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诞生地,一部《本草纲目》万古流芳。
蕲春,千年古城蕲州在明代中期就是著名的中草药贸易港口,其药材“吞吐量为江淮之冠”。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游历蕲州时,曾留下“千门万户悬昌艾,出门十里闻药香”的经典诗篇。
勤劳朴实的蕲春人民曾经创造出独树一帜的“蕲春模式”和“5+2”、“白+黑”的“蕲春精神”,在黄冈大地一度被树为发展的标杆。如今,在市委“双强双兴”战略指引下,蕲春以重振“上等蕲州”雄风为斗志,激情迈出铿锵步伐。
县委书记徐和木说,蕲春因“药”而兴,因“药”而名,我们守着“李时珍”这块金字招牌,发展空间无限,完全有能力把“药”文章做到极致。就眼下而言,当务之急是要着力培育集药材种植、医药工业、商贸物流、健康养生于一体的千亿产业链条,全力打造中部新兴“药都”。
精耕细作:药源基地华丽转身
初冬时节,在蕲阳大地穿行,处处药香弥漫。不经意间,过去那种中药材种植品种小而全、杂而乱,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的格局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尽管历经今年夏季的持久干旱,横车镇白石山村药材种植大户田国防今年的收益仍然十分可观。老田笑着介绍说:“12亩栀子树,今年就产了1万多斤鲜果,最多的一棵栀子树产量达到36斤,按每斤单价4.5元计算,平均下来每亩收入过了4000元!”
像田国防这样靠种药发财的专业种植大户,在蕲春2300多平方公里版图上,可谓比比皆是。
种植面积达6000亩的“王细龙栀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同华说:“药用栀子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去年,老板直接来田间地头采购新鲜栀子,3.8元一斤,销往江西、孝感等地制药厂,24个股东每人就分了4万多元!”
最近几年,蕲州红楼丽景蕲艾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江满春一心扑在蕲艾的世界。她带着家人在红门楼、龙泉庵、塘湾、席盘石等村签约流转近千亩土地栽培蕲艾,加工艾条,从艾苗培育、连片种植再到产品销售形成完整的链条。“今年第23届药交会期间,我们的‘赤方蕲艾’系列产品成为抢手货,第一天单是卖新鲜的蕲艾枝条,就卖了2000多元!”江满春乐滋滋地说。
该县药材种植专家、药材生产办公室主任张军介绍说,蕲春的药材种植正在呈现“两化三变”的显著特征,即主导品种区域化、效益优质高产化和传统品种向药食两用转变、主打品种向药用花卉转变、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
手中有药,发展不慌。最近几年,蕲春不断扩大道地药材规模,做强做大医药产业“底盘”。张军有感而发地介绍说,管窑万亩栀子药园、狮子万亩金银花基地的防虫统一采取生物技术,水泥路铺到了药园山顶,就是坐着车子看药园都需要转老半天!
近两年来,蕲春按照每年新增5-8万亩的速度,在全域强力推进药材种植与开发。县里通过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建立中药材种植专项奖励基金,对新增药材一亩给予100元的直补。利用土地集中整理和土地流转等政策连片开发药源基地,鼓励发展和培育中药材种植专业村、专业户,连续打出令药农赞赏的多套“组合拳”。
今年,北京仙创农业投资公司、江苏盐城民企老板张松柏、武汉阳慷药业集团、时珍本草科技公司等数十家企业先后涉足该县中药材种植业,在大同、檀林、漕河、彭思、赤东、向桥、狮子、蕲州等乡镇大面积开发种植药用牡丹、金银花、蕲艾、甜叶菊等道地药材品种,形成沿山、沿江、沿湖、沿路、沿库的药源基地格局和蕲艾、厚朴、栀子、夏枯草、金银花五大道地蕲药品牌,全县草本、木本药材总面积达到28万亩左右。
县委书记徐和木说,蕲春最大的优势、最有竞争力的资源是“药”,我们按照每年新增5-8万亩的速度,争取让道地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与亳州、陇西等“药都”一争高下,形成一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业特色。
扩张裂变:医药工业气贯长虹
11月26日,记者走进蕲春时珍本草科技有限公司电商作业区内,10多名营销客服正在熟练操作电脑,通过淘宝客户端回答全国各地用户的咨询。仓储物流部门的员工则按照不同地址,熟练配送用户选购的各种产品,完成一单单艾制品的交易。
从最初介入艾制品销售到自行研发、生产“蕲珍堂”蕲艾系列产品,蕲春时珍本草科技公司用短短一年多时间,便成为当地蕲艾产品开发的“旗舰”,企业通过淘宝、阿里巴巴等电商销售平台,实现自身业绩急剧增长。目前,该公司已经拥有多个“五星皇冠”级别的网络直销店,同时还在向桥、赤东等地流转6000多亩土地,直接参与蕲艾规模种植。
县长赵少莲说,蕲艾是名扬天下的“蕲春四宝”,过去只是简单的销售艾草,在产业链条中扮演着最低端的角色。如今,通过市场主体的介入,对蕲艾进行深度开发,产品附加值得到极大提升,一二三产业都能从中得到实惠。这也折射出蕲春医药工业的裂变扩张、产业升级。
截至目前,仅蕲艾这个单一品种,该县直接从事种植、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合作社、商家超过百家,蕲艾系列产品也达到60多个,年综合产值接近20亿元,“到蕲春,买蕲艾”逐步成为外地游客来蕲春的首选。
落户蕲春10多年的李时珍医药集团是一家集药品生产、GAP药材种植、科研教学、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公司,同时还是一家跨地区、现代化的大型台资中药生产企业。2012年4月,投资2亿元的集团二期工程顺利投产。今年10月,投资5亿元的三期工程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看着企业一天一个新模样,集团行政办负责人陈明生告诉记者:“三期工程如果进入量产阶段,集团年产值过100亿元再不是神话!”
致力于最新抗肿瘤药物及新型医药原料(中间体)的研发与生产的湖北宏中药业有限公司,是最近几年落户蕲春的医药高科技企业。经过不懈努力,公司生产厂区占地达到2万平方米,拥有2000平方米的GMP标准生产车间以及多套进口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等高灵敏度的分析仪器,成为湖北地区抗肿瘤药物生产基地之一。
按照产业向园区集聚,服务向园区发力的要求,蕲春大力实施产业延伸、园区建设、企业成长、技术创新、品牌提升等五大工程,推进李时珍医药集团3-6期工程、李时珍生物科技上柜上市提能扩规、宏中制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蕲艾系列开发、华科产业园等20个过10亿元大项目建设,着力培育中成药、保健品和营养食品、蕲艾、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五个100亿元产业,形成集群联动发展趋势。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今年10月26日,投资22亿元的天佑星李时珍现代医药产业园落户蕲春河西新区。数据显示,蕲春目前已经发展各类医药企业62家,各类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制剂等主导产品达到200多个。其中,龙头企业李时珍医药集团进入全国医药行业百强和全省十强,李时珍生物科技公司成功实现上柜上市,李时珍中药材专业市场入驻各类药商400余家。我省医药龙头企业——湖北九州通集团也与蕲春牵手,在李时珍国际医药港共同打造现代医药物流园,初步完成医药港、加工园、物流中心“三位一体”的医药产业布局。
药旅联动:文化传承意气风发
今年3月6日至7日,由蕲春县投资近700万元,与省黄梅戏演艺集团联合创作的黄梅戏《李时珍》在国家大剧院成功演出,为全国“两会”代表和委员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演出期间,原预定的2000张门票被一抢而空,全场响起30余次热烈掌声,演职人员先后谢幕三次才圆满退场。
谈及地方为何舍得投入巨资打造这部精品大戏,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程向东说:“文化是一个地方的发展之魂,看一个地区实力的强弱,不仅要看物质财富的多寡和社会发展的快慢,更要看文化的推崇进展如何。蕲春坚持不懈做活李时珍文章,就要舍得借助名人名戏来提升文化软实力,进而来推动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这笔钱花得很值!
最近三年,蕲春累计投入过5000万元资金,着力推出《我爱李时珍》、《李时珍》、《蕲州美》等名歌、大戏,启动了李时珍纪念馆升级改造,面向全国广泛征集蕲春养生旅游宣传广告语。在县第十四次党代会上,该县还首次提出“药旅联动”、“集成发展”、“全域城镇化”等“三大战略”,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城市规划学院制作《蕲春医药文化养生旅游发展规划》等一批总规、控规和详规,引领健康养生发展方向,勾画出传承中医药文化的蓝图。
产业兴、百业旺。北京信中利投资集团公司投入巨资在蕲春打造李时珍健康文化旅游区,国际健康论坛一期工程基本完工,项目落地资金近5亿元。融园控股集团踏足蕲春,计划投资数十亿元围绕千年古城蕲州策划打造“宋城”项目。监利籍老板陈康实地了解蕲春战略发展方向后,在蕲春城郊翁门村租赁荒山1200亩,斥资8000万元创办康特鹿园实业有限公司,从事苗圃景观园艺培育,建成了华中地区最大的观光盆景园。
近年来,该县由本地创业者、外来客商投资兴建的大鑫湾·湖北仙人湖养生度假区、普阳医道文化观光园、云丹山旅游风景区、屏风寨旅游区、三江休闲度假农庄、湖北鄂人谷、李时珍百草园、银杏山庄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投入建设、运营,一条集医药知识、中药材种植、医药加工、医药物流、观光旅游、医疗保健养生、现代服务业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初现雏形。
文化为媒,经贸唱戏。蕲春高举李时珍品牌,连续23年举办中药材交易会来聚集人气,中部“药都”和“蕲药”品牌越擦越亮。在今年10月闭幕的第23届李时珍中药交易会上,除成功实现药材交易量持续增长外,现场招商引资签约项目26个,协议投资额达128.13亿元,亿元以上项目达19个。“药都”蕲春正在重现历史盛况,成为全国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记者蔡志勇 占焕军 马艳明 通讯员 余立鹏 陈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