。“市农机局局长年夫义在采访中告诉记者,今年,淮上区和五河县对粉碎、灭茬、打捆等秸秆综合利用机械购置进行叠加补贴,除享受国家农机补贴外,补齐至购机款的40%;淮上区还将农机购机补贴延伸到秸秆加工机械,补贴购机款的40%。怀远县对秸秆粉碎、灭茬、打捆等秸秆综合利用机械购置按照与国家农机补贴1:1叠加补贴。固镇县对秸秆粉碎、灭茬、打捆等秸秆综合利用机械购置按购机款扣除国家补贴后余额再给予40%补贴。
我市已申请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030万元,利用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用于补贴秸秆综合利用相关农业机械5540万元,新增大马力拖拉机790台、灭茬机2900台、打捆机858台。“三夏”期间,我市累计投入灭茬机4100台、打捆机980台参与作业,为秸秆的有效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农机保障。
因地制宜
选择合理方案不误农时
今年,市农技推广中心按照技术上合理、操作上可行,播种质量有保障的要求,紧扣收、还、种关键环节,推广了一批秸秆还田新模式。各级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指导服务,通过大户示范、重点推广、现场会、田间课堂等措施,加快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普及,使培训工作落实到村,覆盖到户。
市农林委于“三夏”之前制作了《小麦秸秆综合利用专题片》,分别介绍了适用于旱作区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免耕直播玉米、大豆和稻作区水耕水整或旱耕水整秸秆还田种植杂交水稻、旱耕旱整秸秆还田直播糯稻及秸秆打捆离田或人工搂草离田和小麦秸秆高温堆肥等技术方法,并将其刻录成510张光盘下发到全市所有乡镇及近郊、重要干道沿线所有行政村进行播放。
今年,我市出台秸秆禁烧补贴政策,5月初,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秸秆禁烧工作方案。“今年最大亮点是省市财政拿‘大头’,县区财政配套,对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实施每亩10元、20元不等的以奖代补。”市农林委种植业局局长叶运来说。小麦、油菜、玉米按照20元/亩,水稻按照10元/亩标准进行奖补。省财政奖补的不足部分,市、县(区)财政按照1:1配套。规定奖补资金由各县区统筹用于秸秆综合利用,重点用于秸秆发电、农作物秸秆还田、离田农机具购置和农机具作业奖补。对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成型燃料利用和归集收储体系建设等也同样进行奖补。
夏收期间,市农林部门还围绕“不烧秸秆、不误农时”耕种模式,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力争做到“一张明白纸、每户一个明白人”。市农林委相继制定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方案,印发了任务清单和进度表,对农机、农技部门负责人以及业务骨干进行技术培训,累计发放明白纸2万份。
培育市场
收储运体系加速构建
除还田外,秸秆离田后的‘五化’利用也是保障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03%的重要支撑。在机收会战全面打响后,凯迪发电厂发挥秸秆离田收储环节主渠道的作用,与淮上区和五河县签订了8万吨的秸秆收购协议,目前该厂已完成收购小麦秸秆4.3万吨,日收购量最高达5000吨左右。作为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方式,我市认真落实省政府支持秸秆发电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起完善、高效的分布式秸秆收储运体系,为打通田间到电厂收储运环节“梗阻”提供高效服务,消化了淮上区和五河县稻作区离田秸秆。今年全市秸秆打捆离田或人工搂草离田面积130万亩。其中,天一锅炉等秸秆固化成型燃料企业收购秸秆2.8万吨,和平乳业等养殖企业收储秸秆8.8万吨。
为充分发挥电厂收储的主渠道作用,固镇县、五河县和淮上区分别履行落实与国能电厂、凯迪电厂签订的协议内容,根据鼓励电厂最大限度利用农作物秸秆的要求,落实利用数量,按照省政府文件规定对电厂进行奖补。县区每年5月、8月底前分别预拨70%、20%的奖补资金至秸秆电厂,秸秆初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电价,免除秸秆初加工配变基本容量费。
政府的归政府,市场归市场。夏收期间,各地在推广秸秆还田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怀远县鲍集镇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效应,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行套餐式服务,深受当地农民欢迎。为做好农作物秸秆肥料化利用试验、示范和推广,鼓励企业参与秸秆还田利用工作,市农林委、市农技中心与安徽莱姆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农作物秸秆肥料化利用开展合作示范。在麦稻轮作区或小麦主产区的怀远县魏庄镇、古城乡等地,已收购小麦秸秆7000吨以上,生产出有机肥8000吨以上,供给10万亩以上作物使用。
在淮上区沫河口镇,养牛大户赵永川出资千万元购买八组秸秆打捆设备,用于秸秆回收利用,成为凯迪电厂的最大收储力量。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也让更多的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其中。像赵永川一样,今年我市进一步统筹政府补贴资金的导向作用,不少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其中,开展秸秆收储、灭茬等社会化农事服务,解决了农户秸秆离田、还田的烦恼,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