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首届苏商500强峰会暨2010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颁奖典礼现场,黄州区区长余友斌欣然举起“苏商投资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市”奖牌。
此次评选,以浙商投资、经济基础、政府效率、经营成本、金融环境、货运成本、交通条件等7大指标进行综合排名。经过60位政、产、学、媒四界人士严格评审、网络投票和专家团调研审核论证,黄州区从全国23家副省级城市及省会城市、83家地级城市、258家县级城市中脱颖而出,荣获“最具投资价值城市”殊荣。
黄州城市名片上,自此又多了一个彰显综合实力和美誉度的头衔。
面对荣誉,区委书记詹旺民和区长余友斌喜悦之余,更多的是对近年来黄州发展路径的思考:
从过去“种庄稼”到如今“种园区”,该区工业化进程提速,区域经济从总体上达到工业化中期水平;从招企业到招产业,船舶制造、医药化工、循环经济等产业集群抱团入园,“一带六区”格局已具雏形;从重管理到重服务,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投资者、务工者纷至沓来、安居乐业。这一切,源自于一个“变”字。
变观念:眼界决定境界
黄州,距武汉市68公里。新世纪初,湖北实施“武汉城市圈”发展战略。两届区委、区政府都在思考、在探索,黄州的发展该走向何处?
到市内先进县市学习,去全省全国发达地区考察,触动了黄州人的神经:黄州之弱,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够;推动发展,非大办工业、办大工业不可。黄州人过去熟悉种“庄稼”,现在要学会“种工厂”、“种园区”,大力发展工业。
黄州区工业存量低,要突破性发展,一靠引外资,抓招商引资;二靠启民资,抓全民创业。
招商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观念碰撞的过程。以“商本位”思想代替部分干部的“官本位”思想,改变了该区重农轻工、重教轻商的传统观念。
思想解放一小步,发展就前进一大步。
如今,众多规模企业在黄州奇迹般崛起。2009年,该区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006年的227.4%,其中工业增加值为222.8%,规模以上工业户数为239.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为366.1%,财政收入为21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206.9%,主要经济指标三年翻了一番。
变思路:定位决定地位
共建共享共发展,形成多级政策资源、人力资源、科技资源与区位优势的最佳优化组合,是黄州人转变思维方式带来的认识上的新飞跃。
结合新一轮思想大解放,黄州区委、区政府引导全区干部统一了认识:市、区之间合中有分,分中有合,分进合击,实现各种优势和资源共享。
区里搞发展依靠市里支持,结合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每件事情办好;市里搞发展区里主动配合、跟进,全力做好协调服务。东西湖工业园、火车站化工产业园、南湖工业园是市区一体共建共享的实际范例。
市区共建共享,人们看到的最大效应是区位优势和人文资源得到了充分发挥,城市名片越擦越亮。
随着黄冈长江公铁两用大桥的开工兴起,黄州28分钟到武汉;以遗爱湖综合治理建设为亮点的城市建设,提高了黄州的城市品位;三泰、雅比为龙头的24户纺织服装企业,伊利、汇源等14户食品饮料企业落户黄州,形成了产业集群,提升了黄州的品牌吸引力;“武汉城市圈承接产业转移试验示范园区项目”的启动,为黄州增添了新的经济发展支点。
不仅市区要同城一体、共同发展,在共建的理念上,黄州进一步拓展升华,推进区乡共建共享、乡镇共建共享,发展城区与外地其他县市共建共享。
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指导,该区着力探索城乡规划、集镇建设、经济发展等一体化模式。在全市率先推进农村居民房屋拆迁集中公寓式还建小区4个;基本实现全区安全饮水、通村公路、农村用电、广播电视、农家书屋、农村低保、就业培训、村级阵地、村级卫生室、电信宽带等10个方面的村村通、全覆盖。2009年,该区城市化率达到60.4%,高于全国13.4个百分点,居全省纳入考核的县市区前列。
变方式:思路决定出路
面对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黄州提出了招商方式的转型要求:变政府“磨破嘴皮”拉企业为企业“顺理成章”布局落户,在招商引资中实现区域资产、资源、资金的有效配置。
修编全区土地利用大纲:按武汉城市圈“五个一体化”及黄冈市区建设规划,对生产力空间进行优化布局,今后各类项目建设按图索骥、分类入园。
编制专业规划:委托专业设计机构分别编制了黄冈化工产业园、禹王高新区等园区控制性详规、专业环评、市政设施建设规划等,编制了全区旅游产业发展、沿江岸线利用、白潭湖开发、新农村建设等规划。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争取四批扩大内需项目30个,落实项目资金2.23亿元,占地近60平方公里的“一带六区”7个发展平台建设加快推进。
研究产业定位:编制产业规划,初步形成以医药化工、纺织服装、船舶制造、高新材料、农产品加工、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为重点的产业格局。
为解决资金紧张难题,该区着力探索BT(建设-移交)、BOT(建设-经营-移交)的合作方式,大力引进大公司、大财团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10月,该区与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签订了投资12亿元建设禹王高新区基础设施框架协议,首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通过科学谋划、精心实施,黄州区培植了适合企业扎根成长的优质土壤,区域经济发展、产业集群态势进入有序发展轨道。
黄冈化工园以其专业化工企业污水处理厂、专用工业水厂、热气联供站等配套设施,吸引了武汉青江、欧迈、华邦等20家化工企业与园区签订了落户协议。楚江焦化10家企业已进场施工,承接武汉化工产业转移之势日渐显现。
变作风:态度决定高度
黄州区从区委常委抓起、从党政领导抓起、从党员干部抓起,以打造政策“磁场”、营造亲商环境、塑造服务形象为重点,转变作风,大力招商。
为发动大员招商,该区制订了党政领导带头招商引商工作方案,区“四大家”领导带队10大产业招商专班。事实证明,大员上阵,广泛利用人脉关系,使该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广大干部真心真情安商护商。2009年7月,该区从区直和乡镇机关抽调415名机关干部,分别组成服务园区建设、服务产业招商、服务重点项目、服务企业发展“四服务”工作专班。直接服务对象是“一带六区”经济建设的主阵地、100多家规模企业及十大产业招商工作。
“墙内的事老板负责,墙外的事专班负责”。“四服务”的人性化、全程性、无条件服务模式,赢得了客商广泛赞誉。三年来,黄州区共招商引进项目314个,协议投资197亿元,已完成项目投资28亿元。今年头3个月,引进项目8个,投资额11亿多元,单个项目的平均投资规模为1.4亿元,是去年单个项目平均投资额的3倍多。(傅艳雯 吕有明 汤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