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初,红安招商引资企业达到43家,而去年同期,红安经济开发区园区里总共才有13家企业。
“落户企业明显增多了!”红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熊厚琼由衷感到自豪。“红安牢牢抓住‘双强双兴’发展重点,加快招商引资,这无疑为我们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打了一剂强心针。”
“双强双兴”战略给全市提供一种精神引领,为各县市区在已有资源及产业优势的基础上,解决一个怎么发展的思路问题,各个县市区的侧重点自然也不一样。
例如,蕲春大打李时珍医药文化产业牌,去年园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95.9亿元;麻城发挥杜鹃花资源优势,仅今年4月中旬开始举办的杜鹃花文化节期间共接待游客6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亿元;浠水县大力进行招商引资行动,目前鄂东滨江新区共引进落户项目70个,合同投资额达559亿元……
打造多彩经济“马赛克”
日本著名经济学家青木昌彦有一个观点:只有一种经济组织形式的城市,是难以创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些不入流的经济形式,却是多姿多彩的经济马赛克”。
“马赛克经济”存在于一个完整的经济生态中,如果与地方的产业走向相一致,可以产生难以想象的产业聚集力。
黄冈是个农业大市,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但是目前全市各园区却已经聚集起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纺织服装、机械化工、钢构、食品饮料、生物医药、农副产品加工等一批较为成熟的产业集群,同时还拥有机械设备、家具等一批具有集群趋势的产业,并逐渐呈现出从以加工制造为主向轻重并举的态势。由于大量产业集群的存在,对其标识就形成了各具特色、块状明显的“经济马赛克”。
其中,主要有以团风、红安为代表的在传统产业、优势企业带动下形成的钢构产业集群、融园家具产业集群等;以罗田、英山为代表的在自然资源的推动下形成的产业集群,英山县的茶产业、罗田县的金银花加工产业等,正是对当地自然资源深度开发利用的结果。
产业集群带来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位于团风县的湖北辉创重型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柯武却显得一点也不担心,公司的订单并没受到多大影响,因为聚集企业之多,一提到钢构外界首先想到的就是团风。
去年,以鸿路钢构、辉创重工、中南钢构等企业为代表钢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2.72亿元。钢构产业发展迅猛,支撑和带动整个团风县工业跨越发展。
对此,泰山石膏股份有限公司武穴项目负责人康志国也认为,产业集群还可以带动延伸相关产业链,促进经济循环发展。该公司与当地祥云集团合作,综合利用祥云集团的工业副产品磷石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共同实现双赢。
由于这些集群的存在,黄冈被授予“中国中部钢结构基地”、“中国窑炉之乡”等区域品牌,团风县淋山河镇、英山县、罗田县等富有资源特色的产业集聚区被授予“中国建筑之乡”、“中国茶叶之乡”、“药材之乡”、“板栗之乡”、“甜柿之乡”等称号。
“马赛克经济”的锻造之路
“虽然产业数量众多,但是真正‘拿得出手’的产业集群并不多,更多‘集聚’其实只是企业集群。”浠水县从事工业园区研究的某工会主席涂先生略显得有些悲观。有些地方园区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集群配套设施不全,企业聚而不强。因为一些企业还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做配套,这就分散了企业精力。
对此,红安县却有自己的独特法宝。该县通过引进川东服装、融园家具、振鑫物流、佰昌电子、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中红中小企业孵化园等八大产业集群以商招商,充分运用市场这只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减少配套设施带来的资金压力,还可以提高招商企业质量。
记者通过走访全市园区发现,目前我市产业集群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需要克服的不利因素,各园区产业集群发展受到资源条件制约,均不同程度存在土地指标满足不了发展需要、劳动力不足、人才吸引力不强等瓶颈。
此外,在扩大规模的驱动下,一些产业集群面临起点低、技术含量低的窘境,难以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全市各县市区均有服装纺织产业,有一些甚至是当地支柱产业,但是英山县湖北德隆纺织公司副总经理邱元洪认为,有些地方服装纺织产业产品比较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这样的集群聚而不优,依旧难以抵御市场风险。对此,该公司又花大价钱购进新技术,更新工艺,生产斜纹、断纹、乱纹等高端纺织面料,提升产品档次。
如何让各县市区的产业集群又聚又强又优?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产业集群的发展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罗田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夏建筑认为,虽然产业在聚集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市场自发行为,但作为资源配置组织者的政府却可以起到“催生”作用,引导产业发展、营造产业环境、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正如蕲春县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华红所说,对于企业而言,他们不需要权力,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服务和效率。或许地方政府在大力推进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打造一个好的发展软环境才是推动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之一。(汪秀玲)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