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武穴全面实现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初步预计,201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8亿元,“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24亿元,年均增长1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85元,年均增长11.98%;农民人均纯收入12074元,年均增长15.17%。综合目标考核连年名列黄冈县市区第一名。
1月11日,在武穴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上,确定了“现代港城、创新强市、城乡一体、生态武穴”的发展定位,明确了黄冈率先、全省领先、全国创先的工作标准,掀开了武穴加快发展的崭新篇章。
武穴市委提出,要大力弘扬勇于担当的作风,大力倡导为勇于担当者而担当的精神,使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以加快武穴改革发展为己任,事不避难、勇于担当,积极投身到“现代港城、创新强市、城乡一体、生态武穴”建设事业中来。
“十三五”时期,武穴全市上下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以质为帅、量质兼取”工作方针,以各项工作黄冈率先、全省领先、全国创先为标准,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在黄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奋力当好新常态下的排头兵。
精彩2015:新常态新作为
据初步测算,预计2015年武穴全市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8亿元,增长9.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51亿元,增长2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4亿元,增长13%;全口径财政收入32.24亿元,增长16.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15亿元达到15.24亿元,增长1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85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74元,增长10.5%。
聚力“三大行动”
项目建设卓有成效。武穴长江大桥动工前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全年实施项目256个,其中3000万元以上和亿元以上项目分别有157个和81个。全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稳步推进,共录入“十三五”项目库项目635个。
招商引资主动出击。举行10批次招商引资集中签约,签约项目41个,协议引资212.21亿元,过亿元项目28个,过10亿元项目6个。
服务企业积极作为。全年召开19次“三大行动”督办会,协调处理问题160余个。召开政银企点对点对接会4次,帮助90多家企业落实贷款意向达20亿元。为规上工业企业解决各类政策性扶持资金2.51亿元。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新增融资担保额11亿元,增长17%;农业担保公司提供担保贷款4.3亿元,增长42.8%。
强化产业支撑
现代农业巩固提升。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86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8家,争取省“四个一批”竞争性扶持资金4000万元。襄大食品产业园建成试投产。投资1.23亿元,完成农村安全饮水、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小农水、引江灌区、山洪灾害防治等项目。农机化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8.5%。“接福牌”荣获全省第一批“湖北老字号”称号。新认证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绿色食品,3个无公害农产品。余川镇芦河村被确定为全国“一村一品”山药示范村。梅川镇同心村、龙坪镇花园村获得国家传统村落称号。
工业支撑作用增强。投入3.97亿元建设三大园区。开展“创新转型、提档升级”竞赛活动,5家企业成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红狮玛),湖北省著名商标3件(美天生物、广济药业、珍珠油脂),新注册商标207件。祥云集团成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预计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50亿元,增长11.8%;工业投资120亿元;工业用电量13.28亿千瓦时。
现代服务业稳步提质。成功承办2015“华中金港·祥云杯”湖北·武穴中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和第三届“中国油菜看湖北,春来武穴看花海”等系列活动,提升了武穴对外影响力。推进禅宗四祖文化体验园、通天河景区、大冶有色生态农业观光园、一尖禅修主题旅游区等项目建设。建成市级电子商务营运服务中心,完成50家村级电商服务站建设。金港汽车公园、重庆保元、宏大农商城等项目顺利推进。
推进城乡一体
市区建设加快。编制完成火车站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武石大道景观规划、仙姑山风景区总体规划、西城区城市设计等系列规划。东城区市民广场、核心区9条道路建成,武穴大道全线通车。老城区路面各种管线管网同步改造升级,刊江大道西段完工。西城区玉湖路北延、广济大道西延开工建设。12319热线平台全面开通,数字化城管信息平台通过全省县级市第一家综合验收。
镇村建设有亮点。梅川、花桥、田镇被授予全国城乡建设重点镇,梅川、龙坪、花桥被评为黄冈市“八个一工程”示范镇,刊江泉塘、梅川松阳开展文化小镇试点。建设通村公路106.8公里,308个村实现“村村通客车”。启动环仙人坝“一库两镇六村”美丽乡村连片示范点建设,重点打造张榜、蒋铺、松阳和泉塘社区。
生态建设全面加强。大力推进“绿满武穴”建设,全市森林覆盖率21.07%。四望镇成功创建黄冈市级生态镇。投入2.34亿元,官桥公园、月塘公园、滨江公园一期、广济公园增绿52万平方米。大气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国家二级标准,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达到90%以上。对16家湖库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专项整治。启动70个整村推进村庄整治工作。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治理全域覆盖、常态运转,黄冈市农村垃圾治理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武穴市召开。
释放改革红利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展开。出台《武穴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确定行政审批职能部门40家,行政审批事项232项,审批部门和审批事项分别减少28%和29%。编制并联审批、模拟审批和“一照一码”审批流程,审批环节更加简洁规范。
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进。全面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财税体制、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公立医院等重点改革。成为全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改革示范区。深化食品药品监督体制改革。成为省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县市。
市校合作成效显著。完成大学生实习实训1966人,占目标任务的187.23%;引进和招聘各类优秀人才865人,占任务的279%;50个大学生创业团队入驻市级孵化基地;新建成省级科研平台5个;全年通过省成果转化认定项目9个,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家、高新技术产品8个。
增进民生福祉
全力扶贫攻坚。围绕“精准扶贫,不落一人”要求,成立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和扶贫攻坚指挥部,全市335个村全部派驻扶贫工作队长,派驻工作队员6478人,驻村第一书记84人。对照“五个一批”“七大产业”,帮助14810户贫困户规划脱贫路径,落实脱贫计划,实行了一对一结对帮扶。
夯实民生保障。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06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138人,创业和就业培训3250人,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培训3250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302人,发放创业贷款1930万元。投入2948万元,对53所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改造。新建村级卫生室17家。完善97个社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
强化社会管理。341个村(社区)在黄冈率先通过专用光纤与市综合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了城乡网格一体化管理。建成保障性住房1325套。住房公积金缴存资金净量在全省县市中排位第三。维稳、信访、社会治安等工作进一步加强。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安全生产态势平稳。
奋进2016:新理念新局面
2016年武穴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上级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竞进提质、升级增效、以质为帅、量质兼取”的总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开展“四大行动”,实施“三个规划”,突出“双强双兴”,抓好“第一民生”,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绿色发展,更加注重对外开放,更加注重脱贫攻坚,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开局,为加快推进“现代港城、创新强市、城乡一体、生态武穴”建设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外贸出口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全面完成节能减排工作任务。
全市突出抓好开展“四大行动”,提升经济质效;加快结构调整,助推产业转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全面改革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协调发展;加强生态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共享发展七个方面工作。
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发展保障。强化各级党委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坚持“力度统一论”,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健全完善明责、履责、考责、问责机制。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新的起点,催人奋进;新的目标,令人鼓舞;新的征程,任重道远。武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抢抓机遇,真抓实干,确保“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奋力开创“现代港城、创新强市、城乡一体、生态武穴”建设新局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