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蚌埠4月7日电 (记者 张磊 苗子健)清明节后,秦朝俊回到村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大棚基地建的怎么样了。这是村里一项重点扶贫项目。说起它,秦朝俊可是费了不少心力。作为蚌埠市怀远县古城镇五郢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上任一年多来,经过精准摸底,结合当地实际,为脱贫出了不少实招。其中,争取县扶贫资金48万元建设蔬菜大棚,优先租赁给贫困户,并请一些致富能手来手把手教学,就是搭建了又一个平台,帮助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这样的扶贫产业项目,在蚌埠,正在给每个贫困村量身打造,因村施策、一村一品,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春天的淮河两岸,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从田埂上走来的秦朝俊,黑黝的脸颊挂着汗珠,瘦瘦的身躯显着精干。“我第一眼看到他,心里想着怎么派了这么年轻的干部来,他行吗?”五郢村党支部书记江玉付心里直打鼓。但是很快,他就从怀疑到刮目相看。秦朝俊上任后,为了摸清扶贫对象的情况,挨家挨户地登门拜访;为了方便工作,主动从镇里搬到村里农户家里住;为了找到最好的扶贫项目,每晚挑灯作方案。
精准扶贫,找到病根是关键。经过调研,秦朝俊发现五郢村贫困的根结在于经济收入渠道单一,守着一季麦子一季稻;基础设施薄弱,水渠荒废多年,道路是名副其实的“水泥”路。
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明确脱贫攻坚时间表和作战图。村里引进安徽本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200余万元,建设了200亩的蓝莓种植基地,在每年1000元/亩的土地流转费基础上,就地解决部分贫困群众就业问题,增加工资性收入。25公里的水渠清淤工程列上日程,今年麦收前,有望全部完成。5.5公里道路硬化工程依次推进。村集体资源被盘活,主干道两侧种植了2000多棵梧桐树,绿化环境的同时,拓展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为了把扶贫工作做到精准做得实,五郢村建立了村级工作清单制,扶贫队人手一份“四项清单”,逐一明确扶贫对象和需求、脱贫时限、扶贫措施、脱贫责任。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村级所有重大决策均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制度,扎实开展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做到重大事项由民主张、主要建设由民支撑、村务活动由民监督。
“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只能拼尽全力只争朝夕,力求精益求精。”在秦朝俊带领下,如今全村扭成一股绳,如期脱贫信心十足。
五河县头铺镇陈台村第一书记孙卫东感同身受,“时间紧任务重,每个扶贫项目、每位贫困户都必须做到精准施策,不容有失。”在陈台村,村干部把他当成主心骨,贫困户碰到了烦心事都想和他唠唠嗑。
一位身有残疾的贫困户听说养一种虫子做药材能“暴富”,一度铁了心要借钱来投资,孙卫东不放心,到市里找专家咨询,跑周边乡镇打听情况,发觉这个不靠谱,力劝他放弃了这个念头,并介绍他到村里的渔具厂上班。村里三个渔具厂目前已吸纳了百余人就业,村两委还在进一步帮助他们扩大规模,以吸纳更多贫困户就业。
“选派扶贫先锋队、培育致富带头人,抓住这两头,脱贫不用愁。”目前,蚌埠给88个贫困村配齐扶贫工作队,665个非贫困村均设了扶贫专干。同时,实施产业脱贫、就业脱贫、智力脱贫、社会保障脱贫等九大专项行动,向制度创新要动力,“真枪实弹”啃掉“硬骨头”。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7成的贫困户都是因病因残致贫,不仅占比高,脱贫难度也大。”蚌埠市扶贫办主任施建宾介绍说,蚌埠在扩大新农合诊疗范围、提高大病医疗救助标准的基础上,创新建立村级大病救助基金制度。目前,全市已有25个村开展建立大病救助金金制度试点。
蚌埠各县结合村级实际合理确定基金规模,采用“四个一点”的方式多渠道筹集:村集体收入投一点、县乡财政补一点、扶贫专项资金拨一点、动员社会力量捐一点。重点对新农合医疗报销、大病保险支付后自付费用仍有困难的贫困户予以医疗救助,并进行公示。
目前,该制度建立后,已有5个村29户贫困户提出救助申请。今年蚌埠将在88个贫困村全部建立村级大病救助基金制度,并逐步向所有有扶贫任务的非贫困村推广。
此外,蚌埠还在探索建立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制度。由市慈善总会从募集的资金中列支,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通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全日制大学专科生每年给予一定补助,直至完成大学学业。
春风拂过淮河两岸,暖意浓浓。在脱贫攻坚这场绝不能输的战役中,蚌埠正扭住产业带动的“牛鼻子”,在压实责任、制度创新上不断加码亮招。市委市政府坚定提出,力争88个贫困村今年全部出列,到2017年底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