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以来,全市农信社不断创新贷款方式,全力满足各类客户的贷款需求,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创新“公司+基地+农户”贷款方式。湖北大别山茶业有限公司是英山县一家茶叶培育、加工企业,在英山县建立了三个种植基地。年初,英山县信用联社根据三个基地的茶农贷款需求情况,在公司与茶农签订茶叶收购合同前提下,由公司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先后发放582万元茶农贷款。今年秋季茶叶封园培育后,英山联社根据公司的收购季节资金需求,及时投放贷款120万元,帮助公司回购基地茶农采摘的茶叶,分块帮助茶农偿还了到期贷款389万元。同时带动了周边1283个农户从事茶叶种植,促成该公司效益比上年提高150万元。
创新“农村专业合作社+成员”贷款方式。红安县是我省花生重要产区,但长期以来该县从事花生收购、加工、储运农户经营周转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当地花生及时流通变现。为切实解决花生收购大户贷款难问题,红安县信用联社今年在该县七里坪镇试办农村专业组织成员联保贷款,向花生协会5个联保小组32户会员授信340万元,累计发放该项贷款260万元,有效缓解了收购大户贷款资金需求量大、有效担保难、融资成本高、大额贷款风险控制难等问题。七里坪镇花生协会成员王延安是这一联保贷款方式的最大受益者。2008年由于受资金不足的困扰,导致错过了收购时机。今年他以“农业专业合作社+成员”联保贷款方式贷款30万元,收购规模大幅提升,实现销售收入264万元,利润较去年同期增加25万元。
创新协会联保贷款方式。罗田县12.6万农户中有11万农户种植板栗,随着板栗产业的发展,发展板栗加工企业成为热门。罗田县信用联社及时推出协会联保贷款,引导板栗经营从个体经营向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发展。该联社根据协会成员的资金需求,对他们采取联保方式共授信1000万元,变过去向单家独户发放抵押贷款为现在由协会成员相互联保贷款,简化了贷款手续,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规模效益和抗风险能力。罗田县利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今年先后贷款200万元,引进高科技保鲜速冻设备生产线一条,大大提升了板栗深加工层次。
创新收费权质押贷款方式。黄冈国力公路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投资、经营黄州至上巴河公路及沿线附属设施的公司。近年来,因交通流量的日益增加,特别是重型车辆增多,加之超载、超限车辆行驶的影响,导致黄上公路路面损伤严重,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和道路的畅通,制约了国道整体功能的发挥。为从根本上解决黄上公路路况,该公司决定对黄上路段进行路面刷黑改造。黄州区信用联社今年大胆创新,以该公司车辆通行收费权作质押发放贷款3600万元。目前该公司前两期改建工程已全部完工,良好的路况带来车流大幅增加。至10月末通行费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加了36.42%,公司经营效益得到了极大提高。
创新林权抵押贷款方式。今年,全市农信社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打破了长期以来贷款抵押以房地产为主的单一格局,使“沉睡”的森林资源变成了可以抵押变现的资产。黄梅县新开镇白沙洲村一组村民郑某,2002年承包滩地1900亩,承包期限10年,一次性上交租金25.5万元,种植意杨10万棵。今年因缺少林木后期管理资金,四处筹借无望后找到黄梅联社新开信用社。该社以其林权作抵押发放贷款35万元,解决了郑某燃眉之急。截至10月末,黄梅联社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8笔,金额1160万元。
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方式。全市农信社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发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黄梅县停前镇农户何某于2008年1月26日成功竞买黄梅县古角水库水面经营权,养殖面积6525亩,承包期限30年,一次支付标的物价款638万元,取得了渔政管理部门颁发的《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今年已投放各种鱼苗19.5万公斤,由于需要购买鱼苗饲料等缺少流动资金,停前信用社于今年8月向何某发放水面经营权抵押贷款300万元,期限3年。贷款审批后,由黄梅县渔政局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该贷户在信用社的支持下,预计一年内出售各种成鱼100万公斤,总收入600万元,纯收入140万元。
创新基金担保贷款方式。团风县信用联社与该县劳动保障部门合作,积极推出以下岗失业基金担保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贷款,即按照劳动部门预存基金的3至5倍放大,对辖内身体健康、诚实信用、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下岗失业人员发放3至5万元小额贷款。自开办以来,团风农信社已累计发放下岗再就业贷款608万元。
全市农信社通过积极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农信社自身业务的健康发展。截至11月末,全市农信社各项存款达到141.9亿元,比年初净增29.23亿元,增幅25.94%;各项贷款余额73.35亿元,比年初净增15.16亿元,增幅26.05%;经营效益稳步提升,实现利润17524万元,同比增加8676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方亚斌 杨晓谋 密向东 占仲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