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市多举措做好雪后应对工作

2020年10月29日 10阅读 来源:阜阳日报 2018/1/10

1月3日以来的强降雪,范围广、影响大,给我市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为尽全力降低恶劣天气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各部门迅速行动,多措并举,积极做好雪后应对工作。

市民政局:52个工作组有序救灾

市民政局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除雪防冻、核查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指导灾区群众抗灾救灾、开展生产自救,力争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落实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各乡镇全体干部一律到点到位,深入到农户家中,特别是低保户、五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做好救灾指导和信息上报工作。目前,全市已下派工作组52个,发放米面合计10.4万斤,发放棉被1698床、棉衣970件。救灾工作正有序进行,灾区群众生活稳定。

市园林局:2000人次不间断清理残枝

1月3日以来,市园林系统出动近2000人次不间断开展巡视、排查,对公园、游园等路面残枝进行清理,并对路边树木倒伏、断枝等险情进行应急处置,清理断枝、残树共计2800余株,清理雪压大小乔木1.1万余株,消除了安全隐患,保障了应急道路的畅通。据统计,本次受损害较为严重的树木主要为香樟、女贞、桂花、红叶石楠、枇杷、广玉兰等冠大叶密的常青树木,全市受损较为严重的树木约5万棵左右。目前,市园林局正在对道路、公园、游园等树木灾情进行统计,并做好灾后苗木管理工作。

市农委:及时开展农作物灾后补救

1月7日,市农委下发《关于迅速做好农作物灾后补救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及时开展灾后补救,尽量减轻灾害损失。

《通知》指出,要及时修复受损设施。对已坍塌尚可补救的蔬菜棚室设施,要立即清除棚顶及四周积雪,加固棚体支柱,修补破损棚膜。同时,对棚内植株采取加盖小拱棚及不透明覆盖物如无纺布、遮阳网、防寒被及草帘等,有条件的增加加温设备,如日光灯、取暖器及煤炉等,保温增温。

要立即收获适时改种。对蔬菜棚室设施已完全损毁无法补救的,立即收获可采收的蔬菜,及时转移棚内菜苗;适时耕翻冻垡,培育或定购作物种苗,及时进行改种。要加强灾后田间管理,注重保温。露地作物可适时抛撒粉碎秸秆或撒施农家肥保温增温;设施栽培要注重增光降湿,可采取多层覆盖、张挂反光幕、人工增温等措施保温增光,持续低温时也应选择午后气温较高时见光,放风降湿,并使用粉尘剂、烟雾剂防治病虫害;气温回升后适时追施速效肥或喷施叶面肥,促苗尽快恢复生长,有条件的可进行中耕划锄,增温保墒。

市农机局:争取资金帮助受灾主体重建

连日来,市农机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指导广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及时消除强降雪带来的安全隐患,开展生产自救。

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及时清除棚面积雪,防止倒塌,消除安全隐患;通过信息化平台,发布天气预警信息,提醒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立即开展生产自救,做好机库棚增温、清理积雪等工作,避免造成更大损失;市、县两级农机部门迅速摸排,开展核灾工作,及时准确上报信息。同时,通过争取救灾资金等政策支持,落实农机化产业发展项目,帮助受灾主体重新建设;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深松作业、秸秆还田等政策时,优先安排受灾主体参与实施。

市供水总公司:第一时间修复用水故障

加强对供水管网的巡检力度和排查次数,严格认真检查各种室外设备的保温措施;抢修队伍24小时在岗,电话保持畅通,抢修车辆随时待命,确保特殊情况下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妥善处置;对加氯车间、泵房、取水口等重点部位采取防冻保暖措施,增强了供水生产设施的防冻能力,并增加水质化验检测的项目和频次,确保水质优质达标。截至1月7日,全市城区出现14处用水故障,均已得到及时修复。

国网阜阳供电公司:做好电力应急抢修

为确保全市307万电力客户安全可靠用电,国网阜阳供电公司加强对变电站、输电线路及配网设备的巡视力度,全面排查重点线路、重点部位、重要时段可能存在的设备隐患,及时进行消缺;做好应急抢修力量部署,切实做好低温大负荷、暴雪及非正常方式下的事故处理预案。根据雪情和寒潮情况,严密监视电网、主变、线路等潮流变化情况,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对重要部位开展红外测温,做好车辆、抢修物资、备品备件安排准备工作,充盈值班抢修力量。截至1月7日,全市八个县市区共计有8条10千伏供电线路受积雪影响,均得到及时修复;共出动抢修队伍27支、182人次,车辆36台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