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讯(记者杨露露)立冬刚过,刚播不久的小麦开始出芽,又一季的丰收已经孕育。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培育一二三产联合体、全面启动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十二五”以来,为实现农业生产大市向农业生产强市转变,我市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抓手,聚力引进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实施了一批一二三产融合互动的大项目,积极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在淮畔沃土发展壮大。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十二五”以来,新型经营主体在我市不断涌现,成为传统农业加速转型的新引擎
统一种植、统一管理。在固镇县杨罗村绿色家园家庭农场,农场主王汉告诉记者,得益于标准化的种植模式,今年他家的玉米产量稳定在600公斤以上。
同是一块地,同是一个品种,产量为何差距很大?“良法的作用功不可没。”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潘虹说,小麦、玉米、水稻等三大主要粮食作物集成增产技术模式,实现了粮食生产三大行动的“升级版”。近年来,我市在玉米、水稻、小麦等三大农作物上强化科技支撑,集成组装配套栽培技术,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及增产技术攻关,实现了农业靠天收向以科技为支撑、机械化为手段、社会化服务为依托的生产模式转变。
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农业比较效益逐年下降,田该怎么种?规模经营给出了答案。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丰富和完善了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效突破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制约。”市农林委副主任李勇在采访中表示,我市将先进技术、设备和现代经营理念引入农业,应用良种良法、采用农机农艺结合、科学配方施肥、实施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提高了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增收的关键,是在统一经营管理和服务上下功夫,规模经营改变了过去分散种植的高成本、低效益,让农业生产过程变成工厂化的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市农林委发展计划科负责人历建友告诉记者。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合作社通过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目前,全市拥有专业种养大户5219户,其中经营面积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269个,种植面积50.3万亩;畜禽养殖专业大户3737个;养殖面积100亩以上的水产养殖大户213个,养殖面积6.5万亩;全市工商注册的家庭农场448个,同比增长540%。
产业链上提效益
增强农业“体质”必须向农业之外的产业领域寻求出路,打开农业经营增值提效的空间
10月27日,首届国际苜蓿大会暨第六届(2015)中国苜蓿发展大会在我市圆满闭幕,作为大会最后一项议程,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900名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共赴大会分会场——现代牧业蚌埠牧场和秋实草业有限公司,进行商务交流与参观考察。
“五河10万亩紫花苜蓿种植基地和蚌埠4万头规模养殖牧场全程标准化生产,这一独创模式令人震撼。”与会嘉宾表示,五河苜蓿种植基地和蚌埠牧场的成功,是中国草业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缩影,也为世界草业发展提供了思路借鉴。现代牧业“种养加一体化”迎来全球视野的背后,正是我市推动农业一二三产融合互动,发展“无中生有”的蚌埠实践。
农业产业化是带动农业转型的核心力量。2014年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685亿元,比2010年的225亿元增长205.8%,由“十一五”末的第9位,上升至第5位;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08家,比“十一五”末增加204家,年均新增规上企业51家,2014年农业产业化综合考评位居全省第1位。
五年来,我市已初步形成了粮油、肉制品、奶酒饮料和生物质四大加工体系,四大加工体系规上企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63%。与此同时,通过与外来资本成功嫁接,鑫泰粮油、天麒面粉、卫食园等一批本土企业迅速成长,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极具影响力的行业排头兵。目前,中纺集团、亿只鸡项目、现代牧业等一批招商引资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奶牛养殖基地和肉鸡标准化建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预计2015年新建企业产值达30亿元以上。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全面启动实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改革,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
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形势之变,让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新挑战,呼唤新改革。
激发改革深层动力,土地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进程中最重要的一环。2007年,随着《物权法》的颁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被明确为用益物权以后,怎么样建立健全相关的登记制度,强化对农户承包经营权益的保护,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所在。
2014年,怀远县作为全省20个农村改革试点县,首批启动了土地登记确权颁证试点工作。全县19个乡镇、206.6万亩土地已完成实测工作,23.2万户农户进行了签字确认,占应颁证总户数的92.8%。今年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目前,五河县、固镇县测绘单位已经进场,全市861个自然村启动了此项工作。
市农林委农村经管科负责人刘春丽表示,确权登记颁证将为进一步引导土地规范流转,大力促进种粮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育、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市已同时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试验,为新型经营主体开辟融资渠道。怀远县土地确权后,2家企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获得贷款总额800万元。2家合作社经有关银行通过审核,即将放贷。
深化农村改革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动力,农业发展空间广阔,改革创新潜力无限。改革深化一步,丰收的粮仓也就会更加殷实。十二五”以来,我市把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作为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创新土地流转形式,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合理确定流转规模,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用于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以奖代补。
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催生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也改变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新的合作模式已经涌现,涂山石榴、金香丝粉丝、甘泉蜂蜜等合作社网上销售额均达到其销售总额的30%以上。一批事业心强、善于经营管理、能带领农民创业致富的新型主体,正活跃在蚌埠现代农业广阔舞台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