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晚8时,黄梅县刘佐乡东喇叭湖。
全长1976米的圩堤在加高1米、增至18.5米后,被全部铺上防浪雨布。这也意味着,东喇叭湖抢险加固工作基本结束。
至此,由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干部群众组成的1500名抢险大军,在这里已连续奋战了60个小时。
此时,湖面风起浪涌,洪水滔天。而大堤之上,战旗飘扬,安然无恙。
黄梅人民有奇志,敢与洪魔试比高
刘佐乡东喇叭湖是龙感湖的一个垸湖,圩堤全长1976米,东接青泥湖堤,西连西隔大堤。这里是一个险工险段,以前曾多次溃坝。
6月份以来,龙感湖湖水不断上涨,直逼保证水位。7月11日,水位涨至17.16米。经过长时间的浸泡和高水位湖浪冲击,湖堤岌岌可危。
11日上午8时,刘佐乡巡堤人员在东喇叭湖圩堤巡查时发现,距西隔堤约600米处背水坡出现大面积散浸,继而引发大面积脱坡,险段长达50米。如果一旦溃口,将危及到1.2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1.8万亩田地和鱼池也将全部受淹。
十万危急!巡堤人员当即向东喇叭湖防汛指挥部报告。
在接到黄梅县的险情报告后,市委副书记、市“三湖”地区及西隔堤防汛分指挥部指挥长刘海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三湖”地区及西隔堤防汛分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吴美景,市政协副主席、市“三湖”地区及西隔堤防汛分指挥部副指挥长詹汉彬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抢险。
刘海军组织县市两级防汛专家迅速商议制定了除险方案,首先在散浸点上挖沟导滤,再在险段圩堤前面建一道挡水围堰,并在围堰上填土筑坝。为防止堤坝下滑,还要在圩堤后面加宽堤坝,筑牢根基。
黄梅县委书记马艳舟靠前指挥,黄梅县防汛指挥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险队伍。1500余名军民迅速集结。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问天下谁能敌
险情就是命令。
正在东喇叭湖值守的中部战区某舟桥旅100余名官兵接到险情报告后,立即投入战斗。该旅还从周边紧急抽调180人前来支援抢险。
刘佐乡12个村1200余名群众在各村支部书记的带领下,迅速赶赴现场,装填、转运沙袋。
河南武警某部300名官兵也紧急驰援,飞奔而来。
小池镇得知险情后,安排好他们所在的西隔堤和长江小池防段的工作,迅速组织500余人的突击队火速增援。
在一望无际的东喇叭湖边,堤坝内外,水天相连,筑坝固堤的泥土十分稀缺。
为此,小池镇除了送人马外,更送土方。火速调用了12辆货车,足足运送了400多车次。“上级命令如山倒,我们必须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坚决完成支援任务。”黄梅县西隔堤防汛抗灾指挥部副指挥长、小池滨江新区管委会主任欧阳水平说。
下新镇尽管被水所困,正在全力攻坚张湖圩堤的加高加固工程,以保县城南部8万群众平安。但紧急关头,镇长王小恒组织10艘机帆船,前来帮忙转运沙袋。风里,浪里,船手们不顾安危,反复来回,一心救急。
“往最坏的方向想,往最好的方向做”。龙感湖农场也及时跟进,在青泥湖分场组织500人的队伍抢筑第二道防线。
烈日炎炎,高温酷暑,县卫计局组织20余名医生火速奔赴一线,送医送药,防病防疫。
县电力公司工作人员赶在天黑之前接通沿堤照明线路。
小池商会闻讯后,自发组织50人的抢险突击队,上堤作战。
男将前方打仗,女将后方保障。刘佐乡各村妇联主任、计生专干组织两支妇女联军,一支到长江干堤刘佐段巡逻查险,一支专门烧水做饭。
许多青年学生也自发上堤抢险。一个不愿透漏姓名的高中生也来扛起沙袋,肩膀皮开肉破,大家让他到旁边休歇,但他一直在咬牙坚持。“防汛抗灾,责无旁贷!”他豪言壮语,令人动容。
一位80多岁的老婆婆也熬好绿豆汤,送到大堤上,她说:“我没有钱买水,也没有什么好东西,只能送点绿豆汤给大家消消暑。”
齐心协力战洪魔,敢叫苍穹焕彩云
为了修筑围堰,某舟桥旅官兵一直在跑着干活,甚至有的一个人扛起两个沙袋。还有30余名官兵跳入齐腰深的水中作业,在水中一泡就是10多个小时,有人皮肤擦伤,有人长时间浸泡皮肤过敏……但他们轻伤不下火线,一直战斗到底。
当时最高气温达到35℃,300名舟桥旅官兵头顶烈日,肩扛沙袋,他们8点开始作业,每人至少扛沙袋300袋。因冒着高温连续作业,4名官兵中暑,好在经战地医生诊治后病情稳定。
谢勇是大学生士兵,但他不怕吃苦。由于疲劳过度,扛着扛着就栽倒了,战友们赶紧把他抬下去救治。一个小时后,谢勇又自发回到队伍之中。“大家都在争分夺秒,我怎么坐得住?”说话间,满串的汗水,混着泥水,从谢勇的脸上滚落。
该舟桥旅副政委薛政介绍,这是他们抢险的第五个点,此前他们参加过武昌湖、武穴花桥等地抢险,还没来得及休整就直奔黄梅防汛抢险一线。
在当天的抗洪大堤上,该旅四营十四连战士熊若澜在抢险现场迎来了自己的18岁生日。在刚刚加固的堤坝上,班长王业峰招呼战友们围成一圈,用一堆泥土当蛋糕,用几把铲子当蜡烛,给小熊简单地过了一个生日。
据该营营长田建立介绍,这位表情稚嫩略带孩子气、在家里被父母溺爱、在连队被战友们宠爱的小战士,为了守卫大堤,已连续扛了13个小时沙袋。“一天估计扛了三四百袋。”
“觉得自己在抢险现场过生日,还是很有意义的。”熊若澜说:“我希望早日战胜洪水,保护好灾区的父老乡亲,再回去好好睡一觉!”
在黄梅县的许多党员干部也用实际行动,体现了责任担当,展现了过硬作风,赢得人民群众的一致称赞。
万里光,黄梅县委常委、人武部长,率102名民兵应急分队投入战斗,不摆架子,与大家同扛沙袋,一直坚持到次日凌晨1时。
吴光雄,作为黄梅西隔堤防汛抗灾指挥部副指挥长,从发现险情,到除险完毕,他整整48小时没合眼。
刘佐乡党委书记、镇长徐旭文,党委副书记谢新桥,这一对搭档20多天一直吃住在大堤上,尤其是从7月11日至13日三天三夜只睡了半个钟头。实在熬不住了,就靠涂抹风油精或连抽几支烟提神。
“巾帼不让须眉”,孙丽、范晴、宋桂兰,一批年轻女干部,把自己当男人对待,把家和孩子丢在脑外。
刘佐乡杨西湾村支部书记杨为贵近段防汛过于劳累,患上感冒,但从7月11日上午9时到次日凌晨1时除险成功,带头扛沙袋。当最后一段围堰合龙后,他一下子晕倒在地。
正是广大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干部群众,发扬不怕疲劳、顽强作战、不畏艰险、决战决胜的伟大抗洪精神,至7月12日凌晨1时许,东喇叭湖圩堤围堰工程合龙,一个周长50余米的半圆形围堰出现在湖中,险情得到基本控制。
围堰工程完成后,按专家意见,在每个浸眼处铺设直径约50厘米的倒滤层。
刘佐乡组织人员进行沙碴回填,同时打了12个土牛加固堤坝。
抢险工作结束后,根据县防汛抗灾指挥部通知要求,为迎接第五轮强降雨,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刘佐乡干部群众又打响第二轮攻坚战:对东喇叭湖圩堤全段加高1米,并铺设防浪雨布。
拉运土方,灌装沙袋,筑坝固堤,抢铺雨布……顶着烈日,冒着高温,他们顾不上休息,又接着战斗了两天两夜。
此情此景,有人作诗:部队官兵挥铁臂,党员干部也忘身。齐心协力战洪魔,敢叫苍穹焕彩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