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市外贸保持稳定增长,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出口新兴市场增势强劲。同时,受益于国家扩大进口、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政策,进口实现高速增长。据海关统计,上半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4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9%。其中,出口39.7亿元,增长18.7%;进口7亿元,增长35.5%。
企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这段时间,位于临泉县工业园的安徽姜尚工艺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制作烙画葫芦。在今年5月结束的春季广交会上,这家企业与10多个国外客商达成合作意向。
安徽姜尚工艺品公司的主要业务为加工销售葫芦、圣诞工艺品等,产品主要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去年跻身全省文化企业百强。广交会上,企业带去的烙画葫芦等特色产品,受到国外客商青睐,马来西亚、新加坡、英国等礼品公司客商纷纷订货,现场成交100多万美元。“另外还有一些意向订单,从广交会回来后,我们就抓紧按照客户需求进行生产。”姜尚工艺品公司负责人韩玉梅告诉记者。
将传统文化理念和现代工艺相结合,姜尚工艺品公司生产的烙画葫芦以其特有的文化艺术鉴赏价值,保持出口额连年增长。“去年出口240万美元左右,今年预计能达到300万美元左右。”依托不断的创新创意,韩玉梅对企业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充满信心。
今年以来,我市特色产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得益于对品牌培育、产品创新、研发设计的关注与投入,我市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在今年春季举行的第125届广交会上,我市共有51家企业参展,展位数达到117个,展出商品包括照明灯具、柳木编织、家居家具、园林用品等,受到国外采购商关注,累计成交金额达1.16亿元。以戴家工艺、华宇工艺、金木工艺等为代表的柳木编织企业,研发推出新颖别致的家具产品,受到国外客商好评;强旺食品开发的调味盐等产品,受到中东及欧美客户青睐。
上半年,全市出口商品中,编结品(含非柳编制工艺品)出口6.5亿元,增长26.1%;纺织服装出口6.5亿元,增长28.7%;人发产品出口5.7亿元,增长23%;机电产品出口2.4亿元,增长1.3倍。
外贸进出口持续向好
上半年,我市进出口增幅高于全省7.9个百分点。
骨干企业带动较好。上半年,全市进出口实绩企业355家,增加23家。其中排名前20位的企业中,1家为今年新增实绩企业,16家企业呈现稳定增长。
民营企业引领增长。上半年,民营企业进出口42.3亿元,增长23.3%,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90.6%,规模和增速在各类企业中保持领先,增长带动作用明显。
新兴市场增势强劲。上半年,我市对北美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市场分别实现进出口10.9亿元、4.2亿元和2.5亿元,分别增长32.3%、12.9%和68.5%。同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进出口14.1亿元,增长30.9%。
进口高速增长,市民可便捷购买更多“泊来品”
在本地产品稳定“走出去”的同时,上半年,我市实现进口7亿元,同比增长35.5%,增幅远高于出口增长。
进口商品中,机电产品进口0.5亿元,增长12.2%。农产品进口1.9亿元,增长47.4%,其中,肉类冻品进口1.3亿元,增长1.1倍,另外还包括芝麻、豆类等,主要从阿根廷、巴西、澳大利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进口。
“这些农产品主要是用于消费,市民可以从商品超市里不断增多的进口消费品直观地感受到这一点。”阜阳海关有关同志分析。进入新时代,我国在稳定出口的同时,主动扩大进口,促进国内供给体系质量提升,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实现优进优出,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
今年,我市也出台了《关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强关系民生产品的进口,适应消费升级和供给提质需要,重点扩大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日用消费品、药品、医疗器械和康复、养老护理等设备进口。同时鼓励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支持农产品和资源性产品进口。推进外贸企业与商贸流通企业加强合作,构建进口产品营销体系,支持建设进口商品展销中心或直销中心,促进内外贸一体化经营。
阜阳海关有关同志表示,下半年,阜阳海关将持续推进口岸营商环境优化,进一步简化监管证件和随附单证,多措并举压缩货物整体通关时间,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助推全市外贸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