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1291.5亿元,同比增长1.0%。”7月28日,市政府新闻办发布了今年上半年我市经济“成绩单”:GDP增速从一季度的-6.1%回升到1.0%,全市经济实现二季度当季“转正”、上半年累计“转正”两个“转正”。
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快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我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大“六稳”“六保”工作力度,在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快推进,上半年经济先降后升、稳步复苏,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市场预期总体向好。
1.0%的增速明显好于全国全省,成绩来之不易。
农业生产稳中向好,夏粮再获丰收。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5.9亿元,同比增长1.6%,由一季度下降4.2%转为二季度增长4.6%。其中,夏季粮油喜获丰收:小麦总产319.7万吨,增长0.6%;油菜籽产量3.7万吨,增长29.6%。
工业生产止降转升。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4%,一季度为下降7.3%,二季度增长7.1%。其中,“两新”产业稳步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二季度分别同比增长15.6%和11.3%,上半年累计分别增长7.4%和3.7%。
服务业稳步复苏。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653.3亿元,由一季度同比下降2.6%转为增长2.2%。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邮政、信息传输、商务服务、文化娱乐、教育、卫生等行业保持稳定增长势头。
“三架马车”回升态势稳
赢在即期,也要赢在长远。从支撑未来发展的几大指标,尤其是投资、消费、进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我市经济潜力巨大。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回升。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由一季度同比下降9.9%转为增长3.5%,快于全省2.5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止跌回升,增长0.9%,一季度为下降25.7%。
销售市场加速回暖。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0.9亿元,同比下降3.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9.2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2.3%、26.7%、24.0%,比一季度分别提高41.5、8.8、8.0个百分点;限上网上商品零售额6.9亿元,增长71.3%。
进出口明显回弹。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额7.3亿美元,同比增长6.3%,而一季度为下降10.4%。其中,出口5.9亿美元,增长0.75%;进口1.4亿美元,增长37.8%。
此外,重点行业支撑明显。上半年,全市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烟草、非金属矿物制品、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等行业同比分别增长53.1%、9.4%、8.1%、57.5%、4.2%,分别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4、0.5、0.5、0.5、0.4个百分点。
发展成果惠及百姓多
发展的成果最终要惠及百姓。从今年上半年的几项民生指标来看,百姓获得感明显增强。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98元,同比增长5.2%,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7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69元,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60元,增长6.0%。
民生领域支出保持增长。在税收收入下降的同时,上半年我市民生支出依然不减,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领域投资稳步向好,上半年同比增长49.6%,比一季度加快9.7个百分点。
“在各项政策措施综合作用下,上半年全市经济逐步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运行呈恢复性增长和稳步复苏态势,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升,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发展大局稳定,成绩来之不易,充分显示了阜阳经济的活力和韧性,增加了大家对于未来发展的信心。”市统计局负责同志表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