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庵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纪实
“近期,在南京举办的全国糖酒交易会上,我们的产品销售火爆,现场签单2000余万元,加上有合作意向的,估计最少可签到5000万元的销售订单。”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安成经济开发区的淮南宜生食品有限公司采访,公司总经理刘后继一边带着记者到各个生产车间参观,一边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说:“我们2013年刚进入园区的时候还是一个小企业,经过2年多的努力,今年前10个月,公司销售收入就达到了7200万元,预计全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在短时间里取得今天的成绩,我深深感受到科技是支撑我们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刘后继向记者介绍,入驻安成经济开发区后,在区科技部门的扶持下,公司在食品科研方面狠下功夫,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率,先后开发出了苏打水、苹果醋、柠檬水、淮南牛肉汤等一系列产销对路的产品,公司规模快速发展壮大,目前已拥有员工100多名。2014年公司获得了“安徽省科技民营企业”称号,现已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
“在市区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已拥有7项实用新型专利,两项省高新技术产品。在目前总体经济形势下滑的情况下,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与安理大、合工大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通过科技创新调整产品结构,逐步摆脱单一围绕煤炭企业进行产品生产的发展制约。”同样在位于安成经济开发区的安徽鑫宏机械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同志对依托科技创新“调转促”充满了期望:“我们从发展中深刻认识到,一个企业如果不在科研创新上下功夫,那么它的发展应该说是走不远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围绕《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田家庵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出台了《田家庵区科技创新奖励暂行办法》,在全市首家设立了“科技创新奖”,对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资金资助的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奖励,对新认定和新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和100万元的奖励。同时,还制定了对创新型试点企业、信息化试点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器、标准化生产基地、高新技术产品等的相关奖励政策。
“设立‘科技创新奖’,对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建设‘创新型田家庵’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采访中,田家庵区科技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科技创新奖’的设立对我区加大科技投入,支持高校、科研机构来我区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吸引优秀科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根据省知识产权局最新数据,今年1至9月份,我区专利申请量为1868件,占全市比重为75.53%,专利授权量为1291件,占全市比重为75.28%,其中发明专利260件、实用新型1014件、外观设计17件,分别占全市的83.60%、74.94%、33.33%。预计2015年专利申请量可达2266件、专利授权量可达1589件。”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扶持企业成长壮大,田家庵区还积极做好产学研联合工作,不断丰富创新载体,目前,该区90%以上的规上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协议,区域内现有“矿用安全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矿用泵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淮南市汽车零部件精密铸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淮南市无损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国家级、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2家国家级、7家省级、8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载体推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值增加迅速,淮南华光矿山电子技术研究所的KBZ33矿用隔爆型馈电开关和光机电一体化,中国三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矿用本安型瓦斯抽采管自动放水器和光机电一体化,淮南市华源矿用机电设备厂的矿用隔爆型水冷潜污水电泵和光机电一体化,淮南长安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的ZBC100/300K(A)隔爆型逆变式充电机和改造传统产业中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安徽理工大学高科技中心的磨料射流切割装置和改造传统产业中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等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产值逐年递增,2014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97亿元。
作者:苏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