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暴雨袭击黄冈 干群协力抗灾

2020年11月04日 10阅读 来源:黄冈日报 2010/7/17

全市防汛抗灾投入72万人 资金1.55亿元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向省防办请求紧急调拨一批防汛物资,支援英山、罗田、红安、麻城受灾严重的四县市防汛抢险,已于7月14日调运到位。另外,省财政厅、省水利厅拨付我市应急防汛资金1000万元。

来自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最新统计,截至14日,全市先后已有72万人投入防汛抗灾的行列,用于防汛抗灾的资金达1.55亿元。

另外,全市用于防汛的编织袋265.1万条、彩条布47.106万平方米、砂石料52.35万立方米、抗灾用油250.5吨,机械设备4000台套。其中在长江干支堤上驻守的领导干部有89人,技术人员122人,乡镇防守劳力1482人,投入哨棚115个,砂石料550立方米,木桩24900根,编织袋4.5万条。(王颖 刘宜)

市武警支队官兵全力投入抗洪抢险战斗

连日来,武警黄冈市支队积极响应地方党委政府的号召,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抢险战斗,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7月8日下午,英山县温泉镇注油厂多户居民楼后门被滑坡泥石堵住。接到电话后,县武警中队15名官兵整装火速赶往险情现场,清理泥石40多立方米,排淤沟渠近5米。

11日上午,罗田县义水河大堤出现多处塌陷,县武警中队接到求援电话后,迅速出动15名官兵进行处置。武警黄冈市支队支队长张玉成、政委李照全靠前指挥,亲自督导,经过近2个小时的战斗,有效控制了塌方路段险情。

11日下午,团风县青草湖一段长约30米的堤坝出现险情。武警黄冈市支队副政委黄新华带领30名官兵组成抢险突击队,经过近4个小时的奋战,确保了大堤的安全。(黄新华 衡涛)

英山民兵应急分队快速反应抗洪灾

7月12日上午,因长期雨水浸泡,英山县杨柳湾镇新铺街村河堤出现两米多长的溃口。得知这一情况后,镇人武部迅速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和当地村民筑起一道临时防水沙岸。

据了解,针对连日来的强降雨,英山县周密部署抗洪工作,完善各类抗洪抢险预案。该县从县直机关和镇村抽调精干力量成立20多支民兵应急分队,对全县水库、塘堰、河道、危房户等防汛重点部位进行巡查。在各类防汛工程设立防汛监督人、岗位责任人和技术负责人,做到定人定岗,责任到位,快速反应,抗击洪灾。(明天娇 智慧 张闯)

黄州区防汛排涝两手抓

连日来的暴雨使黄州防汛形势骤然紧张。该区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坚持防汛排涝两手抓,做到两手硬。由于措施得力,尽管此次降水为20年一遇,但是全区灾情不大。

汛前,黄州区积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备齐备足防汛物资。7月12日,黄州长城堤超设防水位,堵龙堤超警戒水位0.12米。至此,包括在6月24日超警戒水位的老城堤,黄州区三大堤段已经进入防汛状态。该区共出动劳力近200人,严格按责任段分段把守。

与此同时,黄州区主要领导靠前指挥,现场调度,加大力度排内涝。目前,全区3个泵站12台机组已经开启11台,正日夜抢排。同时,幸福水库水位已过汛限水位,开始溢洪。目前,该区主要领导正分别带队投入到紧张的防汛排涝工作中,全区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平稳运行。(吕有明 汤婷)

武穴坚持“六个到位”防大汛

连日来,武穴市“四大家”领导分赴境内长江干支堤、各中小型水库及内湖湖圩检查防汛,巡堤查险,同干部群众一道奋战在防汛抗灾一线。

7月7日至12日,武穴平均降雨量为130毫米,14日遭遇特大暴雨袭击。针对当前汛情,该市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科学调度,重点做到“六个到位”。即防汛责任落实到位、防汛检查工作到位、防汛预案落实到位、制度落实到位、防汛物资储备到位、防汛抢险队伍到位。进一步完善防汛管理机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全市中小水库工程和重点塘堰、湖圩全部签订了防汛安全责任书。

目前,该市已备编织袋10余万个、彩条布8000多米、救生衣500件,建立了30支专业抢险队伍。据悉,从7月12日起,该市梅川、仙人坝等2座中型水库和龙门冲等9座小(一)型水库开闸泄洪,马口等10多个内湖大小排涝站及时启排渍涝。(王红光 朱碧浩 郭占军)

红安县民兵应急分队奋战救灾一线

7月8日以来,红安县普降暴雨,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灾情发生后,县人武部迅速启动抢险救灾应急预案,积极组织县直机关和红安烟厂民兵应急分队,以及各乡镇民兵应急分队全力投入到抗灾救灾工作中。

灾情就是命令。8日上午,县人武部政委黄志杰、副部长钟小斌带领武装部干部职工,冒雨赶到灾情较重的城关镇、上新集镇等受灾地区,动员组织民兵应急分队紧急抢险救灾。

9日上午8时,永佳河镇大屋冲水库大坝发生险情。县人武部政委黄志杰、副部长钟小斌立即组织人武部全体干部职工和红安烟厂民兵应急分队队员,火速赶往水库垮塌现场,投入到排险战斗中。

据悉,红安民兵应急分队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以应对突发事件为目的,现有民兵应急分队队员500多人。全县16个乡、镇(场)都成立了近40人的民兵应急分队。(张晓宇 杨柳 毛红平)

罗田工业企业灾后迅速恢复生产

罗田县工业企业在防汛抗灾中克服各种困难,全面组织恢复生产,努力将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7月8日开始的特大暴雨,导致该县近80家中小企业全部陷入停产、半停产状态,13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停工停产,厂房、设备严重损毁。

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工业企业抗灾工作。县委书记罗刚、县长肖燕梅带领县经济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抗灾一线,指导企业进行灾后重建,以最快的速度开工恢复生产。各企业不等不靠,积极开展灾后自救。县电力公司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100多人的抢险队连夜抢险,恢复了全县的供电。宏源药业董事长尹国平带领公司一班人进行拉网巡查,做到灾情早发现,早处理。新世纪、华阳生化、富阳等企业努力开展自救,迅速恢复生产。(刘彦友 林曙光 尹晓波)

浠水各级领导一线指挥抗灾自救

7月8日至11日,浠水县连遭2次大暴雨袭击,全县16个乡镇(场区)普遍受灾。

灾情发生后,浠水县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抗灾工作。县“四大家”领导纷纷深入乡镇察看灾情,检查江堤、泵站、水库防汛度汛情况,指导防汛救灾工作。财政、农业、水利、民政、国土、交通等单位派出指导组,分赴各乡镇协助开展灾后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深入一线,靠前指挥。

针对境内江河水库较多的现状,该县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加大巡查力度,坚决做到人员到位、物资到位、制度到位、责任到位,确保安全度汛。目前,该县全面掀起了防汛抗灾及生产自救工作的高潮。3000多名党员干部已全部深入一线,引导群众修复水毁工程,尽快恢复生产。(王峰 陈小雪 陈奇)

麻城连遭暴雨袭击救灾有序展开

7月12日,麻城市又一次遭遇强降雨过程。截至记者当天下午3点发稿前,降雨仍在持续。

7月8日至12日,该市大部地区遭遇了连续五天的大到暴雨,东、南部乡镇下了特大暴雨,强降雨带来了严重的灾害。记者从该市民政局了解到,截至7月11日下午4时,核计总受灾人数为246000人,已紧急转移安置1330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7010公顷,倒塌房屋920户,共2210间。基础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破坏,57家企业受灾,因灾停产企业5家。

灾情发生后,麻城市委书记李开寿,市长杨遥等市主要领导火速赶往灾情较为严重的白果、张家畈等地,指挥抗灾救灾工作。市民政、交通、水利、电力、医疗卫生等部门迅速组织专人开展救援安置,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帮助他们尽快恢复生产。 (王颖 程胜利 万永庄 刘小峰)

黄梅积极防范暴雨灾害

 7月10日晚9时至11日上午11时,黄梅县中部及北部山区普降大到暴雨,但没有大的灾情发生。目前,该县正积极做好防范暴雨灾害工作。

8日凌晨,黄梅县出现强降雨,呈现来势猛、强度大、危害重的特点。据气象部门预报,13日前该县还将迎来新一轮强降雨。该县防指有关负责人介绍,长江干流水位前期已经较高,而境内龙感湖、太白湖水位也已达到14.3米,为近10年来最高水位,防汛抗灾任务繁重。 

为积极应对持续出现的强降雨,该县各个防汛分指挥部、乡镇、水管单位把防汛抗灾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实行24小时值守制度,加强防汛值守、巡查除险、应急抢险准备工作。各类水库有专人看守,对危及人民群众安全的水毁工程安排专人不间断地巡查。同时,加强防汛值班,保持信息通畅,确保防汛工作高效运转,扎实有效。 (许剑)

团风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

连日来,暴雨袭击团风,造成严重灾害。该县正奋力组织抗灾生产自救。

截至7月11日,团风县受灾人口达到11.52万人,倒塌居民住房182户419间,紧急转移安置1236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984.6公顷,损毁精养鱼池167公顷。冲垮河堤3950米、渠道890米、乡村公路8960米、田岸9600米。

为应对特大暴雨,团风县迅速启动四级应急响应。各级防汛责任人靠前指挥,深入一线巡堤除险,严防发生地质灾害,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从7月9日开始,城区罗家沟、金锣港泵站加紧抢排,防止内涝;牛车河水库开闸泄洪,确保安全度汛。 (熊阳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