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湖北理工学院小池滨江学院的200余名学生,到小池临港产业园参观学习。
于今年9月份正式开学的小池滨江学院,是湖北理工学院与黄梅县政府合作成立的股份制二级学院,填补了黄梅没有高等院校的空白。
据悉,小池滨江学院紧紧围绕黄梅乃至鄂东地区产业发展需求、农副产品销售、文化旅游等开设相关专业,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这是黄梅县开展县校合作的一个成功范例。
近年来,黄梅县以“政产研学企”合作为依托,以“一城一园五基地”为平台,走出了一条聚集人才、校企共赢、学子创业的县校合作新路,缔造了黄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新载体和新引擎。
打造“洼地”聚人才
“感谢黄梅县大学生实习实训的机会,让我有这样一个施展自己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12月3日,黄梅县社会救助局工作人员吴梅动情地说。
吴梅是武汉人,2013年从武汉理工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后,到黄梅参加实习实训活动,2014年参加黄梅县事业单位招考,被分配到黄梅县社会救助局工作,专为需要大病救助、临时救助的人群服务。
“人才聚,黄梅兴。黄梅努力打造人才聚集的‘洼地’,培育大学生创业的‘沃土’。”黄梅县委书记马艳舟介绍,像吴梅一样通过大学生实习实训而留在黄梅工作的大学生全县共有3000余名,其中硕士36人、博士3人。
近年来,黄梅县扎实开展大学生实习实训工作,围绕“分批次、到企业、创特色”的总体思路,坚持服务导向和目标导向,精确安排实习岗位,精准提供创业就业服务。实行实习实训导师制,一对一帮扶指导大学生开展实习实训活动。坚持市场导向,吸引了大批高校大学生前来实习实训,并从来黄梅实习实训的大学生中引进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充实到全县事业单位。去年该县共接收1500名大学生实习实训,其中选用400名大学生留在黄梅就业。
为充分开发大学生资源,积极吸纳高校大学生到黄梅县实习实训和创业就业,该县在宣传推介上,主打乡情牌、友情牌、亲情牌,争取各高校大学生成批量来黄梅实习实训和创业就业。
为切实使实习实训的大学生扎根下来,该县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训后勤保障基地,成立联谊会,定期开展活动,激发青年人才的热情。并严格执行大学生实习补贴等激励政策,及时兑现每人每月500元实习补助,今年已先后为来黄梅实习实训的大学生发放了75万元补助。
目前,黄梅共对接高校21个,大学生实习实训5000余人。建成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一个,入驻创业团队11个,设立了由21名县管专家组成的高层次人才智库,加快了黄梅县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
校企“联姻”谋发展
11月7日,黄梅县科普达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声隆隆,一派繁忙景象。该公司研发生产的新型特种电缆料,产销两旺。公司董事长柯斌说,这一切得益于公司坚持走校企联姻合作共赢之路。
该公司主营产品为光电线缆护套材料,为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市场占有率,2013年,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合作,共建“高分子新材料及改性加工技术中心”和“院士专家工作站”,新增试验检测设备30多台套,完善产学研合作体系,为企业研发新型光线缆材料提供技术支撑。
在院士专家团队指导下,公司技术中心先后自主研发出低烟无卤阻燃系列、ADSS光缆用抗电痕系列、尼龙特种护套料和光缆骨架料等新材料新产品,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
2015年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16年2月又被认定为“湖北省光线缆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使企业科技创新跨入了光电线缆材料行业的前列。
该公司还与武汉工程大学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双方在光电线缆新材料的研究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检测、人才培养以及项目申报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双方合作研究开发FRP光缆加强芯项目和防鼠料中防鼠剂含量测试及配方研究,为促进新材料改性领域的科学技术及产业发展进行实质性研究开发。
无独有偶。黄梅强立畜牧有限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通过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开展梅花星猪种质资源测定、梅花星新品系选育、地方猪典型日粮配方研究、猪群健康管理以及杂优猪肉品开发等系列研究,解决技术难题20多项,开展技术培训(技术讲座)10次,引进新技术6项,引进资源新品种4个,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在湖北、江西、河南、安徽等省推广良种猪5000多头,年创社会总产值1.72亿元、利润2600万元。
湖北威艾彼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聘请科技副总以来,解决了技术难题十多项,申请了改善肉鸡免疫能力的饲料制作方法的实用新型专利,并已授权;新开发的威猛、VIP和浓缩料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三大系列,70多个新品种,特别是威猛系列中的威猛3号,投入市场后,用户反映强烈,效益倍增,盛销不衰,新增科技创造价值2000余万元。
黄梅县长屈凯军介绍说,“产-学-研”模式让黄梅企业充分利用高校“新技术、新成果、新模式”,把理论知识转化成惠农富民产业,并创造经济社会效益,在壮大企业自身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高校科学研究与社会产业融合发展,让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造福于社会,一举多得。
培育“沃土”助创业
“县里的创业贴息贷款帮了我的大忙!”11月7日,提起黄梅县的创业优惠政策,黄梅县谦益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明攀高兴不已。
2001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李明攀,先后在多家知名IT公司担任手机芯片工程师,年薪一度达到30万元。2009年,在黄梅优惠的创业政策感召下,他毅然辞去工作,来到黄梅孔垄承包450亩农田,搞起了绿色生态种植。
为了做大做强,李明攀决定扩大种植规模,但资金不足。县里按照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及时向他提供10万元创业贴息贷款,解决了其燃眉之急。谦益农业从当初的450亩发展到今年的6个基地6000多亩。
近年来,黄梅县启动“互联网+县校合作办+高校科研院所+社团+企业+创业团队”的六轮驱动模式,积极营造优惠的政策环境、优良的人文环境和优质的服务环境,培育大学生创业“沃土”,全力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行动。
为扶持大学生创业,黄梅县出台《关于鼓励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若干意见》和《大学生创业基地管理办法》,从行政审批、创业补贴、金融支持、税费减免、基地奖补等方面,对大学生创业给予14条刚性优惠政策。县级财政每年安排600万元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实行创业贷款贴息和项目奖励,对推动行业科技创新的创业项目,给予最高20万元的一次性资金资助。该县每年拿出100套公共租赁房作为人才公寓,解决优秀年轻大学生住房问题;每年设立1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和50万元科技奖励专项资金,分别用于人才的引进、培养、表彰、奖励。
该县主动帮助大学生争取“田园小康”、“扬帆计划”等项目支持,聘请工业、农业、畜牧、水产等行业技术专家、有创业经验的成功人士,组建“青年创业导师团”,开展一对一结对服务,帮助大学生实现成功创业。
据统计,在该县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共有158人,他们返乡领办、创办种养基地和其他经济实体,涵盖工业、农业、文化旅游等领域,吸纳3000多人就业,实现年产值超3亿元。(王政 吴句兵 蔡任霞)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