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志愿服务“积分制奖励”经验能否复制?

2020年1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蚌埠新闻网 2017/8/17

在社会生活中,志愿者作为特殊的存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最近,我市部分社区正在探索志愿服务积分制——根据志愿服务的时长和种类积累分数,志愿者可凭积分兑换物品或服务。通过物质和精神的奖励,是不是一种成功范例?能否更好地延续“雷锋精神”?其做法能否在全市推广开来?本报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服务积分兑换志愿者皆成“主角”

不久前的一天上午,金润名都小区的广场格外热闹。小区的广场上,洗衣粉、餐具、雨伞等各种物品简直堆成了小山。原来是建华社区正在举行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活动。凭着手里的志愿服务证,社区的志愿者就能根据积分的多少兑换各种物品。“一共是300积分,能兑换2大袋洗衣粉。”“您的积分不到200分,餐具和雨伞您要哪样?”活动现场,社区工作人员接过一本本志愿服务证,算出总分之后再发放相应的物品。上百名志愿者凭着积分,一一上前领走属于自己的奖励。积分最高的30位志愿者,还被专门请上了奖台,在居民们的掌声中接过奖品。

“积分是根据志愿者参加活动的次数,难易的程度、付出的时间等换算的。”一边发放着物品,建华社区党委书记谢春玲一边解释说,该社区登记在册的志愿者超过700人。其中年龄最大的已超过70岁,最小的只有六七岁。自从去年开始积累积分以来,最多的一位志愿者陈兴盛,已经累积了700多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间。

而在万达社区,从今年3月开始,志愿者将服务时间存进爱心银行,一月一汇总。届时不仅可以兑换肥皂、毛巾等礼品,还可以折算成课时,用于在社区的书画班、国学讲堂、二胡班、跆拳道班等特色课堂上课。采访中记者在小区看到,好人长廊里张贴着许多志愿者的照片:“一方面对志愿者是一种精神奖励;一方面也想通过这种形式,号召更多居民向志愿者学习。”万达社区党支部书记徐梦依告诉记者,不久前,社区还组织了爱车大使、最美志愿者等评选。选上的志愿者,不仅要登上光荣榜,还能在社区的表彰大会上“露露脸”。

小积分有大用途小礼品也能暖人心

拿着积分兑换来的奖品,志愿者们显得十分高兴。在建华社区,一位志愿者向记者展示了他的奖品后评价说,“都是家里常用的东西,挺实用挺贴心的。”拎着两袋洗衣粉,一位志愿者乐呵呵地说,本来是举手之劳,没想到还有回报,“原来想的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今天实在是个惊喜,心里肯定高兴嘛!”而在志愿者马开军看来,奖品的意义并不在于本身:“虽然东西不多,但这是对我们付出的肯定,说明我们的劳动是有价值的。”马开军形容,作为志愿者,得到社会和被服务对象的认可就是最大的奖励。

记者注意到,在建华社区的志愿者积分兑换礼品中,还有汽车美容店赠送的洗车券。“奖品有的是社区的工作经费购买的,还有一些是来自共建单位和社会捐赠。东西不多,主要是表达我们的一点心意。”谢春玲介绍说,志愿者和社区对于积分兑换的形式都非常认可。受到活动的鼓励,社区还将不断拓展兑换的种类。“比如说,志愿者积累的服务时间可以用来购买服务,比如理发、辅导孩子功课等等,这也是发扬互助精神的一种形式。”谢春玲透露说。

而在万达社区,社区还在发挥地处繁华商圈的优势,摸索共建的形式。在社区的商家,志愿者和居民可以凭积分享受不同的折扣。“因为日常工作中,一些商户也向我们表达了志愿服务的意向。如果能够两好并一好,志愿者、商户、居民都参与进来,人人奉献、人人分享,社会不就更加和谐了吗?”徐梦依告诉记者,自从今年3月爱心银行开业以来,不仅志愿者注册人数增加,而且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有非常显著的正面鼓励效果。”徐梦依说。

志愿者成为身边靓丽“风景线”

不求回报,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自愿付出个人时间及精力,志愿者从“雷锋精神”延续而来,又不断吸纳新的时代精神。在社区,志愿者更是成为普通工作人员之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普通的像散发创城知识单页,为社区的联欢会编排节目,还有的到困难家庭帮忙啥的。”采访中,家住天一花园的吴大姐告诉记者,小区里经常能看到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身影:“都是一群热心人,帮了我们不少忙。都说远亲不如近邻,这些志愿者都挺好。”

对于一些社区来说,志愿者们更是在日常小事中发挥着大作用。“我们前段时间搞了个‘爱车回家’的活动,志愿者劝导业主把停放在楼梯间的自行车搬回家。效果就比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好得多。”徐梦依告诉记者,万达社区由5个小区组成,居民2925户。光靠十几名工作人员,很难方方面面都照顾周全。有了志愿者,很多工作一下子就顺畅起来。徐梦依举例说,每逢遇到低保户申请、社保卡换卡等工作,社区除了在小区门口张贴告示,还会发动志愿者宣传,一下子就提高了居民的知晓率。“小区里有一部分是拆迁还原的老邻居,往往我们做不通的工作,志愿者一出面就马到功成。”徐梦依说。

而在紫荆名流社区党总支书记杨玲看来,因为志愿者的职业涵盖多个领域,能大大弥补社区工作人员专业上的缺失。“比如说,社区有心理咨询方面的专家,在他们的带领下,几个原先不愿意与人接触的失独家庭也愿意敞开心扉,与社会接触。”杨玲形容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了志愿者作为有机补充,社区工作屡有新突破。

建章立制志愿者走上规范化发展之路

采访中,记者从市文明办获悉,截至7月底,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超20万,占市区人口18%,位居全省前列。在册的志愿者队伍则超过1100支,在扶贫救灾、敬老救孤、恤病助残、文化支教、健身指导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市文明办志愿服务工作科科长田寿举看来,积分兑换不仅能够激励志愿者的热情,也是规范化管理的一个标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奖有惩,有进有出的机制,才能造就一支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队伍。”田寿举说,虽然志愿者精神的要义是“无私奉献、不求回报”,但并不意味着拒绝所有的奖励。“如果一味强调付出和奉献,并非一个好的制度。说到底,志愿服务也是一种互助的方式,饿着肚子干公益,路是走不长的。”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近年来,我市在广泛招募志愿者,扩大志愿队伍的同时,也着力充实志愿服务类型,积极推动“志愿者队伍+基地”、“志愿者队伍+阵地”模式,加强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今年我市建立了志愿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志愿服务工作总体方案,逐渐完善“市、区、街、社”四级网络。“除了激励机制,我们也在强化志愿者的培训,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技能,在建章立制的同时,打造一批志愿服务品牌队伍、品牌项目。”田寿举介绍,一系列的举措,使志愿者队伍更加规范,也让“雷锋精神”绵延不绝。(记者靳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