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浩浩长江自城西南向东北缓缓流过,青弋江自东南向西北穿城而过,汇入长江。这就是芜湖,像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长江岸边。
改革开放以来,芜湖经济发展领改革风气之先、立开放时代潮头,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有到优的“蝶变”过程。
今年初,芜湖位列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前十、中西部第一。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转变,在“服”字上发力……近年来,在一系列“实锤”“重锤”的持续敲打下,芜湖营商环境正悄然变化,效率高了、服务优了,企业投资自然来了,犹如“燕归来”般在这里筑巢落户。
聚力项目建设强发展“引擎”
在中联重机,生产线机声隆隆,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总投资20.5亿元的智能农机装备研发与产业化升级改造项目在这里启动,未来将生产AI农机产品、CVT大马力拖拉机、大型高端甘蔗收获机等农业智能化装备。
在人本汽车轴承的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有序的生产景象。总投资58亿元的人本集团产学研创造园开工,全部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在江森空调压缩机智能化生产线项目的建设现场,挖掘机等施工设备“整装待发”。该项目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将形成年产2000万台空调压缩机的生产能力。
前不久,芜湖市2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项目总投资额约230亿元。这么多大项目、好项目为何选择芜湖?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语境下,在对标领跑再出发的新征程中,越来越多的芜湖人开始聚焦“优化营商环境”这个发展关键词,将其看作衡量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和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找准着力点、突破点推动全面优化提升。
贴心服务使企业轻装上阵
去年7月12日,中国零食行业巨头三只松鼠正式登陆A股市场,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成为“国民零食第一股”。
上市前夜,创始人章燎原坦言:“选择芜湖是三只松鼠创业初期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之一。从早期的落户到今天的上市,芜湖的创新开放和服务企业给了三只松鼠成长的土壤。”
三只松鼠的成长,是芜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体现。“一直以来,芜湖各级各部门十分关注公司发展,在平台建设、企业用房、人才引进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帮助。”三只松鼠品牌公关总监殷翔告诉记者,在“三只松鼠”首家投食店开业前夕,各项筹备工作千头万绪。芜湖市政府积极协调保障,为他们排忧解难。此外,当“松鼠城”项目启动时,相关部门主动与企业对接,在规划、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良好的创新环境,促使“三只松鼠”与芜湖相伴而行。由于很多员工是外地人,相关部门安排了附近的公租房,员工们拎包即可入住。许多“三只松鼠”员工表示,虽然老家不在这里,但芜湖就是他们的第二故乡。
优化环境让企业专心发展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近年来,芜湖对标北京、上海等城市,围绕“减环节、减时限、减次数、减材料”,推进“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
企业开办、办理建筑许可、登记财产、获得信贷、获得电力、获得用水、获得用气是企业开门七件事,办事时间长短,直接关系企业经营。企业开办时间,芜湖由原4.5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办理建筑许可时间从20-79个工作日减至19-41个工作日;登记财产时间,个人抵押登记2个工作日办结,企业为3个工作日。获得信贷,小微企业平均时间为10.14天;水、电、气办理时间实现全面压缩,高压办电时长压缩至70天,低压压缩至11天;获得用水由11-23个工作日压减为3个;获得用气由30-90个工作日减至8-40个。
日前,中电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成功申报了《夜间施工许可证》。他说:“以前办证,要提前3天到区行政审批局现场提交资料,3天后再去领证。现在网上申报,审批完毕后,证件还可以免费邮寄过来。”
办事时间大幅减少,越来越多企业选择在芜湖创新创业。芜湖卧牛山建筑节能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晓俊说:“现在审批集中了,要件减少了,效率非常高。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的生产,别的都不用操心。”简单的一句话道出的是企业落户芜湖的那份安心和踏实。
如鱼得水,芜湖营商环境建设迈向3.0。过去一年,芜湖市场活力提升,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5.3%,高于全国、全省7.4和3.3个百分点。全市新登记注册企业20918户,增长25.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9.6%,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7个百分点。全市民间投资增长14.1%,高于全部投资4.5个百分点。(朱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