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秀景更美

2020年11月09日 10阅读 来源:蚌埠新闻网 2016/12/22

1218日晨,初升的太阳淡淡地照着山水,龙子湖如梦初醒,水光潋滟,曹山清爽,犹如一幅静谧的水墨画。生态、人居环境,事关一个城市的形象,更关乎群众健康与幸福。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坚持以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为主线,以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改善民生,推进美丽蚌埠建设,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秀,景更美。

这几个月,家住迎滨路附近的王先生显得格外高兴。自从去年自家的燃气小锅炉改成了天然气后,不仅告别了每天头上“冒黑烟”的生活,周边邻里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每晚从家走到附近的龙子湖公园散散步,看见澄澈的湖水和满园绿树鲜花,他觉得自己的生活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我市开展燃煤小锅炉整治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截至目前,全市PM10的平均浓度为88微克/立方米,较2014年同期115微克/立方米下降30%。”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蚌埠市继续开展工业燃煤锅炉整治,实现了全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今年,我市淘汰燃煤小锅炉67台、黄标车和老旧车共5014辆;全市7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并持续稳定在Ⅲ类水质;已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9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模和区域布局均位于淮河流域前列。对迎河、八里沟、淝淮新河进行集中整治,逐步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体系。“从数据上能够清晰地看到,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

环境改善的背后,是一座城市的不懈追梦与执着努力。

前不久,经开区的信息采集员小吴在绿地国际花都小区门口发现有占道经营现象。她用随身携带的“城管通”把占道经营拍了下来,上传到经开区城管指挥中心。此时,指挥中心坐在电脑前的管理员立即把照片和信息发到执法中队微信群。执法队员在几分钟后就赶到了现场进行处置。

去年11月,市行政执法局将全市划分成111个责任网格,市一级建立监督考核中心,各区建立指挥中心,利用现有电脑和城管通,通过对责任区域巡查、现场拍照取证、上传网格管理中心、交办各责任单位限期整改。截至目前,我市数字化城管信息平台受理全市各类城市管理问题超过5.9万件,结案率99.63%

超载超速、污染路面、噪音扰民、违规驾驶……渣土运输一直以来饱受诟病。然而,去年以来,不少市民发现,昔日“任性”的渣土车不仅盖上盖子,不再沿路抛撒了,而且车速也降了下来,“温顺”了不少。

今年以来,我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建立督查机制,实施文明创建和城市管理动态考评,开展农村垃圾整治,着力改善城乡居住和生活环境。“我市逐步将老式渣土车全部淘汰,换成了300台密闭环保智能渣土运输车。”市行政执法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车全部安装了北斗定位导航系统,实行在线、远程、实时监管,有效降低了渣土车道路交通安全风险,此项技术在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

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是我市实施的民生工程之一。截至去年底,全市逾3万户农村困难群众告别了昔日的破房子,今年又新增4400户。“改造后的房屋住着安全,政府真是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近日,在固镇县杨庙乡松南村,谈起危旧房改造,从中受益的村民们个个赞不绝口。

“那间瓦房就是俺家新房子,再也不用担心刮风下雨天房子不安全了。”固镇县杨庙乡松南村村民崔北永告诉记者,他家老房子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早就开裂了,遇到刮风下雨天气,不但透风还漏雨。如今,重新砌筑的平房宽敞明亮。

记者从市住建委了解到,我市今年已完成440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随着一间间破房、危房被拆除,一堵堵垮塌墙被整理修复,一栋栋新房的建成,不少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变化,群众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今年,我市对48个老旧小区实施整治改造,并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至少有1.2万户、约4万人将从中受益。越来越多的小区在改造后重新迸发了活力,居民的幸福感和存在感显著增强。这正是共创、共享美丽蚌埠理念的最新写照,也是蚌埠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社区治理现代化体系的生动实践。(记者 周芳林)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