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咬定如期打赢目标 汇聚攻坚最强力量

2020年10月28日 10阅读 来源:铜陵新闻网—铜陵日报 2020/10/15

脱贫,希望所在;攻坚,力量所在;小康,目标所在。10月的铜都大地上,脱贫攻坚前行的脚步依然铿锵有力——稻虾田边,金黄色的稻谷丰收了;江心洲上,蔬菜基地正忙着出货;扶贫车间里,就业的贫困户正忙着手头上的工作……

精准扶贫不松懈,慎终如始战正酣。截至2019年末,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至207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24%,6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我市自2016年肩负脱贫攻坚任务以来,年均减贫近2万人。2019年我市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在全省获得“好”的等次。

成绩浸润汗水,坚韧铸就不凡。近年来,我市坚持把脱贫攻坚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精准发力、持续发力,脱贫攻坚迈出坚实步伐,取得决定性成就。

勠力同心,打好打赢攻坚战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全市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接续推进脱贫攻坚春夏秋三季攻势,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疫情防控阻击战和防汛救灾保卫战,千方百计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汛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以更大力度、更强决心,推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在实现决定性成就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强劲态势,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明显成效,为高质量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市扶贫开发局局长程志华说。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给予贫困地区疫情防控强力支持,市财政局及时拨付财政专项经费300万元、市扶贫开发局及时下达精准扶贫公益金238万元、272个包村单位支持帮扶村抗“疫”资金300多万元,捐赠口罩、消毒液、体温枪等防疫物资;各行业扶贫部门聚焦贫困户外出务工难、贫困地区产品销售难、扶贫项目复工复产难“三难问题”和如期实现就业务工、扶贫企业和扶贫车间复工复产、滞销农产品销售、贫困子女网上教学问题,打出了组合拳,取得了硬成效。

面对汛情,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当前贫困地区洪涝灾害防范坚决防止因灾返贫致贫的紧急通知》《关于驻村工作队全力以赴参与抗洪救灾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开展“四排查四防范”行动,组织广大干部入组入户、见人见事,逐户走访贫困户,详细排查、精准防范应对洪涝灾害。汛情结束后,立即安排部署“四启动一建设”,全力推进灾后重建,坚决防止因灾致贫返贫,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我市370名驻村扶贫干部在疫情期间提前返岗、奋战一线,在防汛期间参与抗洪抢险、保卫脱贫成果。灾后恢复生产中有他们的身影,全力防范返贫致贫中有他们的贡献,抗疫、抗洪期间,我市广大驻村扶贫干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典型。

因地制宜,遍地开花产业兴

从“没路子”到“铺路子”,再到八月九月“挂果子”,在郊区老洲镇源潭村,100亩“无花果种植基地”如同一粒绿色种子,承载脱贫的希望和振兴的期待。如今,源潭村无花果产业扶贫基地已经通过入股分红、就业等方式带动了5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余元。

产业扶贫拔穷根。在脱贫攻坚中,我市全面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三有一网”点位扶贫模式,推动产业扶贫提质增效。我市以六大“万千工程”为抓手,推动完善特色产业扶贫基地(园区)建设80个;发动1576个经营主体参与带贫,带动贫困户11696户;引导和支持7028户具备条件的贫困户开展自种自养发展特色产业;14个“一村一品”有序创建中。为推动产业扶贫提档升级,我市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开展扶贫产品认定,首批24家市场经营主体申报扶贫产品58个,成功创立了“小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擦亮品牌,消费扶贫显威力

“54分钟,你那一万斤大米就全部卖完啦!”4月12日上午10时许,“铜官乐”消费扶贫电商平台运营总监牧利华通过微信视频将这一消息告诉施祥龙时,原本愁容满面的施祥龙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搭建电商扶贫平台,畅通贫困地区、贫困户农产品销售渠道,是我市推动消费扶贫的一个缩影。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近年来我市贯彻精准方略,扎实做好产业扶贫“后半篇”文章,积极探索形成了具有铜陵特色的消费扶贫“五销模式”:通过搭建平台展销、线上渠道促销、帮扶单位购销、培育品牌助销、龙头企业带销,着力打通制约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推动贫困地区农副产品融入大市场。截至目前,我市“五销模式”直接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农副产品1亿多元,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农副产品“销售难”问题,也让本地市民吃上了本地特色农产品,实现了“两头甜”。铜陵消费扶贫“五销模式”入选了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目前,我市又依托“邮乐购”“铜官乐”电商平台,以乡镇为单位设置“云展厅”,打造“永不落幕”的云展会。

脱贫致富,小康路上不掉队

伴随着缝纫机“哒哒哒”,布料在徐群手上横竖“翻飞”,一会儿就缝好了一个裤脚。“计件工资,干得多拿得就多,平均下来一个月能有3500元左右,高的时候能有4000出头呢。”如今在枞阳县义津镇苏琦服装公司上班的徐群提及在家门口就业连连称赞。她说,就近就业让她的家庭脱了贫,也让她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

就业扶贫是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脱贫最直接、最有效、最现实的途径之一,通过打出强政策支持、强对接服务、强主体带动等“组合拳”,今年以来,我市18家就业扶贫车间吸纳就业人口1489人,合理开发乡村公共卫生、消毒保洁、宣传防控等扶贫公益岗位1181个,同时我市还促进贫困人口外出务工48176人。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伴随着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兜底保障、多重保险、农村危房改造、农村饮水安全等政策及工程的落实,贫困群众生活有着落、收入有渠道,实现了小康路上不掉队;随着“双基”建设的持续提升完善、产业扶贫项目不断落地,贫困地区发展的底子越来越厚实。如今,我们再访此前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看到的是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听到的是一句句充满希望的话语,见证的是脱贫攻坚带来的巨变。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我市将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优良的作风,扎扎实实走好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刘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