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4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社会问题矛盾增多的情况下,尤其要履行好保基本、保底线、保民生的兜底责任。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着手,增强民生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四年来,我市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扎实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指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解决医疗、教育、就业、养老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扩大公共服务供给,群众生活不断改善,百姓福祉持续增进。
——医疗卫生事业方面。积极推进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制度改革,从省级层面盘活存量编制资源,建立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经组织、编制、人社、财政、卫生五部门共同努力,并经省委编办批复同意,2019年一次性为465名符合条件的医技人员办理入编手续,为广大医技人员解决后顾之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科学制定48项定量定性绩效考核指标,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全面加强医疗机构运行质量监管。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就医烦问题,深入开展“一规范两提升”专项行动,出台66条“改善医疗服务基本要求”,推行一站式服务、预约诊疗服务和无假日门诊,聘请52名卫生健康行风社会监督专员常态化监督医德医风和医疗服务,以“问效”强化管理深化医改,居民就医获得感全面提升。
全力打造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市政府和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签订建立省市县(区)三级紧密型医联体框架协议,市人民医院率先挂牌安徽省立医院铜陵分院,为高端医疗资源入驻打通通道。优化整合市域医疗资源,市人民医院、市立医院分别建立跨区域联合体,幸福、学苑社区升级版“中心+站”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模式试点运行,构建起贯穿省、市、县、乡四个维度的健康服务网络。有序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医共体中心药房成立运行,医共体内实现流动执业、远程医疗、科室共建和联合门诊,县区优质医技资源趋于融合。积极创新支付方式,《铜陵市2019年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意见(试行)》印发,群众看病更省钱更省心。
全民健康信息化平台加快建设。家庭医生签约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由移动终端随访随用,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家庭医生签约系统、慢病管理等实现信息联通共享。积极探索“互联网+”,开展转诊协作服务平台试点,全市二级以上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启用双向转诊平台和流动医生工作站APP,智医助理民生工程项目稳步推进,一网通享优质医疗服务成为现实。
——教育事业方面。全面落实县级人民政府举办义务教育的法定主体责任,根据市委、市政府决定,按照“依法依规、应划尽划”“权责一致、衔接有序”“统筹兼顾、稳妥实施”原则,将原隶属于市直管理的10所初中按照属地关系整体下划区一级管理,并将高中管理权限上收市一级,形成了层级分明、职责清晰的管理格局。同时,为确保移交后全市教育管理秩序平稳、上下衔接顺畅,按照“以事定编、编随事走”的要求,综合考虑在校学生数、教职工编制数、管理学校数等因素,相应划转市教体局机关及局属相关事业单位部分人员编制,并按一定比例分配至相关市辖区,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力量。目前,改革已全面完成,人财物移交划转工作平稳有序,全市教育秩序稳定。
创新组建全省首家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安徽大江教育集团,将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铜陵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铜陵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铜陵市体育中心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机构纳入大江教育集团管理,集中优势教育资源,实现职业教育组团发展。2020年,安徽大江教育集团获评全省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并参评全国首批150所现代示范职业教育集团。
按照省相关要求,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周转池制度改革,根据省制定的核编标准,综合考虑师生比等因素,由省重新核定并下达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同时建立编制周转池,用于保障急需用编需求,推动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民政养老服务事业方面。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试行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的实施意见》,厘清政府在现阶段提供的15项基本养老公共服务。调整政府为困难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制定《扶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若干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发展。《铜陵市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正式实施,为居家养老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建成市、区两级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3个,全市城乡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达164个,4个社会资本养老服务机构实现连锁化发展,服务老年人口超过20万。加快推动住房适老化改造,400户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成功改善居家养老条件。
推动养老服务“物联网”、“互助式”养老等四项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促进养老服务水平提升。同时,建成市级智慧养老平台,利用大数据监测管理养老服务业,在餐饮、出行、就医、应急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周到的帮助服务,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仅去年一年就培训养老人才600余人次。在部分社区,设置养老专职社工岗位,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公益创投项目17个,培育养老服务社会组织23个,建立养老服务护理领军人才工作室7个。同时,出台养老专业人才扶持政策,吸引专业护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进入养老岗位,养老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人社就业创业服务方面。扎实推进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动基层试点,选取条件较为成熟的县区先行先试,在辖区内建成一家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解剖麻雀、总结经验,根据县区实际情况全面推开,确保既建好更用好。坚决贯彻落实省实施意见,出台了《关于开展一站式服务中心定点机构考核等工作的通知》,对申报条件、考核内容、补贴项目及其标准、程序等作了具体规定,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和标准推动基层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同时,将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全方位压实工作责任。借鉴外地做法并结合我市实际,出台《关于推进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的暂行办法》及相关实施细则,对按标准建设被认定的一站式服务中心给予一次性建站补贴,并按考核等次发放年度补贴,对积极开展公益性岗位招聘活动为企业免费推荐用工的,按推荐就业人数给予相应经费补贴,严格兑现奖惩,全面激发县区及社会资本投入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
谋民生之利,办民生之事,解民生之忧。市委书记丁纯多次强调,要做好民生兜底保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立足新起点,奋斗新未来。我市将继续立足群众需求,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与水平,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幸福指数。(汪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