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蚌埠试水特困人员养护院助力扶贫

2020年1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蚌埠新闻网 2018/8/23

编者按:

8月20日《中国城市报》07版刊登《蚌埠试水特困人员养护院助力扶贫》,报道了我市在脱贫攻坚战中,一改传统的产业扶贫、补助扶贫,从当地乡村失能半失能人员入手,建立特贫人员护养院,健全失能半失能人员供养制度。既为相关村民提供了保障,也解决了贫困家庭的软肋的成功做法。本报予以全文转载,敬请关注。 

叶中华 和鹏飞

8月3日上午,室外骄阳似火,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特困人员养护院内却清凉宜人。彼时,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田小广躺在病床上,吹着空调、看着电视,吃饭、上厕所等生活方面的问题都有专门的护理员料理。今年44岁的田小广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入院前由哥哥照顾,入院后,无论是生活还是瞧病,都不需要自己花一分钱,还让他的哥哥从边忙工作边兼顾弟弟的窘况中解放出来,免除了后顾之忧。

在安徽蚌埠,类似田小广这样享受到“医养结合+集中供养”待遇的失能、半失能人员与日俱增。近年来,该市创新扶贫方式,探索建立特困人员供养机制,对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在自愿的前提下实行“医养结合+集中供养”,释放贫困家庭为照顾失能人员所需劳动力,让贫困失能、半失能人员家庭顺利脱贫,助力精准扶贫。 

既是养老院也是医院

日前,《中国城市报》记者走进五河县特困人员养护院,仿佛来到一家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医院。一栋四层楼房内,病房、医务室、抢救室、康复室、食堂和浴池等设施一应俱全。医生在门诊坐诊,护士穿梭于各个房间,护理员帮助老年人和行动不便者进行康复训练。“这里环境好,吃饭、瞧病都不要操心。”一位正在一楼大厅溜达的老大爷笑盈盈地对记者说。 

该养护院院长王峰告诉记者,五河县特困人员养护院严格按照国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设标准实施建设,设置床位137张,有骨科、中医等五个科室,配备6名医生、7名护士和7名护理员。养护院分为“介助区”和“介护区”,前者安置半失能人员,以“养”为主;后者住的是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失能人员,以“护”为主,24小时有护理员值班。 

今年6月21日,养护院试运行,目前有45人入住,其中一半是农村建档立卡未脱贫贫困户家庭中的失能人员和无生活自理能力的半失能人员,另一部分是农村五保户、城市“三无”人员。

“过去养老院不能治病和医院不能养老的难题,现在通过特困人员养护院解决了。它把治病和养老有机结合起来,既是养老院也是医院。”王峰说,养护院会根据季节变化和个性化需求,向集中供养人员提供相应的健康餐和专业化的医疗护理等服务,做到小病、慢性病不出门。

让贫困“软肋”硬起来

不光是五河县,蚌埠下辖的怀远县和固镇县建设的特困人员养护院也纷纷进入试运行阶段。它们都把贫困家庭失能、半失能人员纳入特困人员范畴,根据自愿原则,安排在特困人员养护院集中供养。

“贫困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因病因残问题突出,在贫困户致贫原因中占比最高,一个病人就能拖垮一个家庭。部分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是现阶段脱贫的难中之难。如何啃下这块‘最难啃的骨头’,是一道棘手的考题。”怀远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贫困家庭失能、半失能人员是贫困家庭顺利实现脱贫的“软肋”。 

该负责人表示,“软肋”体现在失能人员、无生活自理能力的半失能人员自身没有劳动能力,还需要家人时刻照顾。“不照顾,家人会受到社会、道德谴责;照顾了,他们在经济上、精力上都受影响。如果政府托底,通过特困人员养护院把这一部分人养护起来,就能让贫困家庭的其他成员有时间和精力参与正常的生产劳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激发他们靠自己的双手发家致富,早日甩掉‘穷帽子’,拔掉‘穷根子’。”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特困人员养护院供养,失能、半失能人员在享受及时医疗和周到服务的同时,也不必为供养费用犯愁。在经费方面,五河县财政按集中供养人员每人每月600元标准给予特困人员养护院运营补贴。

供养机构资源还将整合

健全特困人员供养院只是蚌埠从扶助失能半失能入手进行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从创新扶贫方式入手,蚌埠市开展了失能半失能人员集中供养行动,对摸排出的失能半失能人群采取集中供养的办法解决无人照顾和照顾不周的问题,并把此项工作列为脱贫攻坚“夏季攻势”的十大专项行动之一持续推进。

记者从蚌埠市扶贫办了解到,年底前,该市将整合现有特困供养机构资源,撤并管护力量严重不足、供养人员稀少的乡镇供养机构,将条件较好的特困供养机构升级设立为区域性特困供养中心,由县级民政部门统一直接管理。

同时,该市出台《蚌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市、县福彩公益金应向特困人员供养工作倾斜,市、县(区)两级财政要建立稳定的动态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保障公办特困供养机构运营管理经费,支持机构探索医养结合、心理慰藉、社会工作、健康管理等专业养老服务和个性化服务。落实各类特困供养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制度,提高并完善机构防范和化解运营风险能力。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支持特困人员供养机构转型升级的信贷需求。 

据悉,截至目前,蚌埠市辖三县共有90人入住特困人员养护院。特困人员在其中都享受到了高质量的服务。按照《意见》的要求,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35%、45%和50%。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