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灾大干促大变——科学主动抗灾自救的罗田作为

2020年11月03日 10阅读 来源:黄冈日报 2016/7/25

雨情,历史罕见;灾情,前所未有。

自6月19日以来,罗田连续遭受五轮强降雨袭击,受灾严重,损失惨重。

大灾更大干,大干促大变。7月20日,记者走进罗田,沿途看到山岭葱郁,田野翠绿,道路打通,河堤修复,稻田复种

……

创伤在抚平,希望在升腾。面对肆虐的洪魔,罗田全县上下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巧干实干,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面打响防汛抗灾“一抗四保”攻坚战。

科学谋划干——沉着应对,科学预判,防范有力,得益于党组织的科学决策和主动作为

罗田境内水库、河流、塘堰众多,防汛抗灾任务历来繁重。

防汛抗灾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只有未雨绸缪,科学应对,才会临战不惊、临危不乱。

在今年抗击特大洪水战斗中,罗田县决策层及早谋划,科学预判,周密部署,防汛抗灾做到主动及时,步步为先。

早在4月11日,罗田县委、县政府就召开了全县防汛抗旱工作会议,提前打响了全县防汛抗旱的“发令枪”。县委书记汪柏坤态度明确:防汛抗灾重在防,要抛弃一切侥幸心理,提前做好准备,做到有备无患。

根据县委、县政府和县防指部署安排,全县各级党组织积极行动起来,带领干部群众加强水库巡查、加固堤防、清理河道、准备物资,严阵以待防大汛。

几次大暴雨前,罗田县直和乡镇干部就按要求全部下到村组。7月1日,暴雨致使县内五条大河水位暴涨,沿线干部24小时内将1.2万名村民迅速转移。三里畈镇六家坳村党支部书记肖宏启说:“如果不是按照县里提前防备和科学应对,及时组织群众转移,后果将不堪设想!”

罗田防汛抗灾工作的科学主动,不仅仅体现在预防方面,还体现在抗洪抢险救灾关键节点的主动作为。

在抗洪救灾紧张时刻,罗田抓住关键节点,及时转段,实现防汛、抢险、救灾、重建环环相扣,重点突出,工作主动。

6月21日,在匡河镇召开全县防汛抗灾战地现场会,下达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抢险救灾动员令;

7月8日,在胜利镇召开全县抗灾救灾复灾现场誓师大会,擂响生产自救、抗灾复灾的战鼓;

7月11日,在河铺镇召开全县农业恢复生产工作现场会,迅速掀起农业复产的高潮。

三次战地动员会,三次干部下村组,罗田县抗灾复灾预判精准,指挥有力,安排得当。 “多一份准备,早一步主动,多一份生命保障,少一份灾害损失。”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县防汛指挥部副指挥长陈世龙深有体会。

 党旗引领干——党旗高扬,党徽闪耀,党员干部和子弟兵的大无畏担当,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决战洪魔,抢险抗灾,党旗是航标,是引领,哪里是战场,哪里就有党旗高高飘扬。

一个月来,县“四大家”领导始终战斗在一线,决战在现场。在九资河镇王家山水库处险、三里畈镇山体滑坡现场,在平湖、胜利等受灾乡镇,县委书记汪柏坤身先士卒,以上率下,靠前指挥。县长詹红运迎风雨,顶烈日,到凤山镇查看灾情,到九资河镇指导救灾……

哪里有党员干部、有子弟兵,哪里就有力量、有希望,群众就有信心和安全。

7月1日晚7时,暴雨倾盆,到处一片泽国,胜利镇瓦学村干部看到洪水漫到村头,焦急万分,束手无策。

危急关头,县台办主任朱桂霞和同事冒着暴雨,步行6个小时赶到瓦学村,迅速同村干部将低洼地带的村民转移出去。21天来,朱桂霞一直战斗在防汛抗灾现场,不下火线。

16天坚守一线抗洪、以身殉职的大崎镇城建办副主任、统战干事何华生;用身体抵挡汹涌洪水的白庙河镇眠牛地村干部肖继忠、王兵、闫学刚、汪凤美;第一个跳进湍急洪流中筑沙袋的大河岸镇汪家咀村党支部书记张亚国;不顾个人安危冲向被困人员,救起7名群众的河铺镇林家湾村党支部书记金万春……

正是有了这样不顾安危,勇于担当,冲锋在前的无数党员干部和人民子弟兵,成为防汛抗灾的中流砥柱,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为党旗增辉,让党徽闪亮。

全民同心干——同心合力,众志成城,大灾面前不等不靠凝聚抗灾自救强大力量

在大灾面前,罗田人民没有被洪水吓退,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河铺镇石河垸村是重灾区,全村2000多亩中稻在洪水中浸泡2天2夜,大部分已死亡,急需改种。村民龚光华家30亩稻田也未能幸免。“到处在受灾,镇里已帮我们整了田,送来了种子,我们要尽快复产,不能给党和政府添麻烦!”龚光华对河铺镇党委书记张卫兵说。

这几天,石河垸村大畈到处是轰隆隆的耕田机和忙碌的人群,受灾群众都在抢抓晴天复耕复播,尽快让田畈恢复绿色。

三里畈镇党委书记陈建介绍,为支持水毁工程修复,镇里出水泥,村里出机械,小组和农户出劳力。镇里还对先动手复灾的村组和农户实行以奖代补,有效调动了群众救灾复灾积极性。

舍小家、顾大家,危难时刻见证了干部群众的无私大爱。

三里畈镇錾字石村仅有4名干部,村党支部书记熊进民等3名干部边打针边在一线战斗。熊进民说:“到处受这么大的灾,光指望政府不行,我们要自力更生,重建家园。”

该村6组被毁的拦河堰和河堤岸急需修复,但缺钱缺劳力,不少村民家里受了灾,有的还住在安置点。没钱怎么办?村民自发捐资1.62万元,有的甚至拿出多年的压箱钱、养老钱,支持组里修复水毁工程。人工哪里找?群众自发前来帮忙修桥补路,安置点的一些村民不顾自家受灾先来组里参加战斗。

在救灾复灾背后,是万千群众和社会爱心人士同心协力汇聚成的强大力量。

被称为“微信书记”的河铺镇党委书记张卫兵,号召建立镇干部、村党支部书记、在外务工人员微信群。在外人员通过微信群,及时了解家乡防汛抗灾情况,看到了党员干部真心为民,纷纷行动起来,积极向家乡捐资捐物。

胜利镇瓦学村残疾人雷华仑因为行动不便,不能参与防汛抗灾,就利用微信向受灾的家乡捐款200元。这是瓦学村收到的第一笔善款。

居然之家董事长汪林朋来了,卓尔集团董事长闫志来了,武钢集团公司来了……爱心的暖流涌动罗田。到目前,该县共募集救灾善款近3000万元。

社会联动干——各行各业奋发有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奏响抗灾自救的最强音

6月30日的特大暴雨导致罗田县34条10千伏线路停运,79127个用户停电。

7月1日,罗田供电公司组织25支300余人的共产党员防汛抗灾复电突击队,奔赴受灾最为严重的胜利、河铺、九资河等地。25支突击队,25面旗帜。立杆,放线,安灯,电来了,群众一片欢呼。这样的情景每天在罗田上演。

县委、县政府在全县抗灾救灾复灾现场誓师大会上要求,全县总动员,大干一个月,突出做好“四通(通路、通电、通水、通信)四恢复(恢复堤坝、桥梁、塘堰、倒房)”。

上下同心,部门协力,一支支队伍开赴一线,奏响防汛抗灾最强音,汇集复灾重建强大力量。

县交通部门采取“党员干部+职工+机械”和“白天+黑夜”作业模式,全力保障人员到位、应急抢险物资到位、机械到位。截至7月8日,已抢通中断的干线公路6条26处,全部干线公路基本恢复通车。

县自来水公司和通信部门快速反应,组织抢险突击队,奔赴各乡镇村组全力抢修,24小时连轴转,一个星期内恢复通信和自来水供应。

农业部门抽调百余名技术骨干,奔赴全县12个乡镇、到413个村的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复种,帮助农民防病除虫,全面打响虫口夺粮战。

财政部门组织11个救灾复灾突击队奔赴11个扶贫驻点村,帮助救灾复灾。同时整合2.4亿元资金支持救灾复灾。

行走在灾后的罗田大地,看得见的是有形变化,感受到的是无形嬗变——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抗灾理念得到升华。在这次防汛抗灾战斗中,罗田各级各地遵循自然规律,坚持科学发展理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党员干部意志得到锤炼,精神得到提振。抗洪抢险关键之时,冲在最前面、战斗在最危险地方,成为中流砥柱的是党员干部。经过大灾考验,党员干部的意志、精神、作风、能力得到检验和提升。

急难险重之时,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群众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历经风雨洗礼,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更为融洽,心更近了,贴得更紧。

团结一心,“一抗四保”,美丽家园正在罗田重新建起。(蔡志勇 何运林 商中胜 刘世民 张朝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