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关键期,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全市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鲜明导向,切实履行好基本民生保障、基本社会服务和基层社会治理职责,守住“六稳”“六保”基本盘。
办好基本民生保障“头等事”,确保社会救助兜底有温度。聚焦试点建设兜牢底。开展社会救助综合改革深化年活动,适时有序推进低保审批权下放到乡镇,积极探索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争取在全省出经验、作表率。开展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试点,健全完善城镇困难群众脱贫解困运行机制,动态认定脱贫解困对象,妥善解决城镇贫困群众“两不愁”问题,推动解决“三保障”难题。聚焦脱贫攻坚兜实底。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按规定落实贫困户纳入低保、特困倾斜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
提高困难群众保障水平,执行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做好2020年低保和特困供养提标工作。持续开展低保专项治理,抓好低保末端长期公示,严查“错保”“漏保”“人情保”“关系保”等问题。完善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推行低保网上审批,提高社会救助信息化管理水平。聚焦民生保障兜住底。健全和完善困难群众联系和回访制度,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继续实施特困人员住院护理保险。完善乡镇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提高临时救助时效。扎实抓好民政民生工程,提高困难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当好基本社会服务“贴心人”,确保一老一小照护无缺失。抓好养老服务提质量。开展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建设年活动,开展智慧健康养老产品租赁和社区老年食堂试点,推进智慧养老院建设。推进城乡三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县、乡镇和城市社区实现全覆盖。贯彻落实《铜陵市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实施意见,编制铜陵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为提升我市养老服务提供政策保障。开展养老院安全管理和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实施农村特困供养机构改造提升工程。谋划养老项目快发展。支持湖南普亲、安徽九久夕阳红、合肥乐年长者之家等省内外知名养老服务企业参与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发展,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服务领域。推进南京九如城市老年公寓三期PPP项目、枞阳县乡镇卫生院医养结合PPP项目建设。支持本土机构向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推动晖仁养老院、普济圩老年公寓、顺安爱心老年公寓、狮子山老年公寓迈上新台阶。支持安徽润泽老年颐养中心、铜陵怡和永年医养中心、南山康养中心等在建项目建设,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投资养老服务业的积极性。完善儿童保障强能力。做好农村留守(困境)儿童保护工作,推进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发展,引入社会工作机构,促进“养治教康+社会工作”一体化区域性养育机构建设。持续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落实定期走访和重点时段巡查制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夯实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四位一体”的救助保护机制。
打好基层社会治理“精细牌”,确保基层自治人人同参与。深化社区治理为基层赋能。深入推进新一轮社区治理改革。实施“管家计划”社区吹哨响应项目,完善党建联盟制度。发挥社区居委会特别法人作用,给社区更多话语权。推行老旧小区准物业服务、实行社区规划师制度,探索社区工作与物业管理融合发展机制。推进邻里中心建设,提升邻里中心专业运营水平。加快智慧社区建设,提高网格化管理服务质量。发展社会工作为基层增效。深化拓展“社会工作+”介入行动,推动社会工作服务向多领域延伸,多人群覆盖。开展“三社联动”助推“三治融合”行动年活动,打造本土化、品牌化、规模化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实施社会工作人才“十百千”工程,建立市级社会工作人才库,发展壮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抓好《省志愿服务条例》的贯彻执行和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应用推广。培育社会组织为基层提质。推进社会组织功能型党组织建设,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的有效覆盖。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基层社会治理等社会实践。建立社会组织法人库、专家库和项目库,完善“互联网+社会组织”政务服务,继续实施社会组织品牌创建。推进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系建设,完善社会组织信用监管制度,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市民政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