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前三季度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97.9亿元

2020年10月29日 10阅读 来源:阜阳日报 2016/11/4

今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我市各地紧紧围绕“皖北争一流、全省赶平均、同步达小康”奋斗目标,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结构转方式迈出新步伐,全市经济呈现“增速稳中有快,运行快中显好,结构好中更优”的良好态势,主要指标增速在全省位次前移,支撑经济稳定增长的新生动能不断增多,企业效益持续改善。

日前,市统计局公布了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核算,1-9月份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97.9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8.5亿元,同比增长2.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07.6亿元,同比增长9.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1.9亿元,同比增长10.9%。

主要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由全省第8位前移至第7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由全省第12位前移至第9位;固定资产投资由全省第10位前移至第7位;房地产投资由全省第5位前移至第4位;财政收入由全省第7位前移至第6位;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由全省第4位前移至第2位;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由全省第4位前移至第3位。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超全省平均、居全省前列。前三季度,全市GDP增长8.8%,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0.2%,高于全省14.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8.7%,高于全省23.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8%,高于全省18.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

前三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7.8%,高于全省8.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6.4%,高于全省23.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7%,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财政收入增长13.1%,高于全省4.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金融机构存款增长25.6%,高于全省6.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金融机构贷款增长28.4%,高于全省14.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

结构调整力度持续加大

今年以来,我市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结构转方式迈出新步伐。前三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3%,比上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55%,同比增长12.7%,增幅高于服务业1.8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前三季度,全市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60%的前十大重点行业均实现增长,其中4个行业增速快于规上工业平均增速。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6.7%,比上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

“去降补”扎实推进。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为71亿元,同比增长27.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0.8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0.4%,总资产贡献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2.2和0.7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产业增长加快。其中,计算机、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75.5%,医药制造业增长25.2%,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9.4%,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9.1%。

经济发展亮点纷呈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动力十足,1-9月新开业市场主体4.8万户,新增注册资本803.4亿元,吸纳从业人员16.3万人。截至三季度末,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超31.2万户(不含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达3453.3亿元,从业人员达107万人。

“新业态”亮点频现。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51.8亿元,同比增长12.7%,增幅比全省高0.5个百分点。其中,网上销售推动消费品零售额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1.4亿元,同比增长18.2%,占限额以上零售额的比重较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增添“新活力”。前三季度,全市规上民营工业完成增加值319.1亿元,同比增长11.8%,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81.7%,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94.5%。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