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上有“明珠” 幸福“群心”里

2020年10月28日 10阅读 来源:铜陵新闻网—铜陵日报 2020/7/2

6月29日早上8时许,把6岁的孙儿送到村里的幼儿园后,义安区胥坝乡群心村的老叶打开手机查看起了“步数排行榜”。“今早已经走了5000多步,在朋友圈里排第3,老徐和老吴走的还比我多呢。”老叶脸上堆起了笑容。如今,在朋友圈里比步数可是他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儿。

老叶叫叶德林,今年75岁。“搁我年轻的时候,村里能活到75岁的都少,75岁还能直着腰走路的几乎没有。现在不一样了,我们一群老伙计都在比走路,我每天早晨起来还要跑三四千步。”老叶说话声音洪亮,精神头倍足。

老叶把自己每天跑步的路叫“花园路”。他说夏天到了,一路都是花花草草,空气清新,风景绝佳,跑起步来心情舒畅还不累。循着跑步路线,老叶当起了“导游”。这里是村里的乡贤文化馆,文化馆旁边还有老年人活动中心,那边还有渡江广场、二十四孝文化墙,小区旁边有民宿和家风家训一条街。“很多老年人都喜欢待在老年人活动中心,下下棋、打打牌,疫情之前,到点了还能吃上饭。”老叶说,村里的“福利”是真的好,孩子上幼儿园全部免费,老年人60岁以上不但有国家补贴还能享受村里老年补贴,吃穿早就由不愁转变成了富足。

“在村里逢党员会或者让我发言时,我都要说说自身的经历,1998年我去上海,在那边待了十几年,前几年我回村里,要是事先把眼蒙起来,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眼前的地方就是我生活了几十年的群心村。”老叶说,群心村在江心洲上,原先就是个交通不便的偏僻渔村,“家住文兴洲,十年九不收”就是形容村里的一句老话。谁能想到,这样的一个村如今竟“换了人间”,成了景点村,他们也成了令人羡慕的住在景点里的人。

老叶要带小孙子,群心村15村民组的季昌源比起老叶可要轻松不少。每天季昌源都要顺着村里转几圈,隔几天还会参加志愿服务队去长江打捞江面上的漂浮物。“从小在江边长大,老了不愁吃穿又回过头来参与到长江清漂。”季昌源说,村里像他这样的人多着呢!

群心村20村民组村民王茂喜参加了村里的锣鼓队,每年重阳节或者逢村里有什么喜庆的事儿,都会出来“露一手”。“我们也要排练呢。”王茂喜说,如今的生活就如同这响亮的锣鼓声,得劲!

群心村是个移民村,地处长江江心洲,全村20个村民组共有776户,总人口为2487人,总耕地面积1868.45亩。就是这样一个江心洲上人均耕地不足1亩的“小村”,如今却成为拥有全国第三批美丽宜居村庄示范、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村庄2019特色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9个“国字号”头衔以及“长三角最具魅力旅游度假乡村目的地”称号的“明星村”。

“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吹来后,老百姓的地自主了,人们的思维活跃了,多种经营搞起来了,村里发展迈入快车道;2013年又赶上首批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提升,说到底还是政策好、机遇好,我们赶上了。”群心村党委书记古中举自豪地说,如今的群心村被称作“画里群心”,民宿、乡贤文化馆、喜庆堂、家规家训示范街、法治文化园和法治大道等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形成了具有群心特色的村容景致,村民能够感受到“村在林中、路在树中、家在园中、人在景中”,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景象正是小康生活的生动写照。

如今的群心村,依托生态补偿、自办的旅游公司以及塘口、养殖基地等,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有200余万元;上岸的渔民拿到了补贴、还有保险收入,搞起了农家乐等多种经营,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800元。村民们吃穿富足,村里还在国家政策基础上为村民发放老年补贴、提供幼儿免费教育等额外福利。物质生活丰富了,村民纷纷在精神文化生活上追求起更高品质,找寻起属于自己的精彩生活:有人参加了锣鼓队,逢年过节为乡亲们表演;有人加入了“清漂队”,积极守护绿水青山;有人成为居家养老服务队中的一员,用行动弘扬敬老爱老优良传统……一个2000多人的村,有3位村民分别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中国好人榜”和“全国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荣誉称号。

在群心村村部会议室内,数十块荣誉牌匾摆满了一面墙。古中举拿出了封面写有“江上明珠,幸福群心”的宣传折页,慢生活、微度假、民宿游是村里未来发展的发力方向之一。“日子肯定是好了还会更好,老百姓内心的幸福感也一定是好了还会更好。”古中举说。

江上有“明珠”,幸福“群心”里。老叶说,现在的幸福美丽新生活,他们是发自肺腑地觉得甜。(刘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