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三月的颍淮,工业园区和企业车间机声隆隆,抢生产、赶订单。随着“双轮驱动”战略和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的深入实施,服务体系和支持政策不断强化,全市工业发展实现强势开局。
走进位于阜合现代产业园的江淮中重卡生产基地,在满负荷生产的总装车间里,160多名员工正在生产线上聚精会神忙着手中的工作,一辆辆卡车完成组装,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2017年,江淮汽车阜阳中重卡生产基地共生产中重卡1.57万辆,实现产值17亿元。
“今年我们的目标是2.3万台,1-2月份已经完成了4000台,生产经营实现了良好开局。”江淮汽车阜阳中重卡生产基地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为了确保全年生产目标完成,企业现在加班加点,开足马力赶订单。
随着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建成运营,今年以来,阜合现代产业园区工业生产全面提速,1-2月份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3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亿元,同比增长36.6%;财政收入1.57亿元,同比增长176.4%。
阜合现代产业园区,是全市工业发展的缩影。据市经信委统计,今年前两月,全市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00.4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高于全省1.9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0.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二,较去年同期提升一个位次,创近年来最好开局。
随着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深入实施,我市积极推动产业补链延链强链,不断壮大现代医药、绿色食品、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提高工业企业集聚度和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也积极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趋势,推动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打开市场新局面。产销快速增长、发展势头强劲的态势在全市范围内加速延伸。
在位于太和县城关镇工业园的安徽太平洋特种网业有限公司,生产一片繁忙。“现在的生产任务非常重,4月份的订单已经排满,合同金额近4000万元。”太平洋特种网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焦成运介绍。
焦成运表示,近年来企业不断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投资超2亿元新建年产5万平方米薄页纸用成型网项目,实现了产品从低端向中高端的转身。今年,企业将加快建设二期工程,争取在上半年正式投产,为企业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势头迅猛,全市工业效益也在不断改善。去年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24.98%,高于全省11.3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17.4亿元,同比增长15%。随着企业效益提升,现金流增加,以及金融、政策、要素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工业企业的投资能力和信心明显增强,一大批工业项目新年迅速破土动工。
在位于颍泉区的阜阳循环经济产业园,上海申亚智能科技项目的厂房已开工建设。这家以生产畜禽饲料为主的企业,今年启动了投资4.8亿元的新项目。“主要瞄准不断升温的国内宠物用品市场,建设智能化宠物用品、宠物膨化食品、动物药品等生产线。”企业负责同志介绍,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4亿元以上,利税1.2亿元。
“我们坚持一个招商项目,一个区级领导牵头、组建一个专班服务,投资商有所求我们及时有所应,做到无缝对接。”颍泉区负责同志介绍,今年以来,辖区已有申亚智能科技、汤臣压克力、普华灵动工业机器人、深圳鼎盛科技等工业项目开工。
记者从市经信委了解到,今年,我市将继续深入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实施工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壮大工业经济规模。加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力度,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家;加大新兴产业引进培育力度,积极发展智能制造产业、生命健康产业,着力提升节能环保产业,加大绿色建筑产业培育力度,进一步提升城市矿产综合利用和集聚发展水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