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女教师刘伟琍坚守三尺讲台28年

2020年11月11日 10阅读 来源:蚌埠新闻网 2017/3/9

今年是刘伟琍的本命年。已经48岁的她,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已经坚守了28个年头。由于患病导致视力不可逆转地下降,她不知道还能在三尺讲台上坚持多久。

“这届孩子我带了六年,我要把他们送毕业。”带着这个最朴素的信念,即便眼前一片模糊,她仍然不允许自己认输。面对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各种困难,她不用华丽的辞藻来形容自己,却用行动书写了对这份职业真诚的爱。

变故:因病导致视力微弱

走进大庆路小学,沿着教学楼的楼梯向上爬,五楼左转第一间教室——“六年级二班”里,刘伟琍正在给学生们上课。黑板上有一张表格,以及一组为了方便学生解题的图形解说,刘伟琍举着一本书,有条理地讲解着。

这是任何一间教室内都可见的普通场景。可对于刘伟琍来说,却要花上比常人多出数倍乃至全身的力气才行。她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导致视力下降的疾病,无法治愈,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走向黑暗。

打小,刘伟琍就知道自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但1996年以前,这种基因型的疾病并未明显表现出来,刘伟琍顺利地当上了一名数学教师。然而这一年,她的视力出现问题,医生的诊断让她知道——这一天终于要来了。

1999年,她在北京接受了手术。回到家乡后,未来的路如何走,成了摆在她面前的现实问题。慢慢的,她的视力愈渐模糊,视野也开始变窄,只能盯着前方,看不到两旁。如今,一米以外的物品对她来说,都是模糊的一片。

困顿:生活工作面临极大考验

随着视力恶化,刘伟琍已经看不到教室后方孩子们的脸庞了,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陪伴,让刘伟琍把教室每一个孩子的相貌和声音都刻在了心里,哪里稍有异样,立刻便能察觉。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专心听课,她坚持“巡逻式”教学。普通老师可以站在讲台上轻松地讲课,但刘伟琍不愿意。由于视力受限,她必须不停地在教室内走动,一天下来,对体力是极大的考验。

“我们改一个班的试卷,大概两节课的时间就够了,她却要花上半天。”和刘伟琍一个办公室的老师李春记告诉记者,但刘伟琍没有丝毫马虎,经常看到她伏在桌上批改作业和试卷,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

放大镜,是刘伟琍批改作业时的“神器”。为了能看清学生们的字迹,她每天都随身携带一个放大镜,摊开试卷,逐字逐句地看,然后再批改。翻开她桌上的“校本研修记录册”,听课评课记录表格里,刘伟琍用偌大的字迹认真记录着,有的字写歪了,有的字飞到了表格外,却没有一处遗漏。

坚守:她是不愿服输的人

变化的是视力,不变的是她对三尺讲台的坚守。家住如意嘉园小区,上班没有直达的公交车。视力不好,不能骑自行车,刘伟琍每天上班都步行半个多小时。早上8点开始上课,她通常7点就要出发,中粮大道上大货车频频驶过,刘伟琍只能凭着听觉来大致判断车辆的位置,过马路对她来说是极危险的境况。

这还不是最苦的。三四年前,女儿面临高考,刘伟琍在二中旁租了个房子陪读。“早上5点就要起来,给女儿做好早饭,然后乘公交车赶到学校。有时候,在公交车站碰到熟人,人家说刚开走的公交车你怎么不上的?我都不好意思说我看不见。”刘伟琍说。

怕别人觉得自己弱,不愿对命运低头,“好强”的刘伟琍就这样熬过了这些艰难的岁月。“经常看到她腿上青一块紫一块,我们问起,她都说没什么。其实大家都知道,肯定是走路磕了碰了,但她从不抱怨。”和刘伟琍“搭班”了十几年的班主任尤红梅告诉记者,作为姐妹,刘伟琍的苦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办公室的老师们似乎都形成了一种默契,没有人劝说刘伟琍放弃,因为心里知道,她就是那样不愿服输的人。

未来:有光就有希望

采访刘伟琍时正逢课间,时不时有学生来到办公室,向刘伟琍交作业。一打作业本放在办公桌的右侧,紧跟着进来的同学会乖乖地把又一打整齐地摆放在上面,需要订正的作业本在左侧单独放着。每一个学生都是如此。

“孩子们特别懂事,知道我眼睛不好,都会主动来交作业,还摆放整齐。”刘伟琍说,外出春游时,孩子们还会特意去照顾她,平常在校园的楼梯处碰到,离老远都会跑过来拉着她,特别贴心。

严谨的教学,懂事的孩子,让这个班级的成绩在全年级名列前茅,在全区的排位也相当靠前。“去年一个孩子考试不及格,我心里着急,找他谈话了几次,还利用课间和中午对他一对一辅导,到了六年级上学期就考及格了。”刘伟琍说。

去年的一场大病让刘伟琍险些放弃。去年5月,刘伟琍因十二指肠溃疡入院半个月,又逢期末考试将近,身体的病痛和工作的压力,让刘伟琍差点儿动了放弃的心思。“转念一想,这些孩子都是我一手带上来的,实在舍不得。”

刘伟琍说,她是个爱跟自己较劲儿的人,因此不轻言放弃。未来,她会尽自己的所有力气,去坚持,去努力。“只要还能看见一丝光亮,就还没到放弃的时候。”她说。(记者 李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