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进入“速冻状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急剧下降,一、二、三产业均负增长。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和冲击,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市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全面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显著收窄,相对一季度断崖式下降的势头得到遏制,经济社会发展呈稳定恢复态势。
我市今年中期经济“疫”考成绩单怎么样,年中成绩如何看,怎么干?
843.63亿元:经济发展呈“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势
近日,市统计局发布了一组数据:上半年全市GDP总量为843.6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0.5%,居全省第11位。与一季度相比,GDP增速回升16.8个百分点。
从暂停到重振,全市上下奋发作为,交出了一份浸满汗水的“期中卷”:经济稳步回暖的基础在聚集,恢复增长的动力在增强,持续向好的局面在形成。
主要经济指标降幅逐步收窄。1-6月地区生产总值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6.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7.5个百分点,全口径工业用电量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2.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额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9.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比一季度收窄8.6个百分点。
上半年,农林牧渔业产值当季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实现3.7%的增长,比一季度回升34.5个百分点。
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下降10.8、29.1和15.3个百分点,降幅比一季度分别收窄14.5个、22.2个和14.0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6月首次实现正增长。6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1%,较上月和3月份分别提高4.0和51.0个百分点。其中支柱型产业回暖态势趋好,1-6月,非金属矿物制品、农副食品加工、医药制造、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金属制品等六大主导产业产值降幅均大幅收窄。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我市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过半,达到50.7%,占比已超过一、二产业之和,居全省第5位,增速高出全省平均1.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服务业对GDP拉动作用越来越强,而去年服务业占GDP比重为44.9%。
从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投资、商贸等主要指标来看,6月份全市11个县(市、区)环比增速均实现增长,其中黄州、红安、浠水、黄梅、麻城6月工业增速实现正增长;从GDP总量来看,黄州、麻城和武穴占到全市的41%左右,对全市经济恢复的拉动作用增强。黄州区延续一季度以来持续恢复的态势,GDP增速和回升幅度均居全市第2位。
“从全年经济时序进度来看,下半年GDP占到全年的60%左右,上半年虽然损失较大,但这个损失后面只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还是有机会追赶回来。从全市经济结构来看,第一产业二季度当季已转正,三季度开始累计可能实现正增长,第二产业中工业6月已由负转正,下半年形势会进一步好转。”市统计局局长胡朝晖分析表示。
复工率99.4%:6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由负转正
一季度,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骤降50.5%!
一段时间以来,生产停滞,市场关闭,交通停运,社交停摆,疫情对经济社会影响的深度、广度、力度空前。
2月8日,我市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网上问卷调查,全面摸底疫情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以及相关建议。3月10日,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工作举措,加快推进市区企业和重点项目复工复产步伐。成立高规格进企业、进项目、进农村、进社区“四进”工作专班,市委书记刘雪荣、市长邱丽新挂帅,强力推进“四进”攻坚行动。708个工作专班、1419名党员干部服务783个重点项目,976个工作组、2157名党员干部进驻各类重点企业,解决问题5012个。
抓实项目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市级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资金增加至2500万元,市区技改资金由“事后奖补”改革为“先期预拨、年终结算”。1—6月份,全市技改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
抓实稳规进规。市政府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对每家进规企业奖励8万元,对87家进规企业兑现奖励资金696万元。
抓实要素保障。利用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组织银企对接会、用工对接会、人才对接会。1—6月份,全市贷款增量225亿元,同比增长16.5%,位居全省第一。
全面恢复重启的黄冈,规上工业增加值划出上扬曲线。
上半年,我市全口径工业用电量30.72亿千瓦时,降幅比6月末收窄6.74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省3.1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
全口径工业增值税11.27亿元,降幅比6月末扩大8.2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省7.4个百分点;
截至7月2日,全市四上企业复工率达到99.4%,复岗率达到98.9%,其中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业复工复岗率均达到100%,项目建设推进有序提速。
1-6月,全市施工项目908个,比上月末增加6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45个,比6月份增加29个。全市新开工项目70个,比6月份增加40个,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44个。全市3到6月份集中开工重大项目183个,总投资达545.8亿元。6月当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由负转正,同比增长3.1%。
“随着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全市经济发展的基本盘稳固,政府调控机制持续有效,各项政策落地生根。虽然经济运行短期内带来的影响还将持续,但全市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发生改变,经济发展受到的影响总体可控。”市统计局副局长熊先化说。
260.9亿元:“六稳”“六保”民生底线不断稳固
面对疫情和汛情的双重考验,千方百计稳就业是答好民生考卷的重要一环。
3月20日下午,我市首趟农民工返岗专列从麻城出发,经停黄州、浠水两个火车站,搭载3地共1410位外出务工人员直抵深圳西。
针对疫情期间75万农民工滞留在黄严峻形势,我市采取点对点方式组织包车8000多台次、务工专列19列,累计向外输送务工人员73.4万人。
“四个一批”帮扶重点群体就业。通过省内安置一批、省外输出一批、本地吸纳一批、托底安置一批方式,帮助143491名贫困户、脱贫不稳定或处于边缘状态等重点群体实现首次就业或二次就业。
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在全省率先开启“云招聘”服务,依托“黄冈云人才市场”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实行全天候招聘服务不打烊。全市共举办送岗位下乡活动100场次,1658家本地企业进场招聘,提供岗位12.06万个。
落实帮扶政策。采取“减、缓、返、退、补”举措,推进“一难一策”、“一企一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积极筹措、合理调度资金,突出“六保”“六稳”,我市加大对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项目的投入力度。
金融机构主动发力突出援岗稳企。截至6月11日,全市银行业机构累计为1147户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重点企业发放贷款66.98亿元,为3562户企业、169.19亿元贷款办理延期还本付息手续,1-6月贷款增幅高于存款增幅7.8个百分点。
1-6月,在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同比下降2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30.4%的情况下,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额260.9亿元,仅下降5.0%,其中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和灾害防治支出同比分别增长21.9、52.9和28.95个百分点。
同时,政府出台一系列补贴消费政策,维持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在合理稳定区间,1-6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4.4,连续4个月保持下降趋势,八大类指数“4升3降1平”: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14.6%、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上涨4.3%、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3.2%、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0.8%;居住类价格持平;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3.9%、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1.1%、衣着类价格下降0.9%。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项宏观政策陆续出台,疫后复工复产复市加快推进,部分经济指标降幅收窄,全市经济正加速恢复。
“但是新入库企业增长乏力,重大项目支撑不足,传统行业动能转换较慢,企业受疫、汛双重影响的压力短期内难以改变等问题不容忽视。下一步,还要抓好经济调研分析,对症下药抓实惠企政策落实,靶向治疗抓紧企业进规入库,标本兼治抓牢生产要素保障, 长效治理抓严经济监管考核,雨露均沾抓细民生保障工程。”市发改委主任屈凯军说。(汪秀玲 王小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