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去年两次公布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黄冈名列第二批103个试点城市当中。此前,“智慧黄冈”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即用3至5年时间,完成感知、通信网络和云平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智慧城市生态和产业系统。
智慧城市,作为一个全新的理念,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出的,至今世界上尚无范例,也无完整描述。市委书记刘雪荣对此有独到见解。他说,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转变城市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继水、电、气、路之后的第五大基础性工程。
肩负黄冈市域发展中心城建设重任的黄州区,勇当“智慧黄冈”建设的先行者。该区从区委区政府领导到普通百姓都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在建设智慧城市中进行了大胆探索。
新的流行谚语
坐在家里,打开电视,察看村里财务开支,学习一门种植养殖技术,了解全国各地的用工信息……这些对王福湾村村民来说,看起来很遥远的生活,却在去年10月11日变成了现实。
当天,湖北省首个农村信息化平台在黄州区陈策楼镇王福湾村开通。这个被称为“智慧黄州·农村信息化平台”,以数字电视机为载体,将高清机顶盒升级为家庭综合智能终端,实行“三网”融合,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交互式的综合信息服务。
去年9月,黄州区在陈策楼镇投入2260万元,将安卓系统与广电数字化传输技术结合,建设城乡一体便民服务信息平台。平台设有“黄州资讯、党员远教、阳光村务、政策宣传、便民服务、平安视频、科教天地、民意征询”等8个栏目。
“小小机顶盒,真是个百宝盒!我做电焊的老公再不愁找不到活儿了。”村民熊玉先乐不可支,“听说再过两三年,我们坐在家里能用‘市民卡’买粮买油买蔬菜,那不是成了神仙?!”
“让民生先‘智慧’起来,体现的是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黄州区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黄四清说,“当然,这需要智慧政务,智慧政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
黄四清所在的服务中心,管理着黄州区“12345”城乡一体政务服务信息平台。平台正前方墙中央5平方米LED显示屏,滚动显示黄州城区各街道及其社区、农村各乡镇及其村组的即时画面;平台中的15名话务员轮流值班,一天24小时接听市民非紧急类诉求,并予以解答或转办、督办,架起政府和市民高效沟通的桥梁。
“我是黄州益民街居民,我家的水管从3月份开始漏水,我已向市自来水公司反映了6次,快3个月了,没有人来解决……”
“我是陶店乡幸福村二组村民,我承包的鱼池,受到望城村一个李姓村民的养猪场排出的污水污染,从去年年底起就开始死鱼……”
“我是堵城镇叶路村村民,我承包的苗圃里,冬青树苗的枝条焉巴巴的,叶子发黄……”
类似这样的电话或信息,一天至少要接五六十个。黄四清介绍说,这个首开全市先河的县级城乡一体化政务服务信息系统,是区政府投资1800多万元,由市电信公司搭建的,分为三级架构,即1个区级一级平台,乡镇街道和区直机关单位共80个二级平台,村和社区共142个三级平台,并与全区城乡网格化管理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平安黄州系统、湖北省智慧农村网黄州子网深度融合,构建起集呼叫、监测、管理、服务、指挥为一体,形成覆盖全区的政府公共服务系统,政府行政管理逐渐从封闭向开放转变、从单边向互动转变、从传统向现代转变、从管理向服务转变。
按照“一号对外,集中受理,分类处置,限时办结,协调督办,反馈回访”的工作流程,12345专线对市民提出的问题,能解答的直接答复;不能直接解答的,通过电话转接、三方通话或网络转办等方式,转交相关的二、三级平台答复办理。平台自今年5月1日开始运行到11月9日,接到市民咨询、求助、建议、批评、投诉、举报等电话或信息12403件(次),已办结12396件(次),群众满意率达98.7%。“12345,有事找政府”,已成为黄州区新的流行谚语。
新的市民范儿
冬日的午后,在黄州区赤壁街道建新社区一个普通居民家里,年近七旬的胡慧珍正在给有中风后遗症的老伴李玉林测血压、血糖。与其它家用医疗设备不同,王慧珍老人家里的设备与有线电视机顶盒连接,监测数据通过网络实时传递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社区医生在第一时间反馈医嘱。
东湖街道虹桥社区失能老人潘育英有事没事爱摆弄“一键通”,她说:“社区帮我设好了程序,按1是拨给女儿,按2是拨给儿子,按3是拨给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我要是两三天没拨3,社区就有人上门来……”
区人民医院门诊部的预约电话一天到晚响个不停,电脑预约一时半会难以登录。预约者都是冲着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专家来的。投资3.5亿元建设的区人民医院新院区,今年8月26日启用,9月28日同济医院托管后,长期委派专家坐诊、会诊,对患者实行智能化预约诊断,市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高端、优质的医疗服务。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把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在城市生活中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真正做到人与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区委书记余友斌说。
围绕市民的“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区长骆志勇每年安排财政预算时,对其它预算紧了又紧,而对民生支出毫不吝啬,总是作出占当年财政总收入70%以上的预算安排。他说:“智慧城市的最高价值,是体现以人为本、智能运行的理念,实现人的幸福和文明。”
民生大于天,枝叶总关情。黄州区智慧城市建设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创新智慧型民生应用,在全市实现了“九个率先”,即率先实现水泥公路组组通,率先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行,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率先实现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保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低保和养老保险一体化统筹,率先实现低保、五保户数字化动态管理,率先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率先开通智慧农村网黄州子网手机客户端,率先开通电视农家书屋。
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智慧城市建设,催生出智慧社保。今年8月,投入1200万元的黄州区人社服务中心投入运行,实现数据、网络、应用软件、业务流程、服务体系和维护管理的“六统一”,以及就业、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和行政业务的全覆盖,形成性能高效、安全可靠、运行平稳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
正在同步实施的智慧教育、智慧警务、智慧城建、智慧环保、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重点项目,助力新型城市化的“智慧革命”,构建城市的智慧之基,促进政府管理更高效、经济发展更协调、公共服务更完善、市民生活更便捷,让市民有了新的范儿——智慧生活。
新的城市之美
陈策楼镇陈策楼村口,有2棵名贵的景观树罗汉松。“这一棵一万多块,刚栽上没几天,树就被偷了。”村委会主任涂金林说,多亏了安装在村口的监控视频,将小偷的一举一动拍了下来,警方顺利破案。
监控视频显示,4名犯罪嫌疑人开着一辆面包车,凌晨1时把两棵罗汉松搬到车上,驾车离开。发现树被盗,涂金林赶紧报警,并将视频监控提供给警方。根据车牌号和犯罪嫌疑人大致的体貌特征,警方进行视频追踪,在邻近团风县找到嫌疑人的落脚点,将他们抓获归案……
推行社会智慧管理,黄州区去年把全区103个村、39个城市社区分别划分为387个、428个网格,每个网格安装1个视频监控器,实现智慧安防。
今年3月16日,黄州区财政局借助湖南科创信息技术公司的技术,建起财政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平台。“这个平台可进行网上业务填报、审核、监察和考核考评,使财政各项业务工作变为数据‘一体化’、服务‘一站式’、监督‘一条龙’、考核‘一键式’。”该局局长周宏彬说。
按照“制度+科技”的思路,围绕人、财、物重点领域、领导岗位和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黄州区加大机制创新力度,实施智慧防腐。全区依托4个廉政预警平台,将“廉政风险点、群众关注点、用权行为点”等纳入电子监察范围,实行实时、动态、全程监控预警,形成权力配置法定化、运行程序化、监控全程化的廉政风险防控系统,保证权力行使安全、资金运用安全、项目建设安全和干部成长安全。
12月5日,是路口镇谢家小湾村财务公开的日子。村信息发布员胡帆从镇经管站抄来本村11月份财务收支情况,通过手机短信群发平台,发到全村216个户主的手机。村支书谢平安说:“6分钱的一条短信,就给群众一个明白,给村干部一个清白。这种‘智能化’督廉、‘技术化’防腐,成本低,效果好。”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否具有强大的集聚力和辐射力,还要看这座城市是否具有创新能力。黄州区110家规模以上企业实行智慧生产和经营,其中有26家企业同大专院校签订了单项科技计划产学研合作协议,51家企业涉足高新技术产业领域,13家企业建立了科技研发机构。今年1—11月,全区企业专利申报148项,登记省级科技成果4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总额6435.08万元,同比增长18%。
智慧兴企,智慧强政,智慧惠民,智慧防腐,智慧是一种大美。“智慧因子”正在激活黄冈市域中心建设和管理的每一个细胞,一种新的城市之美在市民的不知不觉中尽情展现……(蔡志勇 刘富中 胡辉 李红文 郭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