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麻城经济开发区推进发展转型

2020年11月04日 10阅读 来源:黄冈日报 2010/6/24

在沪汉蓉快速铁路、沪蓉高速公路与京九铁路、大广高速公路交汇处,有一片魅力四射的发展热土,这就是麻城经济开发区。 

2009年初,省发改委评价麻城经济开发区为“全省最具生机和活力的开发区之首”。园区已经形成了冶金机械、汽车配件、轻工食品、纺织服装、医药化工五大制造工业产业集群。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9.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0.4亿元,实现税收1.9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67%、73.4%和36%,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创新高。 

借势发力,与不断提速的四条国家骨干交通大动脉同步前行。麻城经济开发区开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从招商引资到“挑”商“选”资:发展定位的高起点

开发区的发展离不开项目作支撑,项目的来源是招商引资。招什么样的商、怎样招商,成为麻城市委、市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不断探索的新课题。 

在开发区设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招商引资特别难, “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现象较为普遍。而且客商要哪个地块就给哪个地块,完全成了“老板定规划”。近年来,随着沪汉蓉快速铁路、大广高速公路等国家重点工程的陆续完工,麻城经济开发区的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凸现。京九、沪汉蓉两条铁路和大广、沪蓉两条高速公路在开发区呈“井”字型交汇,区内有京九铁路麻城站、沪汉蓉快速铁路麻城北站两个二级火车站,良好的交通条件使麻城经济开发区呈现出发展的“井喷”之势。麻城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迅速调整了开发区的招商引资思路,提出了建设“低碳园区”的工作目标。 

建设“低碳”园区的切入点是招商引资,其直接影响是带来了招商引资理念的变化,变招商引资为“挑商选资”。首先是制订了开发区工业园产业发展规划。工业园重点发展汽车配件、冶金机械、电力能源、轻工食品产业集群,招引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的项目落户开发区。其次是提高了项目入园门槛。市政府把开发区入园项目的门槛设定为投资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投资强度符合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对投资总额、投资强度等不符合设定条件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得进入开发区工业园。      

再次是建立了项目入园评审制度。市政府成立了项目评审委员会,对拟入开发区工业园的工业项目,在正式签约前都要召开项目评审会,从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进行评审,符合开发区发展要求的项目才能入园。

变“引凤筑巢”为“筑巢引凤”:开发建设的大手笔

开发区发展最重要的前提是项目载体建设,项目载体的承载功能越强,发展的潜力就越大。土地和基础设施作为项目载体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历来是开发区最关注、最重视的两大元素。 

以前麻城经济开发区的作法可以概括为“引凤筑巢”。先开展招商引资,等客商的土地款到位后再去征地平整和完善基础设施。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造成招商引资更加困难。还导致了项目建设工期长,无形中延长了从项目签约到项目建成投产的时间。 

从2009年开始,麻城市委、市政府根据形势变化的需要迅速调整工作思路,变“引凤筑巢”为“筑巢引凤”,先征地平整和完善基础设施,搭建好项目落户的平台,再开展招商引资。2009年度,开发区管委会在园区金广大道沿线征用工业用地1149亩,并全部进行了平整,把麻城火车南站出口处的大片丘陵变成了一马平川,还相继完善了道路沿线的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地一平,路一通,商机立马就来了,有投资意向的客商到金广大道沿线一走,忍不住连连点头,招商引资的成功率随之上升。仅2009年签约落户金广大道沿线的工业项目就达9个,其中不乏湖北滨海天联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湖北顺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湖北昊昱摩擦材料有限公司、湖北金红苏管业有限公司、黄冈电力实业公司这样的总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 

今年,麻城市委、市政府继续把开发区项目落户平台建设放在首位,确定了“1234”工作目标,即完成开发区总体规划、收储平整2000亩土地、延伸建设3条道路、改造完善4条大道,园区土地征收平整和基础设施建设货币工程量将超过3亿元。目前,已经完成了区内金广大道西段、金龙大道、兴业路、兴达路、兴隆路、兴发路的绿化工程建设,园区新增绿地面积23万余平方米;已经完成了区内金龙大道、兴达路、兴发路、兴隆路的排水工程建设,铺设使用寿命为50年的玻璃钢夹砂排水管道17000余米。金龙大道、金广大道的拓宽硬化和兴发路延伸硬化、金广大道的亮化工程正在加紧进行,预计7月上旬全部工程可以竣工。随着整个园区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巢”越建越好,“凤”越来越多,已成为开发区日新月异的发展新趋势。

破“条条框框”定“原则杠杠”:服务效率的新提升

开发区发展的优势和活力在于体制和机制创新。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麻城经济开发区自设立以来,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够顺畅,制约和影响开发区健康、持续发展的条条框框很多,主要体现在:业务部门依据自己的部门规章,集权不放权,理应下放给设在开发区的各分支机构的权限没有下放;一些行政程序过于复杂,办事走完全部程序耗时长;一些职能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的针对企业的收费、检查过多等。这些条条框框和依据这些条条框框开展的行政行为,直接导致了办事效率不高、发展环境不优,影响了发展速度。 

2008年以来,麻城市委、市政府逐步调整了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不限定条条框框,只设定杠杠,提出在开发区建设上,胆子要更大一点,步子要更快一点。在具体举措上,一是充分授权,市直单位行使的对开发区的管理权限完全授权给设在开发区的各分支机构行使;二是简化程序,各类行政程序非法律法规设定为必须的一律取消;三是明确主体,麻城市人民政府是开发区开发建设的主体,开发区管委会代表市政府行使开发区的开发建设职权,事权和财权实现了高度统一,城投公司行使为开发区开发建设融资的职能,不再作为开发区开发建设的主体;四是打包收费,各有关单位对园区企业的服务性收费实行打包结算,由企业一次性向行政服务中心交纳,由行政服务中心再向有关单位分配;五是规范检查,非法律法规设定的检查一律取消,必须开展的检查需报经开发区管委会同意、并事先通知企业后方可进行。 

由于打破了开发区管理体制上条条框框的约束,只设定原则性的杠杠,开发区的手脚明显放开,行政效率大幅度提高,项目用地报批发证、测量放线、规划审批等在区内就能完成,彻底杜绝了乱收费,规范了检查行为。特别是事权和财权统一,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工作决策一旦作出就可以迅速推进,开发区的开发建设速度明显提升。如今年麻城市委、市政府作出开展园区绿化和配套道路排水的决定后,管委会为抢抓春季绿化施工的黄金季节和赶在雨季之前完成排水工程,实行工程招标和邀标相结合,很快就确定了施工队伍,实际施工时间比正常预计时间缩短了一半。 

“服务创造优势。”2009年,麻城市委书记李开寿的一句话让开发区领导班子成员豁然开朗。麻城经济开发区暂时没有一流的基础设施,没有一流的产业基础,但是可以创造一流的服务。同年开发区管委会出台了和完善了“六个一”服务工作职责、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一整套服务园区企业的工作机制,并提出“人人都是企业保姆”的口号。从此,机关干部的作风变了,衙门习气没了,人人都乐于为企业服务。 

今年3月20日,天津滨海天联集团在麻城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的湖北滨海天联复合材料公司举行投产仪式,与此同时迎来了集团公司成立十五周年庆典。集团公司决定将两个活动合并举行,各界嘉宾达500多人,组织和接待任务重。管委会干部全力以赴,承担了整个会务工作,把庆典活动办成了一次成功的盛会,受到了集团公司领导的高度评价。集团公司董事局被管委会的服务精神感动,决定加大项目投资,并在麻城建设集团公司培训基地。(吴国茂 刘彦友 张 敏  麻宣)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