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 (下简称“大别山试验区”)是“十二五”期间黄冈经济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工程,是事关全市730万人民福祉的民心工程。大别山试验区建设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国税部门的高度关注,各级国税部门努力找准自身定位,多角度、全方位支持产业承接转移,全面融入黄冈发展的进程之中。
3月22日,就在大别山试验区获得省政府批复后不久,湖北省国税局刘勇局长亲临黄冈,对国税部门支持大别山建设进行深入调研,即提出了“加强政策研究,找准税收政策与地方经济的结合点,在加快大别山试验区和黄冈市经济发展等方面提供政策服务”的要求。
早在3月中旬,市国税局长喻耀华与领导班子成员先后深入红安、团风、蕲春等地,就发挥税收职能、促进大别山试验区建设开展调研。他明确要求,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企业发展,必须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政策不明确的要加强调研、积极争取政策,以支持纳税人发展,更好地培植税源。
4月初,市国税局组织三个调研专班,深入各县市,围绕“国税部门支持大别山试验区建设的税收政策、税收管理与服务创新、经济税源”等三方面内容,进行更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同时,市局还对各地就大别山建设下达调研课题,从市局机关到基层一线,从大别山试验区的“轴线”之上到“两核”之间,一场全面发挥税收职能、全力支持大别山建设的战役由此拉开序幕。
高起点规划:为大别山建设构筑“快车道”
国税部门作为政府重要的职能部门,必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充分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为大别山试验区建设作出应有贡献。为探索国税部门支持大别山试验区建设的途径,市国税局开展了大量调研活动,形成了《黄冈市国家税务局关于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对国税支持大别山建设进行了科学规划。
以规范执法为保障,进一步营造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全面清理各项有利于试验区建设的税收政策,将其汇编成册,并学习好、利用好政策,充分发挥现行税收政策在试验区建设中的导向作用。以加强政策调研为突破口,分税种、分行业、分产业细化调研课题,在更深更高层次开展税收政策调研,力求政策建议更具科学化、可行性,并形成税收政策调研综合报告,积极为大别山试验区建设争取有利的税收政策支持。坚持组织收入原则,保证政策执行的一致性和税法的公平、公正,以良好的税收环境促进企业的健康成长。坚持“内外并举、重在治内、以内促外”的方针,深入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监督,严格实施执法过错责任追究,防范和减少滥用职权、为税不廉等现象的发生。
以税收宣传为平台,进一步提高“一体化”办税的工作水平。进一步落实好税收政策宣传培训工作,积极开展系统、全面的税收政策辅导,及时解决政策执行中遇到的难题,确保纳税人享受到法定的税收优惠和高质量的咨询服务。深化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推进以服务热线、门户网站和短信服务为主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提升纳税服务效率。依托外网,逐步完善网上办税、审批、查询、举报、投诉、宣传咨询、征纳互动等功能,探索推行全流程、全覆盖、全方位的网上办税服务,满足纳税人居家办税的需求。
以科学管理为核心,进一步增强专业化、信息化的治税能力。按照绩效管理的要求,建立科学的税收工作考评机制,将收入质量、执法质量、服务质量等纳入工作绩效考评体系之中,以此作为检验工作成效和衡量干部政绩的标尺。按照专业化管理和信息管税的要求,建立健全税源管理互动机制,实现对税源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管,防止税收流失。积极推行分类管理办法,着重研究对实验区内特色产业、龙头企业、新兴行业的税收管理办法,增强管理的针对性,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以和谐共赢为追求,进一步拓宽服务经济建设的渠道与途径。牢固树立税收经济观,积极为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产业升级等方面建言献策。加强重点税源的分析监控,定期开展纳税评估,推进税收结构分析研究,为领导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数据参考。针对大别山经济税源状况,吸收沿海发达地区税收管理思路和西部税收优惠政策管理措施,剖析大别山税收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发展对策,加强与地方政府、上级局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措施,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高标准服务:让大别山发展“轻装前进”
“我们公司能保持十年不衰,离不开国税部门的鼎力支持。每年近300万元的税收减免,无疑对我们发展生产、资金周转是雪中送炭。公司计划今年新增投产年产1万吨的甲醇项目,没有近年来的资金积累和优惠政策作后盾,我们想都不敢想!”湖北红信化工有限公司王公平总经理深有感触。
该公司是近几年市国税局重点关注的一个重点企业。当该企业落成投产时,喻耀华局长专程对其生产经营状况进行考察,并反复叮嘱国税干部要做好重大项目的服务工作。按照这一要求,各级国税机关迅速行动起来,努力想办法、出点子、用实招,为大别山试验区项目建设做好服务。在很多地方,国税部门按照“一个重点项目、一名领导牵头、一个部门帮办”的模式,建立定点联系制度,将大别山试验区内承接、引进的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和重大在建项目作为重点对象,推行“一对一”的定点服务制度,专人帮助企业解决涉税实际难题,长期跟踪项目建设情况,促进项目早建成、快投产、大见效。
在红安,国税部门把服务大别山试验区企业发展当作“一把手”工程,县局、分局主要负责人直接担当联系员,全程跟踪掌握企业工程项目在建情况。针对企业项目投资规模大、筹建期长、配套项目多和办税不便等各种实际情况,国税部门对每户企业确定1名业务骨干开展“保姆式”涉税服务,利用手机短信等网络平台,随时宣传税收优惠政策,快速答复企业涉税疑问。据统计,“十一五”期间,该局累计审批企业所得税减免4411万元,审批税前扣除财产损失7.59亿元;2008年—2010年间,为28户高新技术企业办理征前减免及退库减免共计9899万元。
在蕲春,国税部门针对经济技术开发区、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内的承接产业转移企业很多都处于“孵化”、筹建阶段的实际情况,在园区专门设立办事处开展“一条龙”服务。在投产前,辅导企业建立健全账簿、财务管理和核算制度;利用税收政策宣传单、电子邮箱、手机短信等方式向企业解释税务登记、发票领购、纳税申报等环节的办税程序。在投产后,定期开展服务回访,上门听取意见、建议,及时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此举有效解决了新办企业办税“入门难”的问题,加快了当地产业承接的步伐。
该局始终把纳税人的满意度作为税收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和要求贯穿于税收各项工作中。在充分完善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服务制、提醒服务制等行之有效的服务方式的同时,把工作的主导方向从以满足自身的管理需求为主转向以满足纳税人的纳税需求为主,站在纳税人的角度想问题,及时了解纳税人盼望什么、想着什么、需要什么,从纳税人不满意的地方做起,从纳税人的实际需要做起,积极营造“倾听纳税人呼声、维护纳税人权益、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良好氛围。进一步简化办税程序,简化审批环节,简化申报方式,推行“高效服务”;公开税收政策,公开定税依据,公开执行结果,推行“透明服务”;深入了解纳税人需求,了解纳税人意见,推行“真情服务”;建立互信关系,建立互动平台,建立互助机制,推行“文化服务”,让纳税人在亲情化和多样化的服务中受到感染,自觉加入到诚信纳税的行列中来,以推动税收信用和税收文化建设,达到既促进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又切实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防止和纠正侵害纳税人合法权益事件的发生。
高质效管理:为大别山建设撑起“保护伞”
公正执法是最好的服务。在税收执法过程中,如何让大别山建设规范发展、惠及长远,一直是国税局领导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黄冈市局坚持以严格的制度管理为突破口,内外并重,以内促外,积极构建及时、全面、有效的执法监管体系,促进试验区建设的稳定、和谐发展。
注重联动监控,完善四位一体税源管理机制。该局在调研基础上,制定完善了税源互动机制管理办法,明确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工作职责,实现了流程通畅、职责明晰,形成了制约式链接、指导式贯通、互动式合作的管理格局,有效地提高了税源管理水平。今年以来,全市通过运用税源监控系统提交反馈数据问题196件,上报处理数据差错71件,涉及数据1200余条,数据差错率由0.07%降至0.01%,为涉税信息的有效利用和税收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注重过程监控,不断深化信息数据有效应用。依托征管系统中现有的税收经济信息资源优势,通过深层次分析全市经济税源与经济结构的联动关系,对全市经济税源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预测,促进了税收的稳定增长。从微观层面进行税收预警。建立税收分析调度会议制度,完善税收分析长效机制,及时分析税源变动情况,找出征管薄弱环节,发布数据分析、预警信息,有效指导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的实施。与外部信息对接监控税源。自2010年以来,该局进一步加强与工商、地税等部门进行信息比对,建立信息交换制度,消除了户籍管理的肓区。截至目前,全市管辖纳税人43603户,其中企业8969户,个体工商户34634户,户籍总数比同期增加2489户。
注重考评监控,不断完善明责、履责、问责的工作体系。实施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机制,将各项税收工作进行细化,明确责任,纳入综合绩效管理目标考核。实行工作任务项目化,项目推进责任化,明确干什么、由谁干、怎么干,真正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对落实工作不力、影响整体进程的,严格按照全市国税系统领导干部行政问责暂行办法予以问责。先后发布税收执法管理、税收管理、征管质效、税收宣传等督办通报40余期,追究相关责任人7人次,有力地促进各项税收管理活动的深入开展。
注重信息监控,提高税收执法的准确率。该局以计算机网络为信托,以信息一体化为准则,以综合征管软件为基础,及时深化税收执法信息系统应用,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六项基本要求,将管理服务、征收监控、税务稽查、税务执行、税收法制5大系列的各个环节的税收管理及执法行为全部纳入税收执法系统的监控之中,通过对税收税务执法过程进行分析验证,达到监控、考核和过错责任追究全面自动化的目的,全面清除执法监控的“盲点”。同时,市局对全市国税系统的税务登记、申报征收、行政许可、行政审批、政策落实、税务稽查、税收保全、强制执行、行政处罚等11类45个重点执法环节工作制定了工作规程,明确了工作目标,进行严格的量化考核,真正做到哪里有执法,哪里就有监督,哪里就有考核。
注重执法监控,进一步规范整顿税收秩序。加大涉税案件查处力度,全年共开展各类检查223户次,稽查查补入库税款1868.24万元,提高了稽查的震慑力和影响力。加强发票检查力度,对全市247户重点行业纳税人实施检查,有130户纳税人存在发票违法行为,涉及非法发票911份,查补税246.91万元,罚款60.32万元,为大别山经济建设营造了公正、公平的税收环境。
在谈及税收发展与大别山建设的关系时,黄冈市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喻耀华认为:促进发展、服务民生是国税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环境是我们一直的追求;尽管从短期看,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会带来税收减少,但是这些政策可以有效解决企业困难,有利于经济复苏;从长远来看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企业做大做强,为税收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更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税收环境。
良好的税收环境,促进了企业的强劲发展。有关数据表明,2007年,全市年纳税20万元以上373户,亿元以上2户;到2010年,全市年纳税20万元以上649户,同比增加276户,其中,50万元以上411户,100万元以上245户,500万元以上59户,1000万元以上34户,5000万元以上6户,1亿元以上3户;税收由2006年的10.16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8.47亿元,5年时间增长1.8倍,实现了质的飞跃。(郑远斌 王曙光 田大勇 常慧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