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去年1-11月 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91.6亿元

2020年10月29日 10阅读 来源:阜阳日报 2017/1/5

2016年1-11月,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91.6亿元,同比增长10.0%,高于全国、全省平均4.0、1.3个百分点,增速跃居全省第一;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60.1亿元,同比增长46.7%,增速居全省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71.0亿元,同比增长32.9%,增速居全省第一;江淮重卡、颍泉智能机器人、无人机产业园等大项目进展顺利,全市工业发展后劲凸显……

2016年,我市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强化工业首位意识,把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和主攻方向,从园区平台、转型升级、项目招商、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多方发力,奏响了阜阳聚力工业、加快跨越赶超的华美乐章。

规模彰显:多项主要指标领跑全省,工业存量持续扩张

进入年底,位于市开发区的安徽华民食品有限公司愈加忙碌,从坚果分拣车间、炒制车间到精包车间,生产线上的工人们都在忙着赶制产品订单。“2016年,我们增加了6条生产线,产品也增加了10多种,不仅有板栗、瓜子等坚果,还增添了干果、凉果、蜜饯类产品。”厂区生产负责人马冬建告诉记者,2016年下半年,公司还尝试了线上销售,将包装精致的坚果零食推上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销售成绩喜人。得益于生产线的扩大、升级和销售方式的多样化,2016年华民食品有限公司实现了1.6亿元的销售收入,产值同比增长了10%,利润增长30%。

生产车间外,华民食品的三期工程正在同时建设。“三期总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其中冷库2万多平方米,深加工车间2万多平方米,用来加工板栗饼、板栗饮料、糕点等。”厂区工程部负责人马小建告诉记者,三期预计在今年8月底可投入使用,届时公司年产值可突破2亿元。

持续壮大的华民食品,是2016年我市工业企业发展的亮点之一。今年以来,我市从做大产业、拉长产业链、培育大企业、做强骨干企业上着力,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系列举措,引导企业壮大规模、增加规模工业企业数量,拉动全市工业经济的规模总量和增速向好。

2016年1-11月,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91.6亿元,同比增长10.0%,高于全国、全省平均4.0、1.3个百分点,增速跃居全省首位。其中,食品、医药、化工等八大支柱产业共实现增加值380.6亿元,同比增长8.6%,总量占全部规模工业的77.4%;大中型企业生产经营形势明显好转,累计实现增加值203.6亿元,同比增长11.9%,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1.4%。

结构优化:“两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创新驱动工业转型升级

2017年刚刚开始,界首市天能电池集团(安徽)有限公司的订单已经纷至沓来。2016年,天能电池不断加强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开发生产出多项新产品,被省经信委认定为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企业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企业的“长跑王”、“长寿王”等系列产品,正被爱玛、欧派、新日等国内知名电动车厂家争相订购,这些新产品为企业贡献了超过90%的利润。

天能电池是2016年“调转促”行动计划的受益企业之一。市经信委有关同志介绍,2016年,我市加快推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和管理创新,一大批企业焕发新活力,进入发展快车道。2016年1-11月,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14.8%,高于全省17.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五;总资产贡献率达18.4%,高于全省6.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6%,高于全省4.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4.9%,高于全省9.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五。

传统企业依靠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两新产业”也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在界首市,东锦化纤通过新工艺研发、新设备采用,大力发展循环产业,目前已形成年产10万吨涤纶短纤、10万吨涤纶长丝、6000万米化纤布、4000吨针织布的生产能力,产品出口至新加坡等地,2016年实现产值12亿元;在太和,安徽贝克药业依靠自主创新在连续5年成为中国疾控中心艾滋病治疗药物供应商,把价格降低至国外垄断价格20%以下的基础上,又在替诺福韦600吨/年以及1.1类丙肝ASC_08+利托+利巴韦林等项目上大步前行,项目投产后有望填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在阜合现代产业园,阜阳欣奕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继建成国内第一条彩色光阻剂生产线后,利用自身的产业优势,吸引树脂、液晶屏等相关配套企业入驻阜阳,在阜形成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光电材料产业基地……

一组数据记录着阜阳“两新产业”的快速发展轨迹——2016年前11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60.1亿元,同比增长46.7%,增速居全省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71.0亿元,同比增长32.9%,增速居全省第一。

后劲集聚:大项目加速落子投产,工业后发赶超动能十足

伴随着2017年的到来,位于阜合现代产业园区的江淮汽车中重卡阜阳基地开启了新一轮的生产,作为完成整车组装及车身涂装的重要环节,焊装生产线上,9台全自动化焊接机器人正有序完成着各项指令,规模量产变得更加轻松。焊装车间负责人李记告诉记者,基地量产2个月以来,已实现产值1.5亿元。目前基地可日产中重型卡车100台左右,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20亿元。

2015年初,占地295亩、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江淮汽车中重卡阜阳基地才正式开建正式量产,2016年11月已经正式量产,如今,江淮汽车又准备把合肥厂区自动化水平最高、市场需求量最大的重卡焊装线搬迁至阜阳。未来,我市将以该项目为核心,打造汽车及机械制造产业基地,努力形成超百亿元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加大投入、扩大增量,是做强工业经济的根本出路。2016年,我市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紧盯国家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充分发挥资源、市场和交通优势,在招大引强、招商选资上下工夫,引进、建设了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的项目,为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打牢坚实基础,积蓄持续发展后劲。

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1-11月,全市在建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工业项目701个,到位资金498.5亿元,同比增长25%;全市新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4个,总投资436亿元。其中,单体投资超30亿元的金种子生态产业园、江汽卡车生产基地陆续投产,阜阳卷烟厂异地技改、意大利生物质产业园等进展顺利。

走过“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阜阳工业后发赶超展现出了全新姿态,一个个重大项目的建设、投产,为阜阳工业经济发展持续注入着强劲动力,也勾勒着阜阳经济发展的蓝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