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稳定器”。近几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坚持把“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作为工作主线,不断加大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城乡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社会保障”之花越开越艳,为黄冈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促进就业护民生 多管齐下保稳定
近年来,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认真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加大创业培训、创业基地建设和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力度,促进了创业带动就业。认真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工作,解决了大量未就业高校毕业生、4050人员等困难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规范培训资金使用,整合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劳动者素质。列为全省“十大劳务品牌”的麻城海员、黄州机电工、团风建筑鄂军、英山缝纫工、浠水窑炉工、团风钢构技工,成为我市农民工转移就业的响亮名片。
积极落实“五缓四减三补贴”援企稳岗政策,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各地先后举办了“春风行动”、“就业援助特别行动”、“公益性岗位招聘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一系列活动,有效促进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缓解了企业招工难的问题。
今年截至10月底,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承担的“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培训劳动力30万人次”的市政府年度为民办实事任务超额完成。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8148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1.1%;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0921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6.2%;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1938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4.4%。人社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共组织培训劳动力324747人次,完成全年目标的108.2%。城镇登记失业率4.02%,低于控制线0.48个百分点。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全市共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012.8万元,直接帮扶2970名劳动者创业,带动10395人实现就业。为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全市共新开发公益性岗位9741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8733人,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109.2%。
“安全网”越织越大 水平待遇“步步高”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逐步扩大,社会保障水平和待遇稳步提高,保障体系开始从单一层次向多层次发展,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层次社会保障需求。
全市被征地农民、“小三场”职工、民办教师、村主职干部、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及“家属工”、“五七工”参保工作,以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进一步扩大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正式实施;“金保工程”成功上线;社会保障卡开始发行;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大幅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及时到位;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
建立健全了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长效机制,明确了社会保险扩面征缴考评办法,社会保险费的核定、征收力度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进一步规范,保证了各项社会保险费按时足额发放。全面落实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市县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共为978人办理了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手续,全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共为186名流动人员办理了医疗保险转移接续手续。在市直37家商贸企业和菱湖宾馆、赤壁宾馆破产改制中,养老保险工作及时跟进,既维护了职工权益,又促进了改革顺利进行。
今年截至10月底,全市参加五项社会保险达到285.8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00.95%;共征收社会保险费19.2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10.37%。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0%,60岁以上居民养老金已基本发放到位。
人事改革有新突破 人才队伍逐步壮大近年来,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突破。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计划管理进一步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市直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基本完成,各县市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现突破;人事考试工作进一步实现科学、规范,在全省人社会议上作为先进典型进行了经验交流。努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绩效工资全面展开;加强企业工资宏观指导调控,全面落实最低工资标准,企业工资分配进一步规范。
公务员能力建设得到加强。积极加强公务员管理工作,市人社部门牵头在全市政府系统开展了深化执行力和能力建设、推进以责任为核心的法治政府建设活动,实施公务员能力席位标准,建立了“确责、履责、问责”的责任体系。全市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进展顺利。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公务员量化考核办法,得到了国家和省公务员局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系统进行了交流推广。认真落实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各项政策待遇,完成了军转安置工作任务,加强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稳定工作,企业军转干部总体上保持稳定。
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我市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编制发布了《黄冈市2009-2020年度专业技术人才发展规划》,完成了2010年度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的推荐工作,组织20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继续教育。认真做好“三支一扶”工作,按期完成了省定计划。继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认真组织职称评审。组织全市33家企事业单位赴武汉参加了省大型人才招聘会,引进高校毕业生200余名。为8199名民营企业和招商引资企业人才提供了人才评价服务,组织了9次共1760名应往届大学生参加的确认起点任职资格考试。全市10728人通过职业技能鉴定,新增高技能人才3937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2.5%,新增技师、高级技师共614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22.8%。黄冈高级技校被列入首批国家级中职示范学校建设项目,黄冈第二高级技校被列入省级中职示范学校评审范围和德育、校本培训试点学校,中等职业教育能力实现新提升。
依法维权惠民众 和谐关系促发展
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处工作,今年以来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397起,已处理361起,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结案率达90.9%。加大《劳动合同法》宣传落实力度,共鉴证各类劳动合同47557份,劳动合同制度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5%。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劳动保障监察年检覆盖率达到100%,网格化管理覆盖面达到82%。共受理劳动保障监察案件968件,累计结案942起。先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春暖行动”、农民工工资清欠、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整治非法用工、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等专项行动,有效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全市累计清欠支付农民工工资1454.25万元,共处理拖欠工资投诉473起,涉及294家用人单位、4854人次;共督促202家用人单位为1.83万名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842.31万元。积极营造和谐用工环境、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我市6家单位获得“湖北省2011年度最佳诚信单位”称号,22家单位获得“湖北省2011年度诚信用人单位”称号。(肖复苏 孟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