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
2019年,新组建的市市场监管局继往开来,奋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优服务、提质量、促发展、保安全、惠民生,推动机构改革和履职担责双促进、双提升,亮点纷呈——
荣获一个全国表彰。12月下旬,市市场监管局被人社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授予“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小野受邀进京领奖。
两类工作全省领先。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经验得到省局局长邹贤启批示,向全省推广;全市中小学校园完成“明厨亮灶”改造1677个,覆盖率95.82%,位居全省第一。
两项工作全省试点。省局批复黄冈为全省个体工商户“无人工审批”登记发照24小时在线政务服务试点城市、统一行政审批系统应用(食品类许可)试点城市。
……
2020年新春伊始,全市人民喜庆“两会”召开,市市场监管局先声夺人,迎来高光一刻:1月6日,湖北市场监管“智慧办”平台在我市启动,并成功发出全省第一份智能审批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由市市场监管局完成的这项开发应用试点工作,让其再次站上全省商事制度改革春风第一枝。
破除“玻璃门”“弹簧门”,打造全省最好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郭小野说。
去年10月14日,个体工商户“无人工审核”24小时在线服务登记设备在市政务中心窗口完成调试。“无人工审核”智能机免身份证复印件,免个人申请,免经营场所证明,个体工商户办照可缩减至3分钟。
办证大提速,源于我市去年实施的优化营商环境“十大专项行动”。其中“一站式”服务行动,要求精简合并申请材料、前置条件、办理环节,优化办事流程,共享证照数据和政务信息。
一年来,市市场监管局以全省市场监管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改革试点为抓手,全力打造网上大厅、实体大厅、自助大厅,政务服务水平有效提升,营商环境大幅改善,打破了阻碍市场主体发展的诸多“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市局完成政务办件量24450件,其中网办率95%。
敞开大门,清风自来。营商环境大幅改善,激发出全社会投资创业激情,释放出经济蕴藏的巨大潜力,成为我市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动能。
截至去年底,我市实有市场主体总量563958户、注册资本(金)总额5192.91亿元。市场主体总量位居全省市州第二,每千人市场主体数量为73户,位居全省市州第四。
提升监管效能和服务质量,打造全省最优的消费环境
去年年中,某单位退休干部詹某及老伴杨某,盲目听信保健课“老师”所讲,仅半年时间,爹爹网购“保健品”6.5万元;婆婆花了1.5万元买回一张“逍遥椅”,回家上网一查只需一千多元。老两口连忙拨打“12315”求助。最终,在市市场监管执法人员耐心调处下,老两口8万元货款被全额追回,涉事企业受到应有惩处。
一年来,市市场监管部门把维护消费者权益作为服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依托,不断提升监管效能和服务质量,全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截至去年10月,全市12315平台和消委系统受理投诉举报23685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960万元。
启动全市统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建设,抽查市场主体1.3万户。截至去年10月,清查全市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即将届满3年的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7594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2393户。1301户经营异常名录满三年的企业,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
开展2019网剑行动,查处各类网络交易违法案件52件。联手阿里巴巴、美团点评等网络平台开展特殊商品网上排查,监测网店2210家,发现违法线索136条。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理规章、政策性文件3700多份。加强价费督查,立案112件,案值3400万元。查处网络传销案件12件,案值9600万元。
去年11月14日,市市场监管局完成消费者投诉、食品药品监管、质量监督、价格违法举报,以及知识产权服务五条投诉举报热线整合,正式启用12315“一号对外”,真正做到惠民便民利民。
联合实施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守护消费”等七个专项行动,查处各类违法案件6293件,案值1.2亿元,移送司法机关5件。累计排查涉黑涉恶案件线索48条。
加大监管执法办案力度,打造全省最棒的市场环境
坚守食品安全底线——
成立新的“黄冈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市委书记刘雪荣、市长邱丽新多次调研督导。
试点销售者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监管,对全市1600多家食品小作坊实行许可监管全覆盖。
明察暗访食品经营主体28627户,排查问题线索2296个,查处食品违法案件845件,办理食品药品刑事案件24件,刑事拘留27人。收缴农村假冒伪劣食品4600公斤,查处假冒伪劣食品案件121件。
完成省转移地方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市级配套抽检4308批次,任务完成率全省第四;抽检食用农产品3782批次。目前,已查处食品违法案件1675件、标值321万元。
坚守药品安全底线——
突出生物/血液制品、特殊药品等高风险品种督查。集中打击中药饮片制假售假、药品存储条件不规范等行为。
全市查办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案件947件,抽检药品679批次。
坚守特种设备安全底线——
探索推行液化气瓶“一瓶一码”信息化管理,推进电梯安全责任保险。
开展“打非治违”行动,检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4214家,整改隐患1037处。
坚守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对钢铁、水泥、食品获证企业全覆盖督查,完成危险化学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等质量督查321批次。
做好“迎大庆、保军运”等重大活动安全保障。完成特种设备检验2112台,检验电梯323台、厂车25辆、锅炉29个、压力容器83个。开展食品安全检验检测412个品种、815批次,化解消除隐患35例。
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全省最佳的发展环境
服务中心工作挑大梁——
局党组将市场监管融入服务黄冈高质量发展大局去谋划,组建十大专班,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人员、一抓到底”,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重点工作。
打造政务服务三区建设,受到刘雪荣充分肯定;探索盘活干部、激活群众、用活方法模式,邱丽新要求“双创”指挥部推广;全市16次重大活动,该局出动516人(次),为20多万人(次)提供就餐安全保障。
深化质量提升出硬招——
实施3个省级质量提升示范项目,全市11个产业集群、864家企业开展质量提升活动。
组织质量标杆示范、全面质量整治、缺陷产品召回等专项行动,组织3家企业申报省第八届长江质量奖评选。
实施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三大工程”,全市入选省级项目3个。英山云雾茶、罗田板栗评为湖北省地理标志名片,蕲艾、黄梅挑花入选十佳项目代表。
开展打击知识产权违法和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百日行动,查处商标侵权案件42件、专利侵权案件54件、假冒伪劣案件761件。
截至去年10月,全市专利申请、授权总量分别为9460件和702件,同比分别增长15.61%和16.2%,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23件。全市新增注册商标6233件,同比增长34.19%,PCT国际专利申请6件,新增地理标志商标2件。全市有效注册商标达2.59万件,较上年底增长29.6%,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8件、中国驰名商标10件,地理标志商标20件。
包容监管,全市率先探索对企业首次轻微违法实行“首违不罚”,免予处罚36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