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阜阳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新定位、提出了新要求,也为我市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记者12月2日了解到,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已迅速行动起来,抢抓“融入长三角、高铁全覆盖”历史性机遇,积极对接长三角中心区,深入谋划合作事项,洽谈产业项目,推动阜阳高质量发展。
阜阳整体跃升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规划纲要》提出:加强长三角中心区与苏北、浙西南、皖北等地区的深层合作,加强徐州、衢州、安庆、阜阳等区域重点城市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
“作为区域重点城市辐射带动皖北地区发展,这把阜阳的城市定位提高到了新的层次。”市发改委有关同志告诉记者,按照这种新定位,阜阳未来要成为带动皖北、支撑中原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将进一步提高,阜阳更好发挥比较优势、增添发展动能、实现整体跃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这种机遇,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布局、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比如,2012年11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后,仅半年时间,国家发改委就下达建设资金137亿多元,审批、核准重大项目47个。阜阳作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城市受益良多,特别是《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原城市群皖北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规划了淮宿阜城际铁路、沿淮城际铁路、驻阜蚌城际铁路、南驻阜铁路等,阜阳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格局更加凸显。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可以预见的是,融入长三角,将给阜阳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落实《规划纲要》明确的“阜阳任务”
“我们已经在谋划阜阳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方案,以高铁全覆盖为契机,以融入长三角、崛起大皖北为目标,深化与长三角中心区的合作,加强区域重点城市建设,主动参与长三角分工协作,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打造长三角联通中原经济区的开放枢纽。”市发改委有关同志介绍。
据了解,市发改委已牵头编制了《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阜阳市实施方案》的初步方案,并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近期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后可以印发实施。
初步方案提出,建设与长三角中心区深层合作区域重点城市。落实《规划纲要》和《行动计划》明确的“阜阳任务”,我市将与长三角中心区建立城市间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共商共建机制,加强政府间合作交流。优化“554”产业布局,加快“1+7”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平台体系建设,积极承接长三角中心区产业转移。主动对接上海张江、合肥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及中心区双创基地等高端科创资源,承接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对接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专项规划,畅通长三角和中原城市群高铁通道。加快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增强与中心区民生领域合作,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共建绿色美丽长三角。
把握新要求,我市将坚持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坚决服从服务国家战略,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及《规划纲要》和《行动计划》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加强与长三角中心区的对标对接,推动全市域、全方位、深层次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同时,聚焦新定位,我市将着力提升辐射带动区域协同发展能力。立足城市发展定位,加强与长三角中心区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城市、淮河生态经济带区域中心城市高效联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级,构建综合交通枢纽,打造重要的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现代化区域重点城市。
多项合作交流工作正在推进
记者了解到,面对重大机遇,我市相关部门主动对接,在政府层面目前已有多项合作交流工作正在推进。
今年10月22日至24日,安徽省党政代表团赴沪苏浙开展学习考察和高质量对接合作期间,我市与上海市徐汇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6个领域深入合作,目前市发改委正制定推动与上海市徐汇区战略合作协议重点事项重点工作清单,以深入推进双方经济社会领域的合作交流。市委、市政府鼓励各省级开发区与长三角中心区开发园区开展合作共建,目前市商务局正牵头推进与上海漕河泾开发区产业转接中心合作。
《规划纲要》明确,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我市正谋划实施阜阳经济开发区毗邻园区体制改革,计划阜阳经济开发区合并颍州经济开发区,整合阜合现代产业园区,融合城南新区空间和资源,建立统筹发展协调机制,理顺园区经济发展和属地政府社会管理职责,推动一体化发展,把阜阳经济开发区打造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集聚区试验区,产业兴城、产城融合示范区,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先行区。
另外,在县市区层面,市委、市政府鼓励各县市区与长三角中心区县市区开展相应合作。颍泉区政府已与上海市松江区石湖荡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临泉县与绍兴市新昌县、阜南县与上海市松江区新浜镇战略合作事宜正有序推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