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结构调整的攻坚期,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牢固树立“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的理念,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合力攻坚。科协作为党委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为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提出的“科协各级组织要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的要求,以争创科技经济融合试点市为契机,以促进科技经济融合为抓手,团结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砥砺奋斗、创新建功,为铜陵高质量发展汇聚科技力量。
一是强化引领,焕发科技创新之念。在全球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经济社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交汇期,科技创新的作用至关重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首先要将科技创新放在第一位。当前,我市部分传统产业、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困境,存在经济下行压力传导、疫情冲击等客观因素,但更根本原因是科技创新意识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往往只能故步自封于既有的发展模式、满足于消耗存量,对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把脉不准,在应对新变化新挑战时捉襟见肘。对此,我们要主动承担起强化思想引领职责,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重点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定期组织科技报告会、线上云课堂、科技工作者沙龙,邀请专家宣讲新发展理念、讲解科技前沿发展动态,面对面探讨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创新方向,让广大干部和科技工作者从思想上解放、观念上转变、视野上拓宽,树立“创新引领未来”的理念,主动拥抱新趋势、新技术,在全社会凝聚广泛共识,使科技创新成为企业提质增效的动力源,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成为铜陵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
二是凝心聚力,激活科技创新之力。经济的竞争、产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在经济主战场上,科技工作者已成为不折不扣的主力军。我们要紧紧围绕服务科技工作者这一核心,实施凝心聚力行动,充分激活全社会科技创新力量。广泛开展建家交友活动。积极推进企业科协等基层组织建设,开展“科技经济融合大调研”,实施“十会助百企”行动,进一步精准服务对接、找准创新项目、找对助力专家,为企业发展解难。深入落实市科协常委、市科协机关干部直接联系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制度,将党委政府对科技创新的要求、对科技工作者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为科技工作者解困。建立健全科技工作者成果转化对接服务机制,推动学术交流和科研成果向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深入实施智慧聚集行动。发挥学会和科技社团作用,引导、支持学会、高校科协举办高层次的研讨会议、技能创新竞赛和科技产业论坛,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激荡自主创新的源头活水。围绕促进铜陵高质量发展,开展科技工作者意见建议征集活动,让科技工作者更加积极主动地谋划发展、参与发展、促进发展,为全市党委政府决策服务。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好“双创”活动,加大科技人才选树举荐力度,讲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故事,鼓励支持科技人才深入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参与企业科技研发和技术改造,努力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我市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三是促进融合,凝聚科技创新之智。充分发挥科协人才智力和组织网络优势,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在纵向上,着力围绕铜基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产业,组建铜陵市科技经济融合专家服务团,邀请与我市主导产业密切相关的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电子学会等国家级学会,开展“学会专家铜陵行”活动。以国家级学会为牵引,以产业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市级相关学会为基础,组建铜基新材料产学研联合体等新型科技经济融合组织,推进构建政产学研一体的产业生态,围绕重大技术需求开展联合攻关。围绕提升产业集聚度、产业附加值,通过柔性引才、组建学会战略联盟联合体等开展招才引智工作,为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招商助力,为铜陵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在横向上,聚焦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主动对接长三角相关学会资源,借助高端人力资源、产业资源集群优势,探索建立跨区域学会企业联合体,打造产业创新共同体,引导创新资源落地园区、融入产业链,助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市科学技术协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