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浸润珠城百姓生活点滴

2020年1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蚌埠新闻网 2019/1/25

本报记者 顾楷

登上蚌埠107路公交车,车上的一抹抹红色令人为之振奋。

整洁的公交车车厢内,“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等标语,在车顶两侧和座位靠背上醒目展示着。在公交车身、公交电视、车内灯箱、语音提示、公交站点等最显眼的位置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张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全省首条新时代文明实践专线,也是一座流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专线开通后,每天我们都能看到有群众阅读车内理论读物。”党的十九大代表、107路公交车驾驶员杨苗苗指着车厢内免费设立的共享阅读站说,蚌埠107路公交车是蚌埠最繁忙的公交线路之一,这条线路途径机关、学校、医院、汽车站、火车站等,人员聚集度高、流动频繁、客运量大,是理论宣传的最佳“开放式”、“流动式”平台。

107路公交车是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典型代表,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去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部署,稳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568家,开展活动2243次。

形式多样   根据群众需求拓展建设渠道

一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创新方式,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其中,怀远县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上,重点实施“思想筑魂、改善环境、移风易俗、家风建设、文化惠民”五项重点工程,通过“讲、评、帮、乐、庆”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实现“找准切入点,把人拉进来;增强吸引力,把人留下来;触动共鸣点,让心住下来”。

五河县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过程中,通过分类、分级、分层的方式,根据受众需要提供菜单式服务,开展了学校讲座、社区四点半课堂、家庭心理咨询等系列活动。

固镇县在任桥镇清凉村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设立文明实践所,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群众的爱国意识。在县检察院建立“固镇县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基地”,在主要业务部门设立妇女儿童维权岗,荣获“安徽省妇女儿童维权岗”……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我市还注重志愿服务队伍的建设,由各级党校教员、市(县区)直和乡镇领导干部、大学生村官、文艺工作者、各类好人、普法工作者、农业科技人才等,组成了一支政治素质高、能讲会讲善讲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志愿服务队伍,根据群众的不同需要,送理论、送政策、送温暖。如五河县整合了县委党校、县司法局、团县委等部门宣讲队伍,组建了78名实践中心宣传专家库。分设镇、村志愿者队伍,发动党员干部、退休职工、新乡贤、五老人员和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组建镇村志愿者队伍,优化整合资源,组建基层文明实践主力军。目前已组建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160余支,累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10余场,参与群众2500余人次。

规范标准 搭建服务群众的文化载体

通过一年的实践,蚌埠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总结了一套经验,解决了在哪传、传给谁、传什么、怎么传的问题,成为蚌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标准。

在建设架构上,我市文明实践中心分为三级。其中,在县区设文明实践中心,在乡镇街道和机关企事业单位设文明实践所,在村居设文明实践站。在建设过程中,全部按照有固定场所、有人员队伍、有活动安排、有制度机制、有实践成效的五有标准进行建设,其中固定场所可以整合党员活动室、道德讲堂、乡镇文化站、乡村少年宫等资源。在运行过程中,每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都有专兼职工作人员,对日常运行进行管理,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在开展活动前,都要制定活动方案,并进行公示。

在市级规范标准的基础上,各地也根据实际,建设了富有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如怀远县常坟镇就提出要建立健全“1+1”工作体系,由镇党委挂帅,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文明实践活动中的带头作用,镇机关党员干部每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20个小时。蚌山区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工作内容和乡街的“众”字品牌相融合,在每周三政治学习的基础上,打造“众学课堂”,包括社区党校、机关学习、党员学习、中心组学习、青年干部培训、业务学习等,同时每月都有宣传主题,挖掘学习效果。

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标准化建设,我市搭建了服务群众的文化载体和文化样式,提升了群众的文明素养、活跃了城乡文化生活,不断满足基层群众对精神文明的需求。

深入基层 文明实践走进群众生活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重点是要面对群众宣传新思想、新理念、新政策、新知识、新风尚,让群众入脑入心。

一年来,蚌埠市从方便群众受教育的角度出发,通过“课堂讲习”等方式宣传宣讲党的政策理论,采用威风锣鼓、快板书、三句半等展演式宣讲,演讲赛、知识竞赛等趣味式宣讲,剪纸、展板等形象化宣讲形式,定期或不定期深入田间地头、居民院落、园区工地等生产生活一线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利用赶大集、民生政策宣讲月等,开展政策宣传、经验介绍、技术培训、讨论交流等活动,深入基层一线,影响力不断扩大。

龙子湖区曹山街道龙河社区位于城乡接合部,辖区内老旧小区多、拆迁区域多,存在“东一片、西一块”的住宅区分布。因此,在开展活动时,参加的居民人数一直较少。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龙河社区决定每月由“五老”宣讲团等人员为主,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流动站点”,扩大影响范围,更高效、更及时地对所有居民进行宣讲,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为了真正深入基层,各地还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整合网上网下多种资源,保证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全媒体开设文明实践活动栏目,定期更新学习内容,组织党员干部、理论骨干开展专栏笔谈、在线访谈、讲微党课等活动,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走进群众生活。

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下一步,我市还要学习借鉴试点城市好的工作经验做法,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好,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