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团风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本地特色旅游资源,将旅游业放在“旅游兴县”的战略高度,作为扶贫、工业、城乡建设、旅游“四大竞赛”的重要内容,以开展“乡镇旅游竞赛”为抓手,广泛开展古色人文旅游、红色革命旅游、绿色生态旅游和金色乡村旅游“四大旅游板块”建设,用硬功夫着力提升旅游软实力,形成了团风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2017年,团风县全年接待游客105万人次,同比增长10%;实现旅游收入7.2亿元,同比增长20%。2018年上半年,接待游客63万人次,同比增长20%;实现旅游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25%。
该县着力创新旅游产业发展理念,大抓全域旅游,实施文旅结合,促进绿色发展。《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十条举措》提出,着力抓好旅游这个绿色产业,以打造“武汉城市圈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加快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打造精品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做好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及“旅游+”等文章,推动团风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旅游公路建设,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兑现旅游奖扶政策,全力支持旅游发展,以优质的环境和良好的氛围,吸引更多更强的投资主体。今年初,团风县设立不少于5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对在旅游竞赛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前三名乡镇分别予以30万、20万和10万元的奖励。
人文旅游有了新突破。团风是名人之乡,古战场之地,名寺名庙历史悠久,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非遗保护项目多,特别是名人文化独具特色。近年来,百丈岩古民居建筑群、方本仁庄园、李四光故居等都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进行了重新修缮。回龙山龙山禅寺和淋山河会龙禅寺面貌一新,寺内设施齐全,环境优雅,为旅游避暑之圣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丰富,国家和省市县级的非遗项目多达53个,湖北大鼓、马家潭龙舟赛以及贾庙丝弦锣鼓和武术等都得到传承发展。
红色旅游有了新成就。团风革命历史底蕴深厚,早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恽代英、陈潭秋、林育南等党的早期领导人就在团风回龙山八斗湾成立了“共存社”,去年,该旧址已重新修复;位于杜皮的黄冈革命烈士陵园是省级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列入改扩建计划,3A级景区已被验收。二十几项的在建、待建和跟踪项目已成为该县旅游发展新的引擎,卢贾旅游公路(卢柴坳到贾庙)路基已经成形,黄冈革命烈士陵园红色旅游公路(总路咀高速出口至新洲区)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在“厕所革命”之际,一批旅游厕所成功通过验收,一批正在兴建中。
生态旅游有了新亮点。团风山水资源丰富,长江、巴河、举水河依县而过;有离武汉市最近的“鄂东泰山”——大崎山;牛车河水利生态旅游区素有“鄂东千岛湖”之誉;罗霍洲是距省会最近最大的江心绿洲,已列入武汉新港团风港区综合开发规划;杨汊湖、龙王山、十里长河、神仙寨等如繁星点缀,与红色旅游交相辉映。“一字水”生态文化小镇旗下的营山光谷夏令营,于今年六月底顺利开园并成功举办了两批学生的培训活动;会龙山星空原野旅游度假区项目已完成固投1.3亿元,项目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全部完成,目前门楼正在动工建设中,整个区域实现了花卉和植被的覆盖;有邻知恩农庄续建项目、道观河风景旅游度假区项目、湖北志力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大别山长冲传奇庄园项目、九龙湾风景区项目等正在建设中。
乡村旅游有了新规模。团风依托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田园风光、特色农副产品、民俗人文资源和新农村建设带来的便利农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了一批集观光赏景、休闲娱乐、时令果蔬采摘、特色餐饮于一体的“农家乐”。截至目前,全县“农家乐”年接待游客达8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亿元,232家“农家乐”成功获批“灵秀湖北星级农家乐”。位于大崎山村的四星级“红灯笼”农家乐,是集餐饮住宿、休闲和特色农产品于一体的休闲和避暑胜地。近年发展正盛的田园童话世界(黄湖现代农业示范园),以“体验精致、感受文化、回归自然、享受健康、益智亲子”为创建目标,努力将现代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有机结合,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合作共建”的办法,致力于打造万亩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AAAA级生态农业观光园。该示范基地建设规模10392亩,总投资10.27亿元,重点建设生态种养共生区、园林园艺观光区、农业休闲采摘区、生态水稻种植区、农产品加工转化区、青草湖湿地养生区和移民风情小镇等七大功能区。去年以来,该示范园年客流量达50万人次之多。(刘汉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